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7”会议观点集萃

2017-01-27 04:18本刊编辑部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库影响力

“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7”会议观点集萃

“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7”于1月9日在京举行。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光明日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承办。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致开幕词。他指出,在国家和人民的召唤下,中国智库已经集体行动起来,“国有难题问智库”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中国智库要不断谱写中国智库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他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智库影响力是应对全球大变局、引领发展新常态的必经之路。更多、更深、更广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与博弈中,是中国智库的历史使命。未来,中国智库需不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走向世界。

在上午的开幕式环节中有4位专家进行了主旨发言,主要观点摘编如下(按专家发言顺序)。

金鑫(“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 秘书长)

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要做好4点:第一提高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上。第二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要着力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交往能力。第三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要善于打造带有中国印记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与国际一流智库相比,中国智库创造话语、引领议题、创造话题的能力还不足,实际上词汇组成话语,话语构成权利。中国智库需要在准确定位中国利益和人民利益整合结合点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以我为主设置研究议程,引领国际智库界的研究方向,努力抢占正义和道义的制高点。第四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要努力培养一流的智库人才。“一带一路”已经3年多了,已经进入了深耕细作的阶段,智库的研究也应该往这方面再拓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专业化研究,为推动“一带一路”发展贡献新思想。

赵白鸽(全国人大外委会 副主任,蓝迪智库 理事长)

要高擎和平与发展旗帜,迎接“一带一路”新机遇。从目前全球的情况来看,有3个重大的变化:一是冲突;二是失序;三是发展。这3个要素是相互联动的: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 导致冲突,使各个国家提出新的需求,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贡献的话,那么我们在国际影响力的获得就是毫无疑问的。目前整个世界出现了3个非常大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国际秩序将进入一个较长的崩溃和重组期。第二个趋势是更公正的国际秩序将降临。第三个趋势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将发挥重大作用,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作为第二大经济体,还因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还有一点,我们要重申五千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将为全球提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隆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第一是加强交流。在过去的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政府、中国的社会各界,包括智库都在向沿线的国家介绍“一带一路”的构想、蓝图、要点和原则。“一带一路”要共商、共建、共享,就是要通过“一带一路”这个目标,把沿线国家的智慧凝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通过深化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可持续的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更加突出和强调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第二是加强调查。要系统地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要推进共建共享,我们中方的政策制定者,我们中国的企业就要特别深入地去了解这些国家,了解它的政治体系,了解它的政策,了解它的法律,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它的市场。第三提供解决方案。要在基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解决方案。作为智库,我们有责任认真地总结、梳理中国经验,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经验。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四个自信”,把中国经验进行认真梳理总结,要真正把中国经验的精髓总结出来。另一方面,要一如既往用虚怀若谷的心态继续去研究、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既要加强调查研究,又要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欧晓理(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 巡视员)

“一带一路”的推进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智库的智慧。中国从学习者、跟随者、参与者到引领者,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带一路”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中国方案,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担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乃至国际社会所接受。中国智库要担当起构建以我为主的话语体系的历史责任。近年来中国的硬实力增强了,但是软实力还不够,客观地说,当前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改变,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建构任重道远。

主旨演讲结束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刚代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课题组,发布了《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研究报告》。并建议,中国智库要有国际布局的意识,特别是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要尽量设立驻外机构。要有国际营销意识以及品牌意识。在国际智库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当中,建议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扩大海外话语权的产品和项目。最后建议,在扩大中国智库海外影响力上,智库研究要精耕细作,要做长期的、连续性的、持续性的工作,中国智库一定要办出能够进入西方主流话语权的旗舰刊物,真正影响国际话语。

在接下来的2017年主场外交与智库建设的大会讨论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讨论。各位专家观点摘编如下(按照发言顺序)。

王辑思(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院长)

在国际问题研究上,各个方面都应该配合,外交工作是第一线,研究机构是第二线,学术、大学机构是第三线,三方面都很重要,三方面各有专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外交部要消息灵通,对现今发生的事情要积极应对,对研究趋势也要进行研究,但研究机构需要建立中长期的战略。对大学来讲,要从历史全局的角度进行,研究更长远的问题,更学术性的问题。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我们中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讲自己的话,别人不听;一种是我们讲,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听。我们可以制造很多话题,用心来经营这些话题。面对全球挑战构建新的思路。

杨锐(央视英语频道 主持人)

今天坐在台上的是媒体、智库和学术,3个方面一块来思考2017年的主场外交。媒体和智库关注的议题比较相近,引导舆论会不会影响决策,媒体比较侧重角度和锐度,而智库可能侧重于厚度和高度。我们外宣和外交要相互支持。

王辉耀(国务院 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主任)

中国走到了智库国际化的时代,我们要成为国际化的智库,要在机制上创新。智库要走出去,派出海外代表,要充分利用海外资源,进行国际合作,通过中外智库的交流,达成国际问题方面的共识。此外,中国智库要用好国际化人才和资源,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把中国智库的思想成果传播出去。最后,中国企业要支持中国智库,像支持公益活动一样来支持中国智库发展。

下午会议以分论坛的形式进行。在“新型智库与国家形象”的分论坛上,在第一环节“智库国际传播与话语权”中,有6位专家发表观点,集体摘编如下(按照发言顺序)。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十八大以来,政府和民间智库蓬勃发展。中国智库的发展得益于国内形势的发展,摆脱了半透明和半沉默状态。中国智库的作用是复读机、传真机和扬声机。中国智库首先应将中央的政策复读出来,向外界、国外媒体传达和讨论时真实转达中央政策。扬声机则体现为影响力和话语权。2017年,全世界将进入一个竞赛(RACE)阶段。即围绕俄罗斯(R)、美国(A)、中国(C)和欧洲(E)这4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竞争。中国在这场世界竞争中,应得到智库的全力支持。

许永权(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副主任)

首先,职能单位所属的智库和拥有大批专业领域人才的专家智库做得不错,但在政策解读方面要加强研究。第二,新型智库需要宣传中国的国际形象。说清楚中国道路是什么,中国制度是什么,中国文化的背景为什么能催生出这样一个制度,为什么要从严治党等。国外的话语体系里找不到这些话语,需要智库去进行转化,让外国人听清楚、听明白、听得懂。第三,要树立中国形象,要和中国的大外交议程结合起来。第四,国际社会离不开中国,中国也必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中要发挥主动性,在参与过程中积极发出声音,提出主张和方案。

于运全(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 副主任)

媒体和智库是建构国际传播和提升话语权的两翼。媒体是传播话语权的渠道和平台,智库更多的是提供观点和思想。2015年被视为中国新兴智库的元年,中国智库走国际化的道路,获取国际影响力,是漫长的、综合的系统性过程,最终能否拿出让世界认可的成果是关键。智库的成果更多要靠白纸黑字的东西流传后世。国际影响力强调口碑的传播,品牌意识值得重视。品牌就像我们自己的眼睛一样,需要维护,需要有敬畏之心,需要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做媒体和做传播首先应处理好内外关系,在国内没有影响力,纯粹以获取国际影响力为目标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国内影响肯定不可能有国际影响力。其次,讲局势和形势的判断,首先要把中国的故事讲好,这是前提,然后才能把世界的故事讲好,这是世界和中国的关系维度。再次,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首先可以做小而美的,从专向的区域入手获取国际影响力更加容易一些,然后逐步做大。

王莉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与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全力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从2009年开始的,当时中国成立了一个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前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2009年,举办了全球第一届智库峰会,当时带来了密集的媒体报道和社会影响力,随后,智库开始进入公众和精英视野,全球舆论也开始关注中国智库的发展。从2009年至今,智库经历了8年井喷式的发展。目前中国智库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两点:第一,智库本身机制的构建存在问题。这需要深入的研究,一方面从学界做研究,另一方面从业界着力解决。第二,智库的国际传播力度不够,国际话语权较弱。对此提出以下4点建议:第一,建议中国智库的传播必须建立在提供高质量、创新性的思想基础之上。第二,以互联网思维和全球视野构建新媒体平台,利用公关技巧,借助新媒体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第三,在智库国际传播上要加强和权威媒体的合作,要加强合力。第四,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积淀。目前中国智库首要的是做好自身机制建设,只有这种机制的保障,中国智库的思想创新问题才能解决。而有了思想创新,真正拿出好的思想成果,在国际舆论场上,我们才能够去设置国际话语场的舆论议程,才能引导国际舆论的思潮。

沈国麟(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中心 执行副主任)

中国智库的对外传播与西方有三大矛盾。一是政治制度,我国是一党执政,对互联网的管制也与西方不一样。第二,历史形态、信仰不一样,我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西方民主不同。第三,国家利益与西方有冲突。要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的舆论生态,不能只关注美英媒体。中国智库的政治制度应强调“治”,意识形态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国家利益强调共同的利益。智库的发声应创造宽松的国内环境。讲好故事不一定讲好的故事,不要一味唱赞歌,也不要陷入和西方的对骂中。

宋鲁郑(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智库国际传播与话语权的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硬实力,二是创新和传播的方式。核心价值观应该与国外话语体系结合起来,用一套国外认同的创新话语体系向国际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

在第二环节“公共外交与智库建设”中,有7位专家发表观点,具体摘编如下(按照发言顺序)。

孙维佳(国务院参事室交流合作司 司长)

在公共外交中智库应该发挥如下作用:第一,对外传播推广国家政策主张,维护国家权益,参与全球治理,配合国家重大的外交战略来服务国家的外交大局。第二,对外解疑释惑,增进了解,改善国家发展的舆论环境。要解疑释惑,去除疑虑,增进大家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改善我国的发展格局和环境。第三,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形象。第四,通过交流了解国际舆论的评价,及时调整政策,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应变性。第五,培育扶持扩大知华友华的力量,扩大中国在全球的朋友圈。第六,弘扬中国文化,塑造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第七,引导和改善国内涉外舆论生态,为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竺彩华(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院长)

与政府外交相比,智库开展公共外交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容易获得更多信息。智库要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对世界大势作出判断,以创新思维在对外政策制定中发挥前瞻作用。智库要解疑释惑,建立国际化朋友圈。同时也要重视专家队伍建设。

李国强(国研中心公共政策所 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公共外交是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智库开展公共外交的使命和职能是讲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智库要开展关于全球问题的研究使公共外交不仅为中国服务,更要为全球服务,需要贯穿互利共赢的基本理念。推动公共外交,首先要深入研究国内政策、大国关系、生态环境等问题;二是要抓住话语权,这需要政府给予指导和支持;三是智库需要主动有为,要走出去,有目标;四是建议政府拨款支持公共外交。

辛本健(人民日报社内参部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公共外交与智库如何良好互动?一是问题导向,二是客观导向,三是理性输出的导向,四是预见性的导向,五是公共产品导向。

冯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信息室 主任)

公共外交重在“交”字,我们现在和世界上主要智库的交往非常不够,中国公共外交目前没有很好开展,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公共外交是一个理念的问题,要解放思想、进行制度革新,激发公共外交潜能。中国的外交不只是外交部的外交。

李刚(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 副主任)

智库是公共外交的平台。智库外交是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解决政府不便出面解决的问题。智库外交的本质是构建自身的国际化,需要扩展人脉关系。中国智库外交存在严重的守时问题,应严格制定时间计划。

荆林波(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 主任)

智库要有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智库是分层的,有高端、中端、低端、区域、全球之分,职能不同,应对自身智库进行定位。智库没有节点,智库的公共外交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同阶段取得的成果、获得的视野都会不一样。

在另一分论坛“智库文化与国家战略”中,第一环节“智库文化氛围与战略决策圈”的讨论中,有7位专家发表观点,具体摘编如下(按照发言顺序)。

黄平(中国社科院欧洲所 所长)

以前的智库文化氛围专业度很高,社会能见度不高。在信息化时代,智库的文化氛围发生了转变,智库要有可见度和影响力。决策者需要智库提供方案评估各种风险。现在对智库的需求,最主要的是智库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深入度。智库需要主动谋划下一步发展,不是按照发改委的计划来开展,而是运用智慧实现创新发展。

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 所长)

中国进入了智库发展的时代,智库文化如何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是个大命题。建设智库文化首先要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库文化。智库的研究服务是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政府和企业。智库研究必须是从头到底、行知上下。这就对智库学者的知识要求比较高,需要具有解决基础知识问题的能力。而参与智库研究有3个问题要解决,一是把一个观念的世界变成一个经验的世界,再变成一个案例的世界;二是了解整个世界的运行,国家如何运作;三是对中国改革进程要有了解,智库要对国家政策加以解读。

魏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巡视员)

1998年就发表了中国要重视智库发展的观点。第一,信息是智库的生命所在。传统经济学理论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除了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也成为生产要素,政府掌握的真实信息在快速下降,信息变成了稀缺资源。第二,理论是智库的底蕴所在,理论不创新,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应对新挑战。全球化的今天,需要理论创新,需要思想解放,改革推进方式,才能带动经济增长。第三,战略是智库价值所在。智库要提供长期的战略。第四,讲实话是智库的意义所在。智库要有自己的判断,根据科学依据作出公正客观的研究成果。

方长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院长)

智库文化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智库外的,一个是智库本身的文化,不同类型智库内部文化氛围不同。总体来说,智库文化体现在:第一,智库要有自己的判断;第二,智库成果成为国家决策的一部分,为政府部门提供新思路;第三,智库成果的形式多样化,利用媒体推广智库研究成果;第四,智库要加强相对独立性,要有主动谋划意识,更要有原创思想。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智库研究还是要有实用价值,要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服务。同时,要有影响力。此外,智库可以主动在国际上抛出议题,为政府解压,营造共识。智库的思想成果要让想听到的人听明白,提出的方案要具有实操性。此外,智库需要做后期绩效效益的评估。

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副院长)

很多人批评中国智库独立性不够,但是独立性需要放在具体国情中去理解。美国的智库和政府保持距离;英国智库是两个政党的智库,因而智库依附于政党。美国认为保持智库的独立性必须远离政党,而德国人认为智库保持独立性必须接受政府的财政支持,不接受来自企业或个人的资助。这些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有其合理性。

张海鸥(新世界出版社 总编辑)

利用新媒体和出版社平台,智库进行思想和文化产品的国际化传播是有可能的。一带一路的思想如何让外国人接受,怎么讲,讲给谁听,对外传播要被人接受和理解,需要出版界和智库的努力。

在第二环节“地方智库与决策层的互动”的讨论过程中,有7位专家发言,具体摘编如下(按照发言顺序)。

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地方智库的先行先试战略上升为最高国家战略。地方智库要对国家战略在各地执行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各省地方智库有不同程度的先行先试举措,但先行先试也有风险,因此地方智库也要承担负面效益。地方智库要有胆量做创新性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建议。

张述存(山东省社科院)

从智库的维度来看,地方智库对决策层的需求把握不足,对决策层的现有情况把握不及时,不能接地气地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也不够及时,地方智库对决策层的文风要求把握不到位。而且智库缺少和决策层的沟通机制。从地方决策层来看,新问题不断增加,必须借助智库的力量来解决。但决策层不够重视智库专家的意见,没有形成科学管理机制和专家咨询制度。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杨沐(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执行院长)

我们的一些课题被教育部的相关智库选取,承担教育部社科重点项目。我们与广东省政府合作,引导舆论,建立微信平台,举办国际研讨会。在新家坡办创立一个平台,进行国际试探。智库能否与决策层互动是检验智库影响力的关键。

杨柏(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院长,重庆战略研究院 秘书长)

地方智库需要做好3方面工作。第一,凝练特色。重庆是内陆城市,但是很有特色,多语言背景下,把地方的事情解决好,解决问题过程中与决策层互动。第二,地方智库和地方政府要形成网络决策体系,地方院校的经费不够充足,政府可以进行投资,支持智库做好咨询决策服务。第三,要把成果进行媒体推送,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成果发布渠道,进而产生积极影响。

唐俊(浙江外国语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创始人、执行副所长)

智库成果有影响力,要找到传播渠道。浙江省的智库发展比较滞后,需要壮大智库队伍,打造新型智库,发展社会智库,引领企业家加入,壮大浙江省智库群。

刘继森(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副秘书长)

地方智库的研究定位格局要高。可以利用地方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相关研究受到外交部领导的重视,我们重视研究符合国家战略的议题。此外,我们与中宣部合作,举办海事博览会。另外,地方智库要跟决策层建立双边互动,积极进行直接对话。地方智库要渐进地提升影响力。

杜志章(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院长助理,湖北地方治理研究院 执行院长)

智库要与决策层实现良性互动,需要明确智库与决策层的关系,即一种供求关系,相互依存,相互独立。智库的职能是影响决策层的观点,而且比决策层看得高和远。智库当在决策层之下,下到基层,深入实际;智库在决策层之中,要换位思考;智库要深入决策层之中,到决策部门挂职,广泛参政议政;智库当在决策层之上,智库要在思想观念上超越决策层,考虑更加宏观的问题。

闭幕式上,光明日报总编辑杜飞进,外交部原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分别做主旨演讲。

杜飞进(光明日报 总编辑)

可以从3个关键点上努力打造国际影响力。首先要在扎实调查、深入研究、准确研判的基础上咨政建言,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案。其次是以积极走出去、主动请进来的开放心态,与国际智库界开展广泛的联系,强化公共外交当中的智库力量,对外传播中国的决策、中国的理念与中国的声音。第三是以合作研究为纽带,固定平台为依托,推动中国智库与国外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条件成熟的智库要积极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载体开展充分、深入的中外智库长期合作研究;应鼓励国内智库专家到国际机构担任职务,掌握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此外,还应以智库为平台,做智库之上的智库,着力培养公共外交政策,打造与体制内外交人才队伍互相补充、互为依托的行动队。

何亚非(前外交部 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高级研究员)

在当代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中国智库须静心研究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提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变化的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中国智库的核心任务是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这也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国智库切忌浮躁和浮夸,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主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中国智库需要广泛宣传中国发展模式。广泛参与全球事务,积极宣讲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与国外智库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层面对中国发展战略与发展道路的深入研究。智库需要充分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中端和后端,要以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社会公众解读国家政策和社会事件,成为国家决策与社会舆论之间的桥梁。中国智库还要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因为人才竞争是今后国际竞争的焦点,是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核心,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基础条件。

之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永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湘智分别对下午的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汇报。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教授)

“一带一路”是中国必由之路,不是中国去规划世界,而是去融入世界。智库要有国际担当,无论是金砖研究的智库还是“一带一路”研究的智库,都要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凝聚学术共识,有利于增强社会的接受度、认知度和好感度,有利于完善科学政策。我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过程中,既要提供物质性公共产品,如资金、项目、人员,也要提供理念性公共产品,如治理方案,更要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并通过区域性的制度安排推动全球性制度的完善与重组。

许永权(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副主任)

媒体和智库是建构国际传播和提升话语权的两翼。媒体是传播话语权的渠道和平台,智库更多的是提供观点和思想。2015年被视为中国新兴智库的元年,中国智库走国际化的道路,获取国际影响力,是漫长的、综合的系统性过程,最终能否拿出让世界认可的成果是关键。

周湘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副主任)

智库文化氛围的营造是智库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智库文化,首先要对智库与学术机构的边界有客观认识。智库文化包括全社会的智库文化和智库内部的文化。智库文化的缺陷体现在,过于重视法律成果和应急性研究,缺乏战略性和开创性;过于重视领导批示和内部影响,缺乏内容建设的浓厚氛围;过于重视为上代言,缺乏为下发声。从智库和决策层互动的维度来看,决策层与智库间缺乏联结机制,特别是缺乏常规性、经常性的联系机构。科研人员难以直接、及时掌握党政部门工作情况,决策层也不能及时了解智库的研究情况。特别是在数据信息和研究成果共享方面,二者在关注方向与研究动态上缺乏通报平台,智库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政府部门的统计信息及其实际需求,缺少研究所需的信息数据支撑,难以保证智库研究成果的针对性、科学性与操作性,以及成果到达决策层的及时性、有效性。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力是智库影响力的根本标志和根本保障,与决策者实现良性互动是形成智库影响力的根本条件。

此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旭峰教授、人大重阳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分别发布了《中国智库透明度报告》和《“人民币为什么行”智库报告》,为业界思考未来如何打造国际知名智库积极探索、贡献智慧。

(本刊编辑部整理)

猜你喜欢
智库影响力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