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影响

2017-01-28 11:25嵇恩华吴柳松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化道德德育

嵇恩华,吴柳松

1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陵中学

论高校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影响

嵇恩华1,吴柳松2

1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陵中学

高校德育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是一个日久弥新的问题。它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它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本文试从外部环境角度对造成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程度不高作理性分析。

德育;道德;社会化;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就有目共睹,问题亦不容忽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相对滞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和弱点暴露无遗,出现了许多社会失范行为,无契约、无规则、无承诺的行为屡见不鲜,个体道德意识淡薄,社会公德行为缺乏,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当代大学生亦不例外,表现在对正确的伦理道德观的指引熟视无睹,个体的道德意志明显薄弱,其道德社会化过程举步维艰,而知识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道德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导。

孟母三迁的故事众人皆知,意在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德育的危机,相当程度上是德育环境所致。德育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实施,德育的有效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支撑”。当前影响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环境具体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同辈群体或亚文化群体、网络。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家庭是最亲密的社会情感单位,它是一个人性格成型和发展的温床。人们基本达成共识即家庭环境是指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具体包含诸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长及其他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思想道德等。由于亲属之间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和依赖关系,家庭环境对人的思想影响具有一种其它环境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过某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了它无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德育的家庭环境指家长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行为准则对其子女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毫无疑问亲切、温暖、和睦、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自然有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反之,则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是障碍。无数统计数据证明,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与健康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中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比如季良靖教授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环境的专题研究后得出结论:文化程度高、教育方法科学合理、父母关系和睦并由父母亲自抚养、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高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高校还是社会的晴雨表和缩影,是大学生最终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缓冲地。学校环境,以学风、教风、校园文化为载体,学校既有显性的教育形式亦有隐性的教育形式,各种文化及课余生活既可以锤炼其坚强意志,也能陶冶其高尚情操、塑造其健全人格,从而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良好的学校环境构成主是有高素质的教职员工、深刻而丰富教育内容、多彩的校园文化、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它还可以培养人的政治方向感、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并把这些意识和行为与职业要求联系起来,使之理性化。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荀子认为教育是“以善先人”,其作用是“积善而化性”,即学校教育可以改变人的自然性而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他要求人们重视教育,重视学习,为此专门写了《劝学篇》。

三、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Community”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社区”,其含义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且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亦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构成社区环境的有以下要素:社区中历史累积下来的人文文化资源;经过一段时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坐落在社区里富有个性特色的建筑文化;各种文化教育设施及相关活动;社区中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社区风气(社区成员的习惯、要求、爱好、行为等)、各种管理制度和秩序;社区中的人际交往等等。

由于社区成员的构成成分庞杂、管理松散,所以社区环境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意识在社区都会有所体现,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区成员产或强或弱、或好或坏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社区成员间的非正式但联系相对密切的群体关系,驱使其在心理层面互相感染、互相启发。长期以往,会形成独有的社区心里文化氛围,这必然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的养成有影响。

四、网络环境的影响

人文主义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网络作为新媒介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就在于它能够满足大学生需要层次中的许多需要,如今,上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常态。但世间的许多事物都是利弊相生,祸福相随,网络也不例外。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大学生往往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和为所欲为的冲动,过于沉溺于网络无疑会为人格的发展带来网络成瘾症(IAD),如网络中的色情引诱,使部分大学生突破道德的约束而放纵自己的欲望同时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个别大学生甚至主动参与网络领域的违法活动。可见,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由他们来继承,如若他们的道德修养、道德社会化水平低下,那么他们将难堪此任,亦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取决于思想道德素质。

嵇恩华(1979-),男,江苏省徐州人,现职称:高校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化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