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7-01-27 20:03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计算机

周 铮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134)

高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周 铮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134)

建立高职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建立学生日常计算机应用跟踪机制,基于即时通讯平台构建知识支持平台,线上线下开展计算机应用心得交流,任务驱动建立学生横向能力评价模式等。

高职;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契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构建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界定实践教学内容[1-2]。要与高职学生日常自发的娱乐性计算机应用内容区分开来,重在助力专业课学习,如专业论文、报告、文献检索等。

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目的

1) 巩固学生的专项计算机应用能力。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体例是根据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构建的,如办公应用模块、视窗系统操作模块、简单的网页制作模块等。在明确内涵、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专业特点将教学资源非均衡地配置在各类教学模块中。

2) 助力学生将专项能力应用于日常的计算机应用。这一教学理念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了路径指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是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融合专业学习的关键。“日常计算机应用”需契合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1.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手段

教与学分属不同的主体行为,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以及在定位基础上所实施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和日常应用教学质量保障。日常应用是在具体的问题导向下展开的,建立日常应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探究意识。

调查目前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偏好可知,男生主要用于电玩等消遣,女生主要用于“追剧”。这种娱乐性的应用极大地弱化了他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意愿。因此,教师的定位主要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要给予高职学生一些自主空间。

1.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评价模式

建立高职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植入反馈机制,通过效果反馈来助力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和改进。为此,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应包括评价体系[3-4]。以高职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目标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后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成为路径选择。

由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可知,应改观现行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价模式(以“机考”为主要特征的应试模式)。另外,因信息不对称,对学生应用能力自我强化效果的评价难以有效进行,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着重思考。

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着力点

2.1保障能力巩固

无论是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还是从高职学生的学习偏好入手,都应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重点置于学生日常计算机应用。突出“日常”暗含学生是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实施计算机应用,所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需满足学生的随机性和功能性需求。随机性主要体现在时间范畴,功能性主要体现在知识范畴。

由对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群体日常使用计算机的时段一般为12:00—14:00和18:30—22:00,使用计算机的空间主要包括寝室、网吧、图书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娱乐化的倾向,较少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时间,通过线上答疑和引导打破空间维度的束缚。

2.2保障知识分享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需要赋予学生互联网思维,即共享、平等、协同。高职学生日常的计算机应用是以联网的形态而展开,客观上要求他们建立共享、平等、协同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要在学生的知识分享领域起到“保障”作用。“共享”重点放置于某一计算机作业解决办法的分享,形成线上交流机制,使学生获得知识外溢的红利。“平等”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交流中的角色平等。“协同”主要强调以团队作业模式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合作能力。这与现代企业工作模式相符。

2.3保障明确能力短板

建构学生自组织学习系统,实现知识共享,获得知识外溢效应。可以将计算机应用与专业实训项目结合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基于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分工合作中互为参照,取长补短[5]124。

3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途径

3.1建立学生日常计算机应用跟踪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建立有针对性的跟踪机制。学生在日常计算机应用中存在时间上的随机性和空间上的分散性,因此跟踪机制要在线上搭建。基于PC平台可以在“教务在线”的“在线学习”栏目中设置若干专业问题,建立学生反馈窗口,在强化学生应用反馈的基础上形成跟踪机制。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计算机应用中的行为偏好。

3.2基于即时通讯平台构建知识支持平台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任务导向及在时空维度上的私密性特点,利用即时通讯平台构建一对一或多对多的知识支持平台非常必要。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组建以教师为单元的微信群,学生可以在智能手机终端提出问题,并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获得或巩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在微信群中与学生进行信息交互需要遵循互联网思维的内在要求,教师应以观察者的姿态对待学生的问题交流,并适时发言,以起到推动和活跃讨论的作用。

3.3线上线下开展计算机应用心得交流

引入计算机应用实践心得交流活动,组建学习团队,能使学生在交流、补充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外溢效应。线上心得交流可以借助即时通讯平台实现,线下心得交流则需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功能和优势。笔者所在院校创立了计算机协会,协会每周定期举行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交流与讲座活动。专任教师可利用这一线下平台组织学生交流心得。

3.4任务驱动建立学生横向能力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效果需要由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水平来验证[6-7]。遵循大数定理,从学生能力平均值的角度作答。在帮助学生获知能力短板的基础上引入横向能力评价模式。

笔者曾经给班级学生布置了利用PPT制作课件的任务。学生自主选题、自主完成,师生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依据PPT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原则进行公开评选和评述,学生在横向比较中获知能力短板,在教师的评述中明确解决方向。教师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述时,采取赏识教育手段,即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在对作业进行横向比较时,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4 实证分析

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为例。由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数据可知,物流企业认为,物流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依次是“物流成本管理”(占63%)、“库存管理与控制”(占63%)、“物流信息技术”(占50%)、“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占50%)。从市场调研中获得了前4项物流岗位急需的技能。在教学中将目标分解并具体化为计算机应用环节的子目标。在理论与操作教学上突出Excel表的应用能力、应用软件装卸及简单问题处置能力、借助计算机信息平台及时沟通能力。Excel表的应用能力,更须重视数据的分析,柱状图、比例图绘制等。在提升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外在要求下,物流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应用软件的装卸技能非常重要。

5 结束语

教师要以时代视野界定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围绕建立学生日常计算机应用的跟踪机制、基于即时通讯平台构建知识支持平台、线上线下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心得交流、任务驱动建立学生横向能力评价模式等4个方面构建。

[1] 李珍香.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60-61.

[2] 苏荣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201-202.

[3] 黄婕.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3(11):21-23,56.

[4] 任永琼.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 (2):168-169.

[5] 丁钢,徐铭,王桂龙,等.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驱动: 吕凤子“崇爱尚美”文化育人思想的传承与实践[M].镇江: 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6] 周淑娟.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3(33):521.

[7] 石艳红.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福建电脑, 2013(10):183-185.

〔责任编辑: 卢 蕊〕

Astudyontheguaranteesystemofimprovingcomputerteachingqualit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ZHOU Zheng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 Jiangsu Aeronaut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enjiang 212134, China)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establish the tracking mechanism of students’ daily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instant messaging platform to build knowledge support platform, online and offline experience exchange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ask-driven student ability horizontal evaluation model and other aspec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G642.0

C

1008-8148(2017)04-0100-02

2017-03-24

周 铮(1983—),女,江苏常州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计算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操作系统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勇立改革开放潮头 创新粮食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