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优先”迈向“品质优先”

2017-01-27 05:13李月清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乙烯石油化工

从“价格优先”迈向“品质优先”

“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被有效地转化到价值链中并为公司带来价值增值。”

美国化学委员会(ACC)统计显示,以价值1美元原油作原料,顺着产业链往下游加工,最终可形成价值105美元产品。如果以原油仅仅作为燃料发电经济效益(利润和税收之和)为1考虑,则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油品的收益可为1.4—2.2,加工成基本化工原料的收益可为3.8—4.3,如果再进一步深加工成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合成材料,则经济效益可提至10.3—15.6。巴斯夫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生产油品的炼厂利润率为15%,炼油与乙烯一体化企业利润率为29%—35%,炼油与芳烃一体化企业利润率为23%。

如今,随着石油加工产业链延伸,其经济效益会呈指数级增加。炼厂向化工方向延伸,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经营,已成为全球炼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石油产业链是一个价值递增过程,后面环节在前面环节的产品价值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价值。”白颐指出,全产业链优化需主攻关键环节,重点发展国内外缺口较大、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和高端石油化工产品,有效增加烯烃、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等国内外短缺石化化工产品的供给能力。

纵观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和国际石油巨头演变历程,鲜有依靠价格战完成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就在我们为谁先去产能而喋喋不休争吵的时候,欧美石油企业却把创新发展重点放在终端市场需求上,为下一轮更加剧烈的竞争增加筹码。

在天然气化工技术突破中,甲烷制乙烯技术、乙烷制乙烯技术已成为欧美石油化工企业关注焦点。2016年美国巴西石化公司投资新建甲烷制乙烯技术装置获得成功,标志着世界上首套甲烷氧化耦联(OCM)直接制乙烯技术获得突破。与传统石脑油裂解乙烯相比,甲烷制乙烯除成本低、温室气体排放少、经济价值高外,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液体燃料,提高整个产业链经济价值。目前美国天然气价格仅为3.2美元—3.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每平方米约0.78元—0.85元人民币),该技术突破,将改写传统乙烯生产工艺,对石油化工工业而言具有颠覆性意义。 日本三菱化学公司计划利用10年时间,采用光分解和分子筛技术,首先从水中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再用分子筛将氢气和氧气分离,然后利用CO2+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乙烯、丙烯和甲醇,为CO2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趟出一条全新道路。三菱化学公司在终端产品开发中,不断保持创新优势。在化工新材料中,他们LED技术、生物基塑料技术,以及碳纤维材料等领域,都研发出一大批市场供不应求的创新产品,获得超值利润。日本三井化学开发的薄膜片材,广泛应用于移动信息交流领域和食品包装领域,迅速占领了欧美高端市场。该公司开发的TPX材料,性能介于有机玻璃和聚苯乙烯之间,可用来生产食品密封保鲜和包装材料及物联网设备材料。利用该技术工艺,三井化学可以获得该领域几乎全部租金,因为这种材料全球只有他们可以生产。

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成本决定利润、利润决定生存和发展。价格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无形之手,上涨可以带动资本投入,下跌则形成淘汰机制,促进市场重新洗牌。当油价出现断崖式暴跌时,不少人用石油生产成本预测油价底线。可事实上,成本不是价格下跌底线,任何成本都不是刚性的,都随着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而变化。为应对低油价,国内外石油公司普遍采取压缩投资、出售资产、控制费用、精简机构等节流措施,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成本领先战略,并不是追求成本越低越好,而是要突出创新驱动,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效率。从北美页岩油气并购就可以看出,资产并购进一步集中到优质高效区块。

利用低油价契机,国际石油巨头纷纷强化创新管理理念,把“研发中心”改造成为“创新中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成果商业化推广应用,加快实现技术成果价值及对降低成本的贡献。在石油炼制方面,KBR公司及UOP公司都拥有或正在研发一批新工艺技术。在重油加工方面,KBR拥有重油、渣油超级溶剂脱沥青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渣油中残留组分,以提高转化率。UOP拥有重油(渣油)改质技术,即悬浮床加氢技术。该技术工艺可将原料油转化率提升至95%。在烷基化技术方面,KBR开发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可以应对来自辛烷值的挑战。该技术加工汽油,比传统技术辛烷值可提高1个单位,硫含量小于10PPm。

“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创造新的需求,更是结构的优化和再造。霍尼韦尔公司借助先进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把工厂所有装置和设备都安装了数据终端,并把所有信息数字化后,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到“云平台”。这种“云平台”可以在中央控制室,也可以在“云平台”上搭建虚拟工厂。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欧美石油化工企业迎来了借助互联网翅膀实现腾飞的新机遇。目前欧美石油企业终端业务,相继完成了由实体零售商向“互联网+”转型。未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商业竞争,也必将在需求不足、资源过剩与模式创新、消费者革命的双重压力下发生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随着产品标准化与行业成熟度不断提升,“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将得到扭转。油品质量的标准化与同质化将推动石油化工竞争也将由“价格为先、质量差异化”向“服务为先、性价比差异化”竞争模式转变。

猜你喜欢
乙烯石油化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22 年第23 卷总目次
沈鼓集团签约天津石化120万吨乙烯三机组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烯机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石油化工类
河南龙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半生不熟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