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1-28 01:16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犯罪大学

禄 蕤

(550000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 贵阳)

大学生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禄 蕤

(550000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 贵阳)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持续上升,涉案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带坏了校园风气,而且严重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现状,总结出当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学生犯罪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经常触犯的罪名比较固定;二是女大学生犯罪上升趋势很快;三是涉案大学生对犯罪的预谋较少,偶然性较大;四是大学生犯罪采取的手段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影响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犯罪成因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地遏制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犯罪;现状;原因;预防措施

一、引言

(一)分析目标

大学生是社会上比较独特的人群,是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大学生思想水平与所作所为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希望,如今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在社会变革和转型升级的状况下,尤其是高校教育进行了重大调整,例如,上学需缴纳相应的费用,如今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大众思想随之发生变化,物质利益分配重新调配,学校的社会烙印越来越明显等,造成如今大学生面临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经济拮据的学生承受经济带来的压力,将要走出校园的学生面对的是工作压力,激烈竞争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学习负担,以及来自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引诱等,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诸多为社会不齿的现象,甚至造成了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众多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案子,比如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同宿舍同学并分尸的案件、发生于2008年的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宇杀害教授的案子、2010年药家鑫深夜驾车撞人案件以及发生在2013年复旦大学向饮水机投毒杀死同班同学的案件等,有效防止和降低大学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是目前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二)分析的价值和作用

大学生群体刑事犯罪是所有高校都必须加以广泛关注的工作内容,针对大学生刑事犯罪行为展开研讨和分析,而且立足于一定的探讨和分析给出对应的遏制手段,作用重大:

首先,能够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加强。大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知片面和不足导是致大学生刑事犯罪现象持续增加的关键原因,所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而且将其作为基础推动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养成对法律威严的畏惧,才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是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利途径。针对如今大学生刑事犯罪的缘析探讨将全由和相关遏制手段的分面解析法律意识对有效预防和降低大学生违法犯罪所产生的作用,然后就加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提出有针对性的、较为奏效的措施,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其次,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易于执行和成效显著。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效预防和降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可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未得到全面推广而且效果不理想,存在的问题是设想与实际情况、所要达到的高度和目的与所取得成绩的距离较大,这也是造成高校违法犯罪行为迅速增加不可忽视的原因。针对目前高校学生违法犯罪根源和防止手段的分析,分析的核心内容是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传递的思想和宗旨、老师的综合能力和教育方式,同时就以上各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进行阐述。所以,只要做到上述几方面的工作,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成效更加显著。

最后,可有效遏制和降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高校是培育高素质和能力出众人才的基地,可是如今高校环境不再纯净,社会化现象十分严重,与各种社会活动和行为紧密关联,相互交织在一起。针对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展开的分析探讨工作,不但在高校教育深度分析、各种犯罪现象研究、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并且对控制和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同样功不可没。

二、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实际状况

(一)与案件有关的学生数量大为提高

相较同一年龄段的年轻人,国家、社会、大学以及家庭为大学生创造的条件是非常有利的,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分类和自己的喜爱偏好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由于他们在大学校园享受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教育,全方位的接受某个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熏陶,社会公众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将他们视作国家的栋梁和未来,是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中流砥柱,高校学生因此也成为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出众、文化涵养较高的专业人才。在大学生光鲜的外表下,社会公众并没关注大学生是普通人的一面,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会遭遇苦难和不顺,如果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前景一片黯淡时,大学生也会出现失落、挫败的情绪,甚至会做出偏激举动,更严重的做出成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大学校园缺少有效的犯罪预防机制与体系。”①大学各个学科设置方面,启动和开展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相关现象的探讨分析较为滞后,获得的成绩也不理想。由于社会言论、学校管理存在漏洞,高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变得更加普遍,与案件有关的学生数量大幅提高,高校学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逐年增加。“从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犯罪现象一直都存在,即使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到高地发达的当代社会,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大学生违法犯罪也不可能消失。”②

(二)高校学生违法犯罪主体多样化

高校学生违法犯罪主体多样化是目前高校学生触犯刑法案件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从普通的社会机构或个人举办的高等学校学生到省级知名大学的学生再发展到全国范围内排名靠前大学的学生,例如,北京某大学段某某杀害同班同学,随后投案自首的案件,中国某大学学生付某某杀害该校教授的案件等,根据权威数据可知:2010年湖北武汉市某高校中60名触犯刑法的学生中15名学生是省级知名大学的学生,占比25%;2015年,110名触犯刑法的学生中30名学生是省级知名院校的学生,占比27.3%;违法犯罪人员从学历较低到文化水平较高不断演变,例如,2010年河南某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某某杀死已有身孕的妻子;大学生违法犯罪人员从男性为主演变为女性占主导,比如,举例武汉市洪山区法院开庭审理的案子,根据数据统计,此法院于2010年公开审理的触犯刑法的案子中有5名女大学生牵涉其中;而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18人;高校学生触犯刑事法律规定的人员体现出校内学生与社会人员联合作案的特点,例如,发生于2009年陕西省某高校经济学院学生李某和社会青年周某联手进行盗窃的案件。

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的客观原因

1.高校学生违法犯罪与学校管理和各种外在因素直接相关

“什么原因使这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无视法律轻易地走上犯罪道路?”③高等学校是施行高级专业教育的社会机构,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较强的特点。高校对于校园一切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方式与此种特点紧密关联。相较中小学管理方式,用于管理和约束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定不是那么严格,高等学校在管控层面侧重的是自由度,并非强迫性。这样宽松的管理方式为大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方面将有更多主导权。可是,如此改变使刚刚跨入校园的新生无法快速融入,一下从中学时期的高压、高强度严格管理到了大学校园自由、宽松的环境,教育管理模式和手段的调整让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感到很茫然。宽松自由的管理模式会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根本不注意相关规定的制约,让自己自由发展,因此造成触犯刑事法律案件的产生。

其次,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育基本告别了之前依靠财政拨款支柱的局面,高校管理的主导性、创办学校的自由性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管控方式、创办学校层面与国际知名学校齐头并进。在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驱动下,高校学生快速增长。但是,过于侧重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使更多人能接受大学的高等教育,高校对于进入大学校园的门槛设置不够严苛,造成学生品质有好有坏,差别较大。众多人品有问题的学生也光明正大地跨入了高校大门。成为大学生后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显露无疑,表示为无视规章制度的约束、扰乱班级正常秩序、以不正当手段通过考试等。这样的不良后果是由于扩大招生范围、学生数量激增,而学生整体素质得不到提升造成的。部分人品有问题的学生对其他品德优良、成绩突出的学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引发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大幅下滑,不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推进。同时也是造成高校学生触犯刑事法律案件数量不断提高的因素。

再次,将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是大学教育制度改革、创新的宏伟蓝图,可是在将教育事业成为一种经济产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部分违法堕落行为,对高校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少部分社会机构或私人创办的学校、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大学下属学院等在政府部门规定的学生招收数量之外还自行增加招生规模,一些中介机构为了争夺入学学生,甚至发布和传播不实消息、不负责任的做出无法兑现的承诺,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人员冒充大学招考人员骗取区学生财物。使高校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之初就被动的受到了部分不良社会风气的熏染。此外,大学院校在学生规范、毕业找工作方面制造假象获得社会各界和学生的信任。部分大学院校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胡乱收取学生费用、造成了大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心理。有的大学院校对学生施行管控时并不重视道德的引导、约束作用,再加上“高校过度扩招,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无法与日俱增的学生数量相适应,部分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极易突破道德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④这通常是引发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2.家长(父母)教育的欠缺

“家庭是信教育的第一学校”⑤,父母是子女的首个老师。引发高校学生触犯刑事法律案件的多个原因中,父母并未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和引导是关键因素。高校学生长大的每个阶段和环节,父母的人格品行、思考方式、身体力行以及和其他人的相处都将不知不觉对孩子身体、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有利影响。对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的态度、品格、道德修为的养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良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之相反,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做出违反法律和触犯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家庭氛围体现为:

第一,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会无条件满足,对孩子特别宠爱。因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大众的物质水平大幅提高,加之当今大学生大多数都只有自己一个,没有兄弟姐妹,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父母的过分宠爱使孩子形成了十分不好的行为习惯,以致于孩子成长后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严重不符,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学会换位思考,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部分父母在办理家庭事务时舍不得让孩子亲自实践,孩子并没有养成自我独立、依靠自己的品质,部分学生远离父母到别的省份求学,根本无法做到生活自理。

第二,父母相处不和睦,家庭氛围不和谐。从孩子出生到成为学生的这段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父母呆在一起。父母相处是否和睦与孩子今后做人、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直接相关。和谐、饱含感情的家庭可以促进孩子养成积极乐观、天真友善的性格。与此相反,家庭纷争不断,父母亲常常“发动战争”或父母关系不融洽,孩子会感到生活没有希望和动力,容易使孩子养成悲观厌世、消极冷酷的性格。

第三,家庭中不好的文化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孩子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家庭文化气氛的熏染。部分家庭生活杂乱无章、家长游手好闲、不干正事,甚至染上了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如果孩子生长这样的环境中,因为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容易走上父母的老路,更有甚者将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管理系统的不足和弊病

社会管理系统是防止违法犯罪行为极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达到自我保护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科学全面的社会管理系统对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息息相关。可是我国社会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和弊病。

第一,“近年来大学生开始参与一些新的犯罪种类,”⑥因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颁布和施行滞后,并且有诸多缺陷,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严重脱节。公安层面,警员严重缺乏,设备陈旧,成功侦破案件的概率较低,在防止没有合法依据的大规模聚众闹事、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和触犯刑事法律规定的案件中并未起到积极作用。行使司法权的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互并未互相协作,对维护社会安定、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方面也未达成互相合作、通力协作、协同负责管理的良好局面。

第二,惩治和扫除触犯刑事法律规定案件、对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改变、打造的手段不给力,存在一定缺陷和弊病,因为这个原因引发了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应当被察觉和制止的事先经过全面谋划的犯罪行为最后却发生了,应当快速侦破的案子长时间都没有结果。尤其是部分对人生安全、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的有犯罪记录又多次作案的人违法成本太低,处罚手段使用不恰当,法律惩罚并未对他们产生足够的震慑作用,他们也没有养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这部分被放出来之后又会从操就业,依旧违法犯罪。对影响重大、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社会性事件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案件涉案人员都是再次违法犯罪的人。通过上述现象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并未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力打击和惩治,使犯罪分子气焰更加嚣张,违法犯罪行为也频繁发生。

社会管理系统运用和施行中显露的缺陷和不足极易使部分自制能力有限和抱有可以逃脱惩罚心理的高校学生不注重自身道德修为,反而沾染了社会上的恶劣习气,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对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施加影响的物质因素

家庭经济拮据是造成高校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因素,由于家境经济拮据,部分高校学生会有出现不自信、没有主见、看不起自己和对他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心态,极易造成利用违反法律规定的方式得到经济收入的思想。现实情况是,高校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犯下盗窃、毁坏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经济拮据的高校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内心深处立下的志向被现实击碎,他们面对的困境是经济方面的捉襟见肘。相较经济宽裕的学生,他们会有自卑心理。与经济宽裕的其他人相比,他们花钱比较谨慎,广交朋友。可以通过兼职或打工方式保证经济来源,长期下来,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变得疏离,无法融入到集体当中。所以,家庭拮据的高校学生对外界的反应比其他学生要强烈,具有不敢面对社会现状的苗头。针对部分特别看重自己人格尊严,不容别人侮辱和歧视的经济拮据高校学生,如果被社会或他人边缘化,极易产生自卑、厌世、冷漠等负面情绪,容易做出违法犯罪行为。

另外,目前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十分困难也给高校学生的处境雪上加霜,迫使他们的梦想搁浅,未来一片昏暗。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了如今高校学生心理不平衡,从1980年施行的国家分配工作到今天的自己就业,高校学生如今也是一般劳动者的普通一员。众多大学院校学生就读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符,这部分学生毕业后所处的就业环境十分恶劣。找工作出现困难造成部分高校毕业生无法解决生存问题,长期没有正事可做,有的人就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尤其是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经济拮据的学生,才跨入大学校门就长期处于焦躁、忧虑的心理状况,对未来感到特别迷茫,对自己的希望值也降低,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是不会将更多经历放在学习上,产生悲观情绪,对社会和其他人比较冷漠、不信任。

(二)造成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自身因素

1.高校学生心理不完善、不健全

高校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情绪多变的年龄段,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面前找不到方向和存在感。高校学生社会和生活阅历有限,在遭遇打击、处理相关难题时容易意气用事,比较感性。在不断长大的每个阶段和环节,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弱,心理不稳定,处理问题不够理性。尤其是如果问题的处理结果不理想,他们通常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容易造成悲观、挫败的情绪,长时间被不良情绪包围,就会产生众多不好的想法。不健全的心理世界也是造成违法犯罪现象的客观因素之一。

2.高校学生对于社会道德的遵守和执行不到位

大学院校学生的顺利、良好成长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直接相关,他们对社会道德的遵守和执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对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素质教育,社会道德宣传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构成。可是部门大学院校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缺陷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目前高校学生社会道德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人的权益。如今大学生是每个家庭的宝贝,这些家庭往往都只有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以致于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养成了无论任何事情,自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思想。不论日常的学习生活,还是和其他同学的相处,不会换位思考,对他人的声音和权益视而不见。第二,性格张狂,对社会道德的约束作用视而不见。在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指导下,社会公众的想法产生较大改变,人们意识到放开约束和限制、提倡差异化发展思路对人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人们的自由和特点鲜明的性格也得了大众的认可和接受。可是,部分大学生在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态度时,容易产生误解,以致过度追求新和异、变得玩世不恭、傲慢不逊。在校园或另外的公共场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意丢放垃圾、随意吐口痰等,漠视社会道德和法则。第三,集体主义精神缺失,不具备基本的社会主人翁精神。部分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在班级或团体活动中不具备集体协作精神。个人与团队的利益无法调合时不能进行恰当、妥善处理,缺乏最基础的社会主人翁精神。

3.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强

法制方面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我国长远发展规划一脉相承,也与高校学生的自身需求相一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为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宏伟事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可实际状况是,与违法犯罪案件有关的高校学生不仅在社会公德层面有诸多缺陷以及心理不健全,而且众多触犯刑事法律案件是因为当今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漠视而引发的。许多与案件相关的高校学生具备很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可是对法律的认知极为匮乏,无法对法律和社会道德进行确切划分。无法在法律的框架内对自己的极端行为进行有效控制。缺乏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的高校学生是令人伤心的,当他们已经在实施犯罪行为,但还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有一群大学生因聚在一起赌博,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他们十分吃紧,在他们看来,自己并不是真正在赌博,更不可能与刑事案件扯上关系。所以,要有效阻止和遏制高效学生触犯刑事法律规范案件的发生,就应当全面普及和推进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从净化环境着手

1.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道德修行产生或多或少影响。只有形成优良的社会行为习惯,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有前提和基础。清除社会上不好的行为习惯,创建纯净的社会氛围对形成大学生良好品德,养成他们自立自强、不依附他人的良好品质以及健全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创建干净的社会氛围,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全面发挥社会道德教育感化功能,加大对社会公众道德意识的教育力度。社会道德对公众言行的约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文明发展的综合水平。通常情况下,越文明的社,社会道德对公众言行的约束作用越明显。借助提升大众的品德修为,在全国范围内养成以法律法规为准绳,遵从社会公德约束的优良环境,这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大有裨益。

第二点,在全社会推行和普及公平、平等理念,制止社会不良风气的蔓延,创建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和谐相处的社会。如今因为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各有差别,全国范围内,城乡差距较大。以上所述现象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全面而造成的,同时也是引发社会冲突和问题不断产生、恶化的源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当今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的,利用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科学指引,创建安定团结、繁荣富强、和谐相处的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和难题才能得到有效化解。

2.创建干净、健康、优良的大学校园氛围

大学校园氛围的优良与恶劣与大学生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思维或取向以及对人生目标和意义的看法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未来人生道路和方向。优良的校园氛围是抑制和降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基础。创建优良、健康的大学校园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创建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周围环境的管理和规范。大学院校众多硬件设备是学生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科研等诸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优良的学习氛围、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是保障大学生学习生活正常开展的前提。

其次,加大对校园文化创建的支持力度。“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师生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而实现的经济与智力成就以及实现过程的各个环节”,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人文氛围。优良的校园氛围有助于大学生健全、完善心理系统的形成,对大学生生活、学习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就学校氛围的打造而言,高校制度创建、变革、创新是基础。高校诸多制度都将无形中对校园氛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次,在高校内部创建和倡导友善、友好相处的人际交往方式,推广、传承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优良品德。老师和学生是大学院校的支柱和灵魂,师生间的交际形成了友善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群体顺利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友善、友好相处的人际交往对高校学生养成健全的心理体系以及生活、学习的正常开展以及养成大学生独具个性的性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净化家庭环境

在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分析总结中,家庭环境对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减少极为关键。如果家庭中有道德败坏,曾经触犯过刑事法律规范的人,会对孩子内心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事实是,为数众多的高校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由于父母言传身教比较欠缺造成的。

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是防止和降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手段。就父母的言传身教而言,家长应肩负起责任,充当孩子教育的首任老师。不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应当匀出时间陪伴孩子,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即便是孩子考入大学,交流和沟通也不能减少。在交流中和孩子保持同等位置,以平和的心态,学会倾听孩子声音和想法,使沟通更有成效。对于缺少父母关怀和爱护的孩子,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当提供无私的帮助,坚决不能让其自由发展,使他们知错就改,对自己的行为和方向做出及时调整。

(二)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制止和减少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离不开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支撑。如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我国各个领域呈现出新的面貌,同时社会大众的理念、内心世界和传统观信仰也发生了改变,使大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新的困难。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应当推行和坚持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施行科学的心理引导,提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勇于创新和改革。持续提高大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可行性和确保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目标更明确,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散发更大魅力。将大学院校学生打造成为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所需人才。

大学院校是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所以大学院校与教育有关的领导、专家、教师等人员应当加强对教育的认知,立足于当今高校学生思想真实状况和思考问题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改进和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对象和方式。利用思想政治宣传教育有关理论,指引大学生形成对自己的准确认知,从而确定今后努力的目标和人生的方向,提高社会道德对高校学生的约束。借助对高校学生对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对自身、他人以及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的宣传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思想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预防大学生作出违法犯罪行为。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一)大学院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

大学院校法制宣传教育不要局限于法律常识的机械教授,而是针对当今高校学生开展综合的法律基础知识、观念、职业素质全方位的普及和教育。详细内容具体体现为:

首先,掌握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法治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晶,同时是人类社会的智力成果。利用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常识,有利于全面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也不会损害其他人的正当权益,为社会稳定和平稳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其次,一切行为活动以法律为准绳以及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法律的认识、观点是社会观念形态的一种,全面体现了社会大众对于法律规定的看法以及对法律条文的态度。涵盖了大众对法律属性、功效、影响的认知和了解,对目前执行法律的评判,对社会上的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定,对责任和义务的认知水平,还有对法律历史沿革和相关制度的认识水平。高校学生应当形成对法律的科学认知,严格遵守法律规章制度,承担相关责任。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和依归是以人们对法律属性、作用的科学认知为前提的,从而形成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和依归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法制建设成就,是法治极为关键的构成。我国要实现依法治国,公众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和依归是一大基础和前提。引导高校学生对法律心悦诚服的认同和依归,鼓励他们对法律的认可和遵从是大学院校法制宣传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不断改进和优化大学院校法制教育方式和手段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创建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关头,当今大学生可以为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目标注入新的能量。经过大学阶段的法制教育的熏陶,大学院校学生学到了部分基本法律常识,在加入和促进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事业中将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全面掌握当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状况和特征,促进法制教育方式的改进和升级,是我大学院校法制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大学院校法制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将法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应当突出法制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学院校法制教育中的重大作用。当今大学生所面临的条件和机遇是过去时代无法企及的,他们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所以,大学院校在推进法制教育工作时,应当制定全面的计划,不仅要推广法律常识,而且要加大当今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以及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通过一定时期、全面的法制教育活动,当今大学生对法律认识和利用的水平将迅速提升。

其次,特别关注法制教育的反响和成效,使法制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了保证大学院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亟需拟定系统的评判法则,就法律教育活动的成效进行实际考评,对法制教育工作成效做出定量评估。在施行考评工作时,必须按照各有差异的状况推行差异化的考评方式,切忌简单测评学生对法律条款的掌握水平,更有意义的是掌握学生对于法律常识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法律的水平。长期使用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教育所要实现的一个目的是养成大学生严格遵从法律规定以及强烈的正义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最后,突出法制教育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所有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大爆炸,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时代的全新特征使大学院校法制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根据我国法制观念传统,众多的社会机构和个体都得依照特定的法则和方式开展人际交往。大学院校的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利用规定的引导对大学院校的工作进行管控是我国法治观念的主旨和核心。

总之,最大限度防止和降低高校学生触犯刑事法律行为的发生是重大、繁重的任务,应当全面利用诸多的控制手段,最大限度防止和降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从加大对高校学生法律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和施行相关制度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大学生成为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六、总结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已达到了使更多人都能受到高等教育的目标。数以亿计的学生毕业后利用学到的知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产生了新问题,大学院校数量激增,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大学院校学生素质大不如前。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逐年上升就是最好的注解。

当今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妥善化解这一难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应当发动国家、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开展一切行动,给当代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和谐、温馨的生活、学习氛围。有效防止和降低高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这不但是对人才的重视,也是全社会必须承担的重任。

注释:

①周振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M].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第3页.2012.

②谢涛.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预防对策[J].智富时代.第1页.2014.(12).

③杨雪梅.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第1页.2006.

④樊莉.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第1页.2013.(9).

⑤白涛.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第5页.2005.

⑥潘宇.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法.第1页.2010.(11).

[1]杨廷文,袁梅.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S1):103-104.

[2]吴殿朝.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研究——基于“社会腱”视角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吴殿朝.基于家庭情感联系因素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06).

[4]康鹏飞,樊文皓,刘余.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分析[J].商情,2013:151-151.

[5]费琦.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分析及预防[J].科技信息,2013(22):79-79.

[6]李阳.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0-123.

[7]周振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59-63.

[8]王勤.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的社会学分析与预防策略[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01):91-93.

[9]樊莉.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旬刊,2013(09).

[10]刘俊雄,邵山,侯建暄.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防治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18).

[11]李建玲.新形势下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探究[J].科学导报,2014.

[12]张颖.影响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江苏商论,2010(17):278-279.

[13]马丹.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措施[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4):166-167.

[14]曲长海,汪志君.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防控对策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5-38.

[15]包迎华.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12).

[16]李敏敏.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和预防机制——以典型案例为视角[J].金卡工程,2011,15(5).

[17]李晓明.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心理探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1-64.

[18]朱敏源.我国当代女大学生性犯罪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

[19]王嘉伟.当代大学生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20]员宁波.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研究[D].中北大学,2011.

禄蕤(1990.12.30~),民族:彝族.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历职称:大学本科。主要研究:大学生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犯罪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公园里的犯罪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大学求学的遗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Televisions
环境犯罪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