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17-01-27 15:35鹿玲玲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人才

鹿玲玲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理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
——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鹿玲玲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数理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审计作为社会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督经济运行、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在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的基础上,以淄博师专为例总结了当前高职高专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探索完善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对策,以期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高专审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制度的不断建设完善,审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急切。高职高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逐步开设审计及相关专业,培养审计专门人才。截至2017年,全国开设审计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73家,其中山东省有10家①,我校也于2007年申请开设了审计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高职高专审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社会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面对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新情况,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对审计专业人才的高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充分调研市场环境以及人才需求状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竞争力度。怎样利用及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应用型人才的涵义

“人才”一词正式出现于战国哲学伦理著作《易传》:“《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为: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出于实际需要,人们通常会将人才进行不同标准的划分。根据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发展进步过程中角色定位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1]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和研究工作,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普遍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理论原理,如万有引力的发现,勾股定理的提出都是学术性人才的贡献。而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对,是将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的人才,他们直接参与实践过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和财富,如建筑师、技工和服务人员等。

(二)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

1.以“审计”为根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审计”特点,审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根本,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岗位职业能力,明确专业定位,提升专业特色,提高审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以“需求”为导向。高职高专主要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高专审计人才培养过程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确定教学内容和体系,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为企业和社会所需。

3.以“应用”为核心。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应用”。审计人才必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胜任审计相关岗位工作。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审计专业人才的“职业性”。

三、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审计专业与会计相关专业的区分度不够,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比照会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审计”特色不够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能有效体现高职院校的层次特征,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清,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的社会认可度。

(二)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

课程设置以会计类为主,审计专业课程开设不足;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不强,前导后续课程不能很好地衔接;职业资格内容未能完全纳入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多为本科教材经过删减后形成,注重系统性,理论内容多,技能实践内容少,不能很好地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

(三)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

一方面,校内实训课程开设不足,即使在现有的条件下实训教学质量也不高,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不能同步进行,实训软件和设备与教学脱节。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类型比较单一,利用率低,而且不能与学校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对学生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四)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办学的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当前,我校审计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教师多未真正在企业从事过审计相关工作,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经验丰富,能有效带动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

(五)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当前,审计专业课程的考核多体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考核结果往往只体现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而技能操作水平未能体现,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

四、完善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对策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突出应用型专科人才的特点,注重实践性和职业性,培养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素质要求,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构建“能力递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力递升”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高职高专办学规律,以岗位核心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分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岗位专项操作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层层相扣、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工学结合”是指深化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特定的会计审计岗位技能,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上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2](P100-106)

(二)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资源

1.加大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率和竞争力。

2.增加审计专业课程,突出审计特色。一方面,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结合审计专业特点,增加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技术与方法、风险管理、计算机审计和审计综合实训等重要审计课程。另一方面,要重视职业资格教育,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特别考虑将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助理审计师等资格考试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满足就业需要。

3.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做中学”;鼓励教师与企业联系,深入调研,编写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验指导书、综合实训大纲等,以配合理论课程的学习与提高,满足实际就业需要;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会计和审计人员或者注册会计师亲临实验室指导学生实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教学条件

1.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加大对实训室的资金投入,增加企业实际需要的生产设备和应用软件,加强实训工具、挂图和模型的建设,配置完备的会计审计资料,以满足各类实践教学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将会计公司、审计公司等搬入校园,创建真实的实训资料和环境,学生可以在企业专门会计或审计人员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工作,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能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从而实现“双赢”。[3]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信息等优势,不断增加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实习基地形式要多样,可以是生产制造企业、财务公司,也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以满足不同岗位的实习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在岗培训、派出进修和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水平和能力;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定期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顶岗实习”,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从企业一线引进有经验的会计、审计人员,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五)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任务驱动法,基于工作过程运用引导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仿真实训法,启发引导学生熟悉审计实务流程,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深入浅出,拉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基于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应将信息化引入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考评和管理制度

1.深化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改革

今后要不断探索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鼓励企业行业参与到评估考核中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入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注重操作技能,重视职业道德,优化能力评价标准;重视学习过程的鉴定和考核,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技能操作、实验实训情况以及职业道德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赋分,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人才培养考核的有效性。

2.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须建立起配套的工学结合的管理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实验实训实施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培训发展计划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学校和企业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实施监控与评价机制的运行。

五、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特点在于应用,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沿袭传统以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为特征的基础研究学科的教学体系,需要进行模式和体系的全面创新。[4]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要立足职业教育本身,突出“审计”特色,重视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和实训条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真正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审计应用型人才。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高等职业教育审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http://www.zjchina.org/mspMajorIndexAction.fo

②2016年12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的国家职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被取消,各地先后暂停相关考试。山东省(不含青岛)自2017年1月1日起暂缓进行。

[1]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2]傅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超.高职院校审计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3).

[4]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pervision,audi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upervising economic operation,maintaining economic order and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distance between the current quality of auditing talents training and market demand.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t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the paper takes Zibo Norm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summari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audi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xplore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audi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oping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di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dit major;applied talents;problems;suggestions

G648.2

A

(2017)04-0039-04

2017-08-30

鹿玲玲(1983-),女,山东邹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税收学、会计学与审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注:本文系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度校级课题“高职高专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16xk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胡安波)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