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不应沦为骗子的帮凶

2017-01-27 06:42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神药神医网络媒体

□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湖北 宜昌 443000)

媒体不应沦为骗子的帮凶

□高秉喜

(中国地市报人杂志,湖北 宜昌 443000)

一个“神药专家”,三年在媒体上换了九个身份,把患者玩弄于口舌之中。2017年6月,这个叫刘洪滨(“滨”有时也写作“斌”)的“神药专家”让媒体扒了个底儿朝天,被揭露其代言违规医药广告,一夜“暴红”,网友戏称其为“虚假广告表演艺术家”。这个一会儿是苗医传人,一会儿是蒙医传人,一会儿又客串北大专家和医院退休院长的刘洪滨,更是有了中国“最忙”“最著名”医药广告“专家”的称号。她变着戏法儿推荐药品、食品欺骗患者,居然借助的是多个正规的省级媒体。这不得不让人揪心,让人痛心。

伴随着刘洪滨的“表演”曝露,众多网友陆续揪出“虚假医药广告”的“四大神医”。这些“神医”与公众见面,不是小报,也不是小电视台,依然是某些大型正规媒体,而且有的还在具有相当公信力的“健康访谈”节目中出现。他们头戴着无数“光环”,所吹捧推荐的几款“仙丹”,也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我们注意到,连日来,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纸质媒体,都在通过不同形式对“神药专家”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其真实身份进行深扒曝光,或是对神药背后的产业利益链进行起底。这当然是必要的,媒体有责任让公众知晓这些骗局背后的故事,有必要让骗子的丑行败露于天下,更有必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但是,作为媒体,我们在这些热闹的网络揭批盛宴之后,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责任缺失?是不是该问一下,媒体为什么会沦为“虚假医药广告骗子”的帮凶?是不是该查一查这些虚假广告是如何从媒体出笼的?是不是我们已经发布有类似“专家”的广告,至今尚未被揭露出来?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然而,曾几何时,电视台也好,报纸也好,亦或是网络媒体也好,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下,总是把经济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淡化了媒体的职责使命,淡化了媒体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甚至有些媒体,为了拧住广告下滑的绳索,不管广告内容是什么,要么审查不严,要么干脆放弃审查,装进篮子都是菜。只要广告主给钱,什么内容都可以发布,不管是否合法合规,也不管是否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当今“四大神医”的出现,当事媒体或多或少有这方面思想在作怪。媒体如果任由虚假广告或违规广告出笼,就会沦为骗子的帮凶。这不仅会损害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会使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大打折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规定,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到“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三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四是发扬优良作风;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六是遵纪守法;七是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传播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对照这些条款,媒体和媒体人必须提高站位,明确责任担当,努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之外承担起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绝不能因为媒体的责任缺失,沦为骗子欺骗老百姓的帮凶,让人民群众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刘洪滨等“神医”的出笼,着实给我们媒体敲响了警钟:无论是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也无论是报纸或网络媒体,作为广告发布平台,必须承担起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擦亮眼睛,必须严格按照《广告法》,强化对广告内容的审查。即使广告经营者或广告主设计好了广告,作为发布者的媒体也必须严格审查,防止虚假广告出笼。不能被动等待监管部门来执法,更不能被动等待网友们来揭露。面对虚假广告,媒体作为发布者必须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作为离基层老百姓最近的地方电视台电台或地市报纸,对虚假广告更要擦亮眼睛,尤其对推介关乎人生命的药品、食品的专家,更要审慎鉴别,不能因为几个广告费让骗子堂而皇之走上电视广播或者报纸。媒体不仅不能充当骗子的帮凶,还要承担起揭露批判骗子的先锋。只要媒体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就会让那些披着假专家外衣的“专家”无处藏身。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神药神医网络媒体
神医的烦恼——浓度与配比
酵素真的是减肥神药吗?
宝宝增强免疫力不靠“神药”,靠自己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寻找绝世神医
吃了就能变聪明!这到底是什么“神药”?
陶“神医”的糖葫芦
宝宝增强免疫力不靠“神药”,靠自己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