做好图书资料工作 服务全民阅读
——从《汕头特区晚报》编纂《汕头文化符号》个案说起

2017-01-26 23:25朱淡芬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汕头晚报图书资料

□朱淡芬

(汕头特区晚报,广东 汕头 515041)

做好图书资料工作 服务全民阅读
——从《汕头特区晚报》编纂《汕头文化符号》个案说起

□朱淡芬

(汕头特区晚报,广东 汕头 515041)

我国把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作为一项工程来抓,新闻单位的图书资料工作该如何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好媒体人阅读的需要和为推进媒体全民阅读报道的实施提供更优的服务?按照传统观念,新闻单位的图书资料工作,服务的对象看似局限于编辑记者,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为编辑记者提供稿件背景资料、编辑记者关注的相关参考资料,作为报社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主要是对报社资料室的收藏文献进行及时加工、整理、归类、编制目录,为编辑记者服务。但党报作为大众传媒,从媒体面向社会大众的角度看,实际服务的是全社会。图书资料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报纸刊发稿件质量的高低,也影响报纸新闻报道的准确度和宣传效果。

近年来,《汕头特区晚报》创新载体,拓展宣传阵地,为汕头建设文化强市摇旗呐喊,为全民阅读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为此举办了“汕头文化符号”评选等活动。文化符号是具有特殊内涵和意义的文化标志,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体现。在汕头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奋力拼搏之际,汕头市文广新局与《汕头特区晚报》、汕头市社科联、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推荐评选“汕头文化符号”活动,活动于2014年12月启动,成立了由13名各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选小组,直到2015年3月4日评选活动圆满落幕。笔者以此为案例,探讨新闻单位图书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做好服务工作的体会。

吃透编辑意图,进行图书资料分类。首先要厘清活动主旨和吃透编辑意图,在浩如烟海的报纸资料中捕捉和搜集与“汕头文化符号”相关的资料,并加以分析、归类整理,为编辑记者提供服务。因此,根据评选活动的要求,我们把收集到的图书资料分为五个类型,一是景观类:小公园骑楼街区、石山、南澳岛、陈慈黉故居、汕头内海湾;二是美食类:牛肉丸、潮菜、潮式卤味、蚝烙;三是特产类:狮头鹅、橄榄菜、抽纱;四是人物类:郑正秋、秦牧;五是其它:南澳1号、汕头大学、功夫茶、侨批、潮剧、潮商。经前期资料收集、专家初审、公开投票,最后确定20个“汕头文化符号”项目入选。同时,为方便编辑记者阅读参考资料,根据每年报道活动规律,我们对《汕头特区晚报》往年的“两会”报道、国庆报道以及春节、元旦、中秋等节庆报道,进行图书资料分类。

贴近编辑工作进行图书资料细化检索。在评审活动过程,为方便编辑记者及时查阅“汕头文化符号”相关资料,我们围绕20个“汕头文化符号”项目,进行细化检索。如:《小公园骑楼街区》检索刊发在《汕头特区晚报》2013年11月29日,陈楚金撰写;《南澳岛》检索刊发在《南方日报》2012年8月17日,原名《南澳:北回归线上的海上明珠》;《慈黉故居》检索刊发在《汕头特区晚报》2013年9月20日,陈跃子撰写;《汕头内海湾》检索刊发在《汕头特区晚报》2015年4月6日,陈史撰写;《牛肉丸》检索刊发在《食在潮汕.汕头老字号美食》;《潮菜》检索刊发在《深圳特区报》2014年2月25日,张新民撰写;《蚝烙》检索刊发在《广州日报》2015年1月1日,在云上唱歌撰写;《郑正秋》检索刊发在张丽纯撰写的《“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秦牧》检索刊发在《秦牧珍贵遗物回归故里澄海》;《南澳1号》检索刊发在《汕头日报》2014年8月18日,康业丰撰写;《汕头大学》检索刊发在《汕头特区晚报》2009年12月17日,黄赞发撰写;《侨批》检索刊发在《汕头特区晚报》2014年11月17日,陈群歆撰写;《潮商》检索刊发在《潮商》杂志,罗撰写,等等。“汕头文化符号”20个项目,除《橄榄菜》《功夫茶》属于未刊发内容外,其余18个项目都是在图书资料中细化检索,经编辑精心编排,重新在《汕头特区晚报》刊登发行,供读者系统性了解汕头文化标志和查阅。

为编辑记者服务,做好图书资料细化检索,《汕头特区晚报》还先后开展了“图说汕头埠旧事”“汕头城市文化名片”等活动。

围绕出版提供丰富图书资料。图书资料服务除了为报纸刊发服务外,还必须竭尽所能搜索提供丰富资料,供出版图书时选择采用。评审活动结束后,《汕头特区晚报》编辑部通过对20个“汕头文化符号”项目和20个提名项目进行资料扩展,多渠道挖掘收集,多方请教专家,编辑出版了近400页的《汕头文化符号》图书。为使图书做到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图书的出版将汕头人文历史与时代脉搏、社会需求紧密连结,通过历史考证、文化探究、民俗追寻,再现尘封往事和散落典故,留住文化记忆,增加景点介绍和交通指引,史料性、知识性、服务性兼备,可藏、可读、可用。图书资料工作者除提供《汕头特区晚报》历年见报的部分文章外,还广泛查阅各类报刊网站,力求从以往的报刊、图书淘金,让编辑有更多空间摘取精华,呈现汕头独特文化内涵。经过再搜集,再加工,再呈现,再生产,可以说编辑出版的《汕头文化符号》为读者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食粮。

更新图书资料服务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民阅读在全国的实施,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普及,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书香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报社传统的图书资料室正向电子阅览室发展,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提供更多、更新电子书,方便检索、阅读。同时,与地市级图书馆实施共建共享工程,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适时为报社资料室更换纸质图书,为编辑记者提供更大的图书选择空间。

此外,作为报社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还要与编辑记者交朋友,多交流,及时了解新闻报道的新动态、新内容,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做好资料搜集、分类,为编辑记者选好书、编好资料,齐心协力不断提高报刊、图书的出版质量,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报人阅读和报社推进全民阅读服务。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汕头晚报图书资料
2019汕头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
汕头牛肉丸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圣诞夜》晚报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