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报道动心动情动人

2017-01-27 06:42区云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云浮党报新区

□区云波

(云浮日报社,广东 云浮 527300)

让主题报道动心动情动人

□区云波

(云浮日报社,广东 云浮 527300)

如何写好主题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笔者发现,很多刚从事新闻行业的人,面对一些大型主题报道都会感到一筹莫展,也有很多记者觉得这类报道是硬骨头,不擅长于写这类报道。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始终要面对它,并且要攻克它。

党报新闻的主题报道,是新闻报道里富有时代特色、符合党报宣传宗旨、发挥重要舆论引导作用的题材,包括围绕地方中心工作、重大活动、重要决策及社会热点进行策划的重点报道。它的采写过程好比一场战役,好比一场与自己的竞赛,更是一次难得的总结和提升写作水平的机会。那么,如何让文章更动心、更动情、更动人?笔者认为,要写好一篇主题报道,就要让它呈现真实之美、情感之美和感悟之美。

寻找真实之美:确立准确的主题主线

笔者也经历过面对一篇主题报道措手不及、无计可施的迷茫,但是领导安排的任务,必须及时完成,还要很好地完成。这个时期幸好有老师指导了一些写作上的重点和技巧。久而久之,笔者发现,写作之路虽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新闻写作,除了求新,更重要的是求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主题报道也不例外。我们常说,一篇文章要有明确的主题主线。对于新闻来说,它还必须准确,因为真实是准确的前提。党报是传达党委、政府声音的喉舌,重大的主题报道必须围绕中心,确立鲜明且与中心吻合的主题主线,然后带着这个主题去写作。所以,在每一篇新闻报道的采访前,笔者会先进行潜心的思考,弄清楚“为什么写”。

201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云浮调研,笔者和另一名同事接到一个关于“中心城区云城区的扩容提质工作成效”的新闻报道任务,笔者负责旧城、另一名同事负责新区,采写时间只有不到3天,时间非常紧迫。写作的背景和任务要求很清晰,要把真实的城区展现在市民面前。这如同一次对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作的巡礼,也可以看作是对广东省委领导的一场隔空的汇报会,内容必须全面、客观、准确。当时,云浮作为广东最年轻的地级市,笔者把“变化”作为文章的主题,去寻找这座城市符合“三大抓手”任务要求的真实变化。

主题报道最难的地方,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怎样才能做到主线不断、亮点不漏?期间,笔者翻阅了大量的政策文件、部门总结和报纸近期的报道,采访了云城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了解了省委贯彻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部署“三大抓手”任务后中心城区的扩容提质工作整体进展。笔者还通过实地走访群众,把三年来群众看到的真实变化一个个记录下来。

笔者发现,云浮这座城市,在她的成长中许多曾经是最薄弱的环节出现的巨大变化,这恰恰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最美的体现。其中,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石材、商贸、生态等三大板块六大项内容。笔者归纳提炼了一座城市在素质、品质、丽质方面发生的种种深刻的变化,标题定为“山水之城蝶变时”。这篇文章,因为能够把握住城区较为全面而真实的变化而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更改变了一些读者对城区的认识。

寻找情感之美:让报道有声音有温度

主题报道不是“高大上”的报道,它需要接地气。党报作为党的喉舌,也是沟通人民与党委政府的桥梁。笔者认为,在写作中善于让党群的情感传递,可以让文章变得有声音、有温度。

2013年8月8日,《云浮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报社策划了重大主题报道《云浮新区:好风凭借力正是腾飞时》。笔者负责采写有关云浮人对新区设立生态和人文的版面,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多次前往规划建设云浮新区的所在地都杨镇及各地采访,把群众“渴望改变落后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真实情感融进报道,展现出万千群众对建设新区的美好期盼。该重大主题报道《云浮新区:好风凭借力正是腾飞时》荣获第28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

同一年,笔者完成了深度报道《风雨彩虹——祝贺〈云浮日报〉创刊18周年》之《我们的呼喊》篇章,把18年来本报采编队伍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通过收集大量的实例,真实地反映了记者队伍“铁肩担道义”的铿锵岁月。该报道还获得第28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在2008年开始,云浮有些地方种植沙糖桔感染黄龙病而枯死,造成大片面积的土地荒废。经过几年的摸索,郁南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一时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在郁南县风起云涌。根据这两大现象,笔者深入郁南县农村基层采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系列,以情感丰富主题报道的“血肉”,承担起为党群联系“传声筒”的责任和义务,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的期盼,同时,把当地的经验进行推广,在社会上形成极大的反响。

寻找感悟之美:选择最美的视角

笔下有风起云涌,笔下有春华秋实。要与众不同,视角就不能大众化。笔者认为,主题报道就是用最美的视角去看待一个新闻,然后把它真实地呈现出来。

主题报道往往针对一些大事件进行策划,如,城市规划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跟踪报道等重大事件进行采写。这些内容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党报曝光率较高的新闻。唯一不同的是,主题报道“体型庞大”,内容更多,如果还用平凡的视角去进行描写,就会变得更加枯燥无味。相比消息类,“体型庞大”的主题报道也更难找到好的新闻点。

如何寻找最美的视角?笔者在深入的采访中,会认真记录下采访对象每一句重要的话语,认真审阅大量资料,不轻易放过引起笔者注意的内容,它有可能会变成文章“画龙点睛”的地方。比如,有的新闻点来自采访对话。2013年,笔者采写郁南县规划建设九星新城的新闻,其中,《郁南“夜明珠”亮了——郁南县九星湖建设记》《九星大道星光闪耀——郁南县九星大道延长线建设记》两篇报道凸显了笔者对报道视角选择的独到。“一路一湖”是郁南党政干部及人民眼中的“夜明珠”和“城市发展生命线”。笔者从当地党政领导谈及的城市规划、区位拓展及群众对城市发展的期盼进行写作,宏观与微观视角结合,写出了这座城市发展变化和美好的前景。

文章不厌千回改。当笔者完成一篇主题报道整体的勾勒,还会对内容进行批判和总结:“主题报道的故事性够不够?”“排比是不是用太多了?”“怎样让那个新闻显得更真实、更有血肉?”“怎样为文章加点料,结合文学、音乐会不会有新的感觉?”“有没有更好的结构……”随着一次次的推敲、颠覆性修改,作品必定会重塑出更动人的面貌,写作能力也会在一次次颠覆和重塑中提升。

常言道,功夫在诗外,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最重要的就是感悟。笔者认为,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在生活中体会,注重对思维碰撞和经验沉淀进行剖析和总结,可以让独特的思维模式不断升级,更容易找到主题报道最美的视角,甚至找到人生最美的视角。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云浮党报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风 寄
第十七届云浮国际石材科技展览会暨第十一届云浮石文化节18日云上开幕
父亲节忆父
云浮中云石海全球石材集中采购中心开工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