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画小镇”忆乡愁

2017-01-27 05:50郭巧云
陶山 2017年4期
关键词:馍馍枣花乡愁

◎郭巧云

“粮画小镇”忆乡愁

◎郭巧云

一阵雷雨过后,空气顿时变得清新、凉爽起来。难得一个周末,我陪母亲来到粮画小镇—寿东村。漫步在小镇靓丽、整洁的街道上,呈现给我的是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还有那阵阵花香,是玫瑰,是牡丹,还是茉莉的香,我陶醉其中……

心情随着缓慢的脚步越发轻松、愉悦。我静下心来,感受这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这“风情小镇”的独特之美,感受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乡愁。此情此景,再一次触动我儿时的记忆:放学路上,一个十一二岁留着长辫子的小姑娘,骑着一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在泥泞的小路上匆匆忙忙回家去。刚进村口,就隐约看到母亲的身影,幸福而又踏实的感觉。母亲递上来刚蒸好的馒头和煮红薯,我总是一副狼吞虎咽相……这番情景,多少次从我的梦境中浮现,成为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再大些,便不再像儿时那样娇气。但在母亲面前,自己永远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每次回到母亲身旁,除了吃上母亲亲手做的枣花馍馍、大锅烙饼,就是听母亲那唠唠叨叨、重复再重复的话题了。这时,父亲卷着烟叶,坐在一捆柴草上,把一根根晒干的木棍放到火膛里,燃烧的树枝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估摸三四十分钟的时间,枣花馍馍便蒸好了。准备好锅铲,掀起锅盖,一个个厚墩墩的枣花馍馍,带着香气扑鼻而来。我总是忍不住的掰上一块儿往嘴里放。父亲看到我这般情景总是嗔怪说:“别慌,慢慢吃,小心烫着!”我支吾着说:“还是家里的馒头好吃,有娘的味道!”母亲疼爱地笑着:“你想吃,娘就给你做,娘有的是工夫。”母亲把粘在锅沿上的馍馍一个个炝下来,已经结上了厚厚的“锅铬渣”,别看样子不好看,但吃起来却是异常的香!农忙时节,母亲总会为父亲炒两样小菜,父亲便自饮自酌喝点小酒,这时酒的醇香会肆意的钻进我的鼻孔,让我垂涎欲滴。父亲见了,笑着把酒杯递给我,说:“你试试!”不辨滋味的我,端起酒杯大喝一口,辣的我流泪又吐舌头,全家人笑得前仰后合,幸福溢满小院……

今天,是母亲第一次来到粮画小镇,一下车便被这小镇的美景迷住了,好奇的问这问那,我给母亲当私人“导游”,逐一讲解。在粮画展厅,母亲很惊讶,她说万万没想到,这些她很熟悉的绿豆黄豆、大米小米、芝麻和高粱,经过几道工序后,却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物画像、农家屋舍、花草鸟兽……每一幅粮画,都让母亲大开眼界,她嘴里不停地说:“好看,好看,现在的人真能,粮食也能做成画儿!”在一处别致的土屋里,母亲看到一架织布机,她深情的告诉我:“你可别小看这‘老古董’,那时候真没少为咱家出力,你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铺的床单、盖的被子都是它织出来的。”母亲微微俯下身,伸手去转动旁边那台纺花车,她的动作是那么娴熟、自然,纺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母亲的眼角微微湿润。我搀住母亲向外走,墙角的古井和石磨映入眼帘,母亲亲切的抚摸着,“现在的日子好了,不用再受苦了…”母亲喃喃自语。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想起了我们儿时,那些令她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并感叹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了。

临走时,我告诉母亲,将来我们的村子也会打造成美丽乡村,也会像粮画小镇寿东村一样多姿多彩,静美宜居。母亲听了,脸上露出欣慰、安详的笑容。

寿东的美,美在多姿多彩的粮画,美在精巧、极致的村落,更美在我们每一位馆陶人的心头。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把故乡的美传承下去,教育更多的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使家乡变得更加富裕和美丽。

美悠悠,乐悠悠,“粮画小镇”忆乡愁。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成了我思念母亲、怀念父亲永远不变的记忆。

猜你喜欢
馍馍枣花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娘的枣花馍
存在篮子里的馍馍“麦香依旧”——定边县实行第一书记“职级抵押”
“馍馍熟了再揭锅”——急于揭锅,会成夹生饭
谁动了我的馍
蒸馍馍
回头一望是乡愁
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