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医学专业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2017-01-28 01:53张超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仲景中医学医学

卞 华 樊 赟 张超云

(1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南阳 473004;2 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南阳 473004)

我校中医学专业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卞 华1,2樊 赟1,2张超云1

(1 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南阳 473004;2 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南阳 473004)

正确的高等中医学教育理念,既是实施中医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又是中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医学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遵循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对高等中医人才的需求,依托医圣故里深厚的仲景文化优势,提出了“中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俱重、传承仲景学术与创新精神相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交互、精湛仁术与高尚仁德并举”的中医学教育理念,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南阳理工学院;中医学;高等教育;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 (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教育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1]。正确的高等中医学教育理念,既是实施中医学教育的指导原则,又是中医学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不仅关系到中医学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更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我国中医学的继承与发扬。

南阳理工学院1993年开办中医学专业,2012年以来,中医学专业先后获批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校级优势特色专业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并逐步凝练出“传承弘扬仲景学术,培养中医应用人才”的专业特色。回顾整个中医学的办学发展历程,我们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遵循现代中医学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依托医圣故里深厚的仲景文化优势,形成了我校中医学专业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 中医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

医学是对生命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实践活动,医学科学发展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的人文属性越来越凸显。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带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烙印和鲜明的人文特征。“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要求为医者同时具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医乃仁术”这一中医学本质特征反映出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渗透的产物[2-3]。

我校虽然是一所理工类院校,但十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努力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在2016版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思想道德、人文与职业素养目标。在课程教学计划中融入中医人文精神和中医专业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公共平台课程中开设有国学经典选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专业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中开设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中国医学史、医患沟通技能、中医思维学、中医哲学基础等,素质拓展课程中开设有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交礼仪、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中外经典抒情诗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等,加强了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和职业素养,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力。

2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俱重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理论体系源于实践的总结。实践是中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诊病问疾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坚持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并重。我们按照“先中后西、模块组合”的原则,不断优化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设置了中医基础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中医临床课程、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全科医学与预防医学课程等模块,夯实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经典著作上,加大对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课程学习,同时设置了张仲景学术思想概论、经方医案选析等课程,为传承弘扬仲景学术和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与提高奠定基础。改体育课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将其中的理论精髓完全理解透彻,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当中。

在实践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明确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能力目标。为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胜任能力,构建了“校内实验实训、预实习、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第二课堂”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校内实验实训课程与校外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搭建了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平台。同时制定了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学目标,完善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印制了完整的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大纲或手册,配套自编实验实训指导书,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等环节的教学质量。同时坚持以仲景学术为核心,开展以社团实践与师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提升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对仲景学术的传承。

3 传承仲景学术与创新精神相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我校依托医圣故里的中医药原生地优势、仲景产业优势、仲景文化优势,汲取传统精华,聚焦仲景学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在专业办学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文化氛围等方面,持续推进中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色彩的“传承弘扬仲景学术,培养中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自觉担当起传承弘扬仲景学术的责任和使命。

“君子务本”“其命维新”。为了中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培养学生的传承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领创空间,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建有河南省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和南阳市中医免疫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平台,制订了《南阳理工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南阳理工学院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办法》 《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 《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保证所有实验平台向师生开放,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4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交互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明确了教与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政策价值取向[4]。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传统的教与学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育状态,现代教育应更注重人的自主发展和实践。教与学应该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向师生间辩证互动转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教学与认知的二者构成关系是相辅相成,教学的根本追求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继承与创新。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注重让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我校围绕中医学专业建设,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思想讨论,并于2017年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活动,编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论文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将新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中医内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课程教学中,还采用PBL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直接把学生引入到感兴趣的临床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解决复杂的、实际的临床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学查房、科室小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5 精湛仁术与高尚仁德并举

医学是医术和医德的结合体,医术即医学的躯体,医德即医学的灵魂。中医文化精髓就是“以仁存心”“大医精诚”。讲究“医乃仁术”,是中国历史上对医学的定位。“仁术”一词首见于《孟子·梁惠王上》,但与医学相关联,将医学称为“仁术”则在北宋以后[5-6]。由于医学蕴含有博爱济众的特征,加之理学中人对仁爱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医学便被定名为“仁术”,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医乃仁术”也成为传统医德的核心价值,既要具备“救人生命,活人性命”的求知态度,又要具有“济世救人”的人文精神。清朝医人王世雄在《回春录》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精湛的医术是医生执业的必需条件。医生掌握着病人的生死,良医可以救人,庸医则会害人。医而无术,则无足以生人。”精湛的医术是医德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医术的医德必然是空中楼阁。

所谓的“仁德”既包括仁的慈悲之心,又包括德的安身立命之义,我们今天讲高校要旨在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医学实践的前提基础[7]。“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先。“德”既有个人的“德”,也有国家和社会的“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课堂教学、先进事迹报告会、党的基本知识专题教育、主题班会、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实习岗前培训、重要纪念日等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医德医风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法制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专业与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

[1]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39(9):50-56.

[2]赵显宁,祁宏玲.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析[J].高教学刊,2017,3(20):165-167.

[3]张伯礼,冯学瑞,于越,等.营造和谐人文环境 铸造中医精品教学——天津中医学院探索名中医培养模式[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57-59.

[4]刘义国.“学生主体”抑或“教师主导”——关于教与学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9):48-51.

[5]芦琳.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6]蒋兴巧,葛贤,王勤,等.树立“三让”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67-68.

[7]周安方,梁凤霞,曾巍,等.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其启示[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3-4.

The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n Education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in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AN Hua1,2,FAN Yun1,2,ZHANG Chaoyun1
(1.Zhang Zhongjing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04,China;2.Henan Key Laboratory of Zhang Zhongjing Formulae and Herbs for Immunoregulation,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04,China)

The correct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s both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the goal and dire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whic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reform and personnel quality.Following law of the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growth law of talents,adapting to the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needs,relying on deep Zhang Zhongjing cultural superiority in Nanyang,we proposed education concept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It comprises the fusion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important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academic thought of Zhang Zhongjing inherita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spirit,teacher-guided and student-centered interaction,polished technique and benevolent morals.We realiz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which are the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in the 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 concept

10.3969/j.issn.1672-2779.2017.24.009

1672-2779(2017)-24-0018-03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No.教高〔2017〕23号】

张文娟 本文校对:韩 立

2017-11-03)

猜你喜欢
仲景中医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医学的进步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