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对句训练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1-28 11:25郭赫佳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寒霜渔翁蔡元培

郭赫佳

大连市第十四中学

《笠翁对韵》对句训练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

郭赫佳

大连市第十四中学

《笠翁对韵》是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中披沙烁金的瑰宝,对初中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多得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由《笠翁对韵》的对句训练入手来探求其与初中写作教学的关系,力求为初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笠翁对韵;对句训练;写作教学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升温,语文课标中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优秀的传统文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盛行。《笠翁对韵》被称为“初学之津梁,骚坛之嚆矢”,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琳琅满目的传统文化中披沙烁金的瑰宝,对初中写作教学有着不可多得的指导意义。其文字浅易、朗朗上口,但学理艰深、晦涩深奥。目前,该书在初中语文教学学中的研究成果浅显、零散,而从初中写作角度进行的研究更是蜻蜓点水、一扫而过。因此,本文试图由《笠翁对韵》的对句训练入手,来探求其与初中写作教学的关系,力求为初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一、《笠翁对韵》的典故与写作训练的素材积累

新课标对初中写作教学的要求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说明性文章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的议论文章,要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目前,中学生写作时最大的问题是,无事例可写,无观点可陈;语言空洞无物,经常词不达意流水账似的贫乏记录。而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肚中无物、胸无点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笠翁对韵》是将典故轶事、妙思慧语镶嵌于对句、韵文中。本书中的典故有卧薪尝胆、范蠡归湖、孔明七擒、周瑜顾曲、良借箸、操提刀等等,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典故是中学生作文写作时旁征博引的材料,借彼之言,写我之意,可以增加作文的底色,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自然会倍觉深厚。

因此,《笠翁对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听闻典故轶事,应用文章写作,洞悉文化变迁,丰富记叙文中的内容,充实议论文中的观点,潜移默化中增加初中生写作的素材,用典故润色自己的作文,增加其文采,最终达到谈古策事,无减鸿儒。

二、对句的内部理据与写作教学的过程化

(一)自一字而增至数字

《笠翁对韵》采用由字到句、由易到难、循环渐进的编排体例,依据虚实死活的词类,练习选字对文的句法。蔡元培曾指出“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大约由一字到四字”。鲁迅、崔学古、张志公均有明确的观点与相关的阐释。可见看似艰深晦涩的对句,从根本上是遵从着“增字”的基础规则,出句、对句的字数在此的规则下,可不断增加、无限扩展、连绵不穷。而由字而成句,积句而为章,便构成了博大精深、灵活多变的汉语篇章。笔者在《<笠翁对韵>对句的句法研究》中,对其自一字而增至数字的对句构成的内在理据性,进行了条理清晰的阐释,本文不再赘述。

(二)对句的内部理据与作文的片段训练

自一字而增至数字,是对句的构成的内部理据,同时也是汉语的造句之法。正如蔡元培所说,“不但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诗的基础”。可见,对句的训练与初中生的写作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句的训练方法可以为初中生写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引,由对句训练过渡到中学生写作是一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

例如,在《笠翁对韵》中,天文类名词“霜”对“雪”,人物类名词“旅”对“翁”,在两组天文类名词“霜”对“雪”、人物类名词“旅”对“翁”前分别加上修饰词“寒”、“朔”、“戍”、“渔”,出对语分别为“寒霜”对“朔雪”、“戍旅”对“渔翁”;在与动词“冷”对“惊”向连缀组合,形成字面工整的“寒霜惊戍旅”对“朔雪冷渔翁”。同时可以将出对语继续与“飒飒”对“漫漫”相组合,形成“飒飒寒霜惊戍旅”对“漫漫朔雪冷渔翁”,以此类推,不断增字,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出句为“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对句为“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因此,出句与对句分别两两组合,自一字而增至数字,可以形成包罗万象、形式多样、结构不同的单句;同时由于出对语组合成的同结构的出对句间呈并驾之势相互成对,便形成了工整的两两相对的句式。

初中生写作也是如此。“作文好自对句始”,在初中生写作训练时,对对句这种传统文化精华、浓厚民族特色的精粹,要加以运用,写作中要培养学生炼字炼词、遣词造句的能力,出对句的意识,进行出对句的训练。对句的运用可以为作文增光添彩,如满分作文《分享》的开头,“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山青青,水盈盈,弹一曲“高山流水”,震彻群山,激扬层浪。”“孤寂人生,谁来聆听你心中的清音”与“望眼未来,谁来领略你眼中的精彩”相对,“山青青”与“水盈盈”相对,“震彻群山”与“激扬层浪”相对,寥寥数语、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运笔有方。同时,在对句中,增加“弹一曲高山流水”的散句,使句式灵动。中学生写作的训练时,由两两相对的对句开始,到骈散结合的语段,最后形成行云流水的文章。

对句之道,博大精深。在初中生写作过程中,巧用典故、引经据典,可是文章言简而义丰,文采飞扬,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恰当的运用由出字对字意合而成的,呈并架之势的出语对语,可以使文章绚丽多彩,灵动多变;言而有文才能行之深远,终达到文有诗书纸生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6.

[2]沈善洪.蔡元培选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1350.

[3]蔡元培.我在教育的经验[M].北京:中华书局,1959,85.

郭赫佳(1990-),女,辽宁西丰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寒霜渔翁蔡元培
秋菊
天宫院
蔡元培借衣服
咏荷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神秘的“渔翁”
最会打鱼的渔翁
渔翁收藏: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