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媒体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剑
——《襄阳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体会

2017-01-27 06:42李德荣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碘盐营养盐晚报

□李德荣

(襄阳日报社,湖北 襄阳 441021)

追问 媒体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剑
——《襄阳晚报》开展舆论监督的体会

□李德荣

(襄阳日报社,湖北 襄阳 441021)

2010年7月至8月,《襄阳晚报》依据事实、依据政策、依据法理,对襄阳市盐业公司违法强行搭售营养盐展开追问,连续7篇追问式报道,在国内新闻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卫视等数十家中央及省市地方媒体先后跟进或转载,形成了强烈的舆论追问风暴,最终促使湖北省盐业公司下发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停止搭售营养盐。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让盐企选择市场,让消费者选择盐企,这意味着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盐业专营”就此终结。

三年舆论监督难撼违法搭售营养盐

湖北襄阳市盐业公司在批发普通碘盐中搭配营养盐始于2008年。这一年,以加钙、加硒、加锌等微量元素的营养盐开始以一定比例的方式,与普通碘盐按比例强制搭售。

2009年,市场上普通碘盐开始难以买到,一旦有商场或超市有普通碘盐卖,就会出现顾客一次性购多袋或整箱抢购的现象。 2010年6月以后,襄阳的商场和超市几乎见不到普通碘盐了。有市民算了一笔账:普通碘盐价格是500克1.3元,而营养盐只有350克也要1.3元至2.5元。相比较而言,500克营养盐比普通碘盐的价格高出0.39元至1.07元。

面对盐业公司的这种搭售行为,市民纷纷向襄阳市政府和工商、物价部门反映,并强烈要求新闻媒体能对盐业公司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实际上,2008年以来,省市多家媒体对盐业公司的强行搭售行为进行了曝光和批评。面对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批评,盐业公司找出了如下几种理由:

一是政策依据说:2009年,盐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襄阳电视台出镜说,《湖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强化营养盐也纳入国家的指令性分配计划,这个比例就是上级安排的指令性计划,不存在违法搭售问题。

二是商场囤积居奇说:市场上买不到普通碘盐是商场和超市非法囤积普通碘盐造成的。

三是消费者抢购说:盐业公司批发的普通碘盐是充足的,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十几袋,甚至整箱地抢购,导致了普通碘盐供应紧张的虚假现象。

事实追问 盐业垄断是否存在搭售现象

盐业市场的强行搭售行为已经侵蚀了襄阳市百万消费者的权益,这样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为何媒体连续三年的舆论监督声音在强势垄断企业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

2010年7月下旬,《襄阳晚报》社会部记者决定对盐业市场展开调查和追问。襄阳盐业公司一再否认有搭售行为,认为普通碘盐与营养盐是一种按国家要求的配售行为,普通碘盐的供应量是充足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2010年7月20日至28日,记者先后采访了襄阳市区具有代表性的10多个大小商场超市,没有一家销售普通碘盐,货架上摆放的全部是营养盐。普通碘盐哪里去了?商场经理和销售员异口同声地说,盐业公司实行一比一或四比六搭配普通碘盐和营养盐,普通碘盐一上货架,几个小时就被消费者抢走了。7月29日,记者前往市盐业公司采访了公司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讲了很多普通碘盐市场供应充足和配送营养盐的道理。面对记者追问,这位负责人承认,自2010年6月以后,盐业公司加大了营养盐的配送量,普通碘盐和营养盐对商场的配送比例达到一比一或四比六。7月30日,《襄阳晚报》刊发《百万市民“被补”钙和锌 市盐业公司为何一再违规配送高价营养盐?》。这篇2000多字的调查追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曝光了襄阳盐业公司的确存在搭售营养盐的行为。

政策追问 搭售营养盐依据何在

盐业公司强行搭售营养盐真有《湖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政策依据吗?

稿件见报后,襄阳盐业公司一位副经理对记者说:你们的报道是失实的,全湖北省的盐业市场都是这样,武汉的媒体也报道了武汉配售营养盐的问题,但盐业公司给上级打了一份报告,领导就不让新闻媒体报道了,你们报道了也没有用。

与此同时,襄阳市盐业公司向襄阳市政府有关领导写了一份报告,其大意是《襄阳晚报》的“炒作”,会导致盐业市场不稳定,由此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襄阳日报社领导和《襄阳晚报》总编辑旗帜鲜明地否定了报道影响到盐业市场稳定的说法。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襄阳市盐业公司强行搭售营养盐前,已经从收集到的大量资料中确认襄阳盐业公司的做法是违法行为。

2009年,宜昌市盐业公司违法搭售营养盐,宜昌市工商局以宜昌盐业公司的行为限制了食品经营者的自由选择权,责令其停止违法经营行为,并处10万元罚款上缴国库。此案因此被列为湖北省工商局2009年“十大违法案例”。

襄阳市周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认为:《湖北省盐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的内容,绝对不是要盐业公司把营养盐硬性按比例强行“配售”给经营企业或商家,更没有规定要在市场上要按比例销售。

当记者向盐业公司负责人解读了“第十九条”的法律释意后,曾多次在电视新闻镜头前信誓旦旦以“第十九条”作为“配送”营养盐政策依据的负责人,第一次在记者面前表示:“要说配送营养盐有什么政策依据,我也说不出来,但湖北省盐业公司就是这样要求我们做的。”

2010年8月20日,《襄阳晚报》刊发《普通碘盐零售为何限制重重?》,这篇追问性报道明确说明:盐业公司搭售营养盐是没有政策依据的,搭售行为是违法的。

法理追问 垄断盐企与百万市民利益孰重孰轻

连续追问强行搭配营养盐的舆论监督报道在社会上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和力量,襄阳市工商局于2010年8月上旬开始对盐业公司的违法行为展开调查,市民也不断通过报纸热线反映盐业公司的违法行为,鼓励支持记者一定要坚持到底,不能让盐业公司的违法行为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襄阳市盐业公司一如从前,根本就没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当作一回事。

2010年8月24日,《襄阳晚报》刊发《盐业公司仍在搭售营养盐》,同时配发评论《违法搭售营养盐还要“挺”多久?》,在这篇评论中,记者旗帜鲜明地指出,盐业公司搭售营养盐的症结就在于营养盐的高额利润,就在于盐业公司的小团体利益。小团体的利益与全市数百万消费者的利益孰重孰轻?垄断企业的销售利润与市民自由选购商品的权利孰大孰小?天天要吃盐的市民在关注,市盐业公司违法搭售营养盐究竟还要“挺”多久?

《襄阳晚报》的这些连续追问式报道当年先后被新浪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转载。2010年8月24日,记者从襄阳市工商局获得消息,襄阳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分局对盐业公司的强行搭售行为调查终结,确认盐业公司行为违法,正待商讨处罚意见。8月25日,《襄阳晚报》再发消息《市工商局对违法搭售行为已调查终结 盐业公司搭售营养盐“挺”不下去了》。8月27日,襄阳市盐业公司终于坐不住了,襄阳市区盐业市场几乎在一夜之间出现了松动和变化,商场和超市向记者反映,有的大型商场超市开始逐步敞开供应普通碘盐。

2010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田国垒赶到襄阳采访。9月7日,《中国青年报》拿出一个版面,刊发《湖北襄阳盐市风波调查》《盐业公司为何热衷推广营养盐》。随后,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南方都市报》、凤凰卫视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派出记者前往襄阳调查采访盐业公司违法搭售营养盐的问题,再次掀起“襄阳盐市风波”舆论监督的高湖。9月19日,《襄阳晚报》在头版刊载消息《市场普通碘盐敞开供应 盐业公司表态将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至此,延续三年的强行搭售营养盐正式终结,《襄阳晚报》引发的这一场追问式舆论监督取得圆满成功。

“襄阳盐市风波”的舆论追问为什么能在一个月内终结多年违法搭配营养盐?关键在于《襄阳晚报》在重大的民生问题面前,肩负媒体责任,不停顿地追问。在这种追问中,引来全国媒体的参与和关注,中央和省市媒体的报道放大了数百万消费者对垄断行业批评的声音,最终让法律和正义取得了完胜。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碘盐营养盐晚报
基于输出系数法及土地利用方式识别的营养盐空间负荷解析——以十堰市为例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圣诞夜》晚报
“碘”亮人生共享健康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胶州湾营养盐限制作用空间差异和长期变化的数值研究*
大气湿沉降对太湖水质及叶绿素a的影响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营养盐输入方式对3种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