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还是智能
——基于智慧档案馆建设构想的思考

2017-01-28 12:10缪雨虹
山东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档案馆联网智慧

文·缪雨虹

智慧还是智能
——基于智慧档案馆建设构想的思考

文·缪雨虹

技术固然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关键要素,但技术的升级并不能构成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全部内容。本文基于学界对智慧档案馆建设发展的构想,探讨建设的关键究竟在于“智”还是在于“慧”,并就“智”与“慧”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是分步走还是共同推进提出自己的思考。

智慧;智能;建设;智慧档案馆

一、学界对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构想

随着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实质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展开,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探讨也渐热,关于智慧档案馆建设、发展的构想也进行了很多讨论,建设条件、建设原则、顶层设计、建设模式以及建设内容等各方面都有涉及。但几乎所有的讨论都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从学者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就可看出,杨来青、徐明君、邹杰认为:“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智能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档案馆模式。”[1]毕娟认为:“智慧档案馆=档案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能馆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2],在这些定义里技术都是一个绝对的侧重点。杨志勇认为:“智慧档案馆的智慧服务将是在传统档案服务基础上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方式”[3],这一界定更是侧面将智慧等同于了智能。运行管理智能化必然是档案馆向“智慧”迈进的必要支撑,而真正“慧”的实现并不可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升级就能实现。

二、档案馆的智慧与智能

(一)智慧与智能的界定

《新华字典》中对智慧的定义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4]。从迅速、灵活、正确、解决这几个词中可以的到一个智慧的关键要素,即自适应性。所谓自适应性,就是生物在多变的复杂环境中,能够变通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主动地适应环境,调节自身不适应部分。智慧是生物所特有的,感知世界,判断世界,应对世界的能力。这与固定功能的机器和系统不同,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可能,没有限定的模式,不能被预测。

目前对智能的理解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另一种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类智能是一个心理学科术语,“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5],它实质上是人自身所内在的,高于智慧的一个更高级的思维阶段,这显然和我们讨论的智慧档案馆建设所涉及的技术方面的“智能”不同。而人工智能,简单来说就是对人类意识、思维及行为的模拟,它所追求的是实现计算机的“类脑”,即“认知行为和智能水平上类人,目标是使机器实现各种人类具有的多种认知能力及其协同机制,最终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6],目前学界对智慧档案馆建设的讨论,实际上就是想要实现运行、管理及服务上的“类脑智能”。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研究也正向着实现“类脑”发展迈进,最早图灵机模型就提出了智能科学发展图景,“即希望未来的智能系统能够像人一样思考”[7]。但就如图灵机模型,人工智能有着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缺乏自适应性。就是说,人工智能终究是人类发明、制造的产物,不能真正脱离人类设定的程序独立思考,它怎样运行,实现怎样的结果都是设计时就定好的。即使科学发展让人工智能有一天真正超越了人类智能,它也是人类社会运作系统中的一部分,永远不能取代或涵盖人的智慧,如果仅仅把“智能”当作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升级的全部内容,那么不难想象,一旦有意外情况,档案馆信息资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二)档案馆的智慧体现

既然要建设智慧档案馆,那么在档案馆的运行和管理中就要体现出“智慧”。前面提到智慧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自适应性,也就是说档案馆的智慧体现最重要的就是向着实现自适应性运作靠近。简单来说就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的精准控制与分类筛选,利用需求的准确判断与能动反应。

首先第一点,档案信息的精准控制与分类筛选,这是档案馆面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必要准备工作。最基本的就是信息控制,明确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杜绝超范围使用,尽管目前档案学界的共同目标是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最大化,但档案终究与图书不同,保密性必须妥善维护,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扩大利用。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一定标准自动区分信息类别,进行初步的信息组织,缩小信息筛选范围,方便在利用者来询时能够迅速反应,及时反馈。第二点,利用需求的准确判断和能动反应,这是档案馆“自适应性”的关键表现。档案馆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查档用户的利用需求,只有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信息,才能给出正确反应,受利用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信息查询熟悉度以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仅依靠机器很难实现需求的准确识别。档案馆需要根据馆藏范围以及常见查询问题,提供关键词提示服务,即利用者将需求的关键词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关键词提供可能查询内容的条目,帮助利用者判断。能动反应则是需求判断完成后,档案馆的下一步动作,准确提供档案信息,不能提供的信息内容也要给予反馈,告知理由,保障利用满意度。最后将正确服务的特异性需求进行备份录入,便于下一次同类查询的快速反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智慧”。

当然,上述所有的档案馆的“智慧”表现,都要由“智能”技术来支持其运转。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能都是未来智慧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没有“智能”就不会有“智慧”,但仅有“智能”也不能实现“智慧”,“智能”是必要条件,但绝不是核心内容。因此,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还是要由人这个要素来主导,要实现怎样的建设目标,如何建设,什么技术才最适用于档案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更好地服务,都需要人的智慧来解决。

三、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智与慧

(一)智与慧,孰重孰轻

智即智能,在智慧档案馆中体现为先进技术的运用;慧即智慧,在智慧档案馆中体现为管理运行的自适应性。智是智慧档案馆建成的砖石、龙骨,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没有技术就无法实现效率的飞越,而慧是智慧档案馆的根本追求,才是题中之义。

1.智是支撑

首先探讨智能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应该置于何种地位。智慧档案馆是在智慧城市提出和建设的背景下催生的,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选择。智慧城市强调的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8],其所追求的是一个准确、高效的服务结果,没有技术无法实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自然就成为了学界讨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热点。

我们承认技术的重要性,但物联网是否就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技术呢?看起来有待考证。关键有三点:一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还在探索阶段,而技术在不断地进步,现阶段物联网作为一个可以带来新的展望的高新技术被热议,待智慧档案馆真正落实建设时,更先进技术的出现,是否会取代物联网给智慧档案馆建设带来更高效、更经济的技术支持呢?现在就把物联网认定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核心技术,似乎不太妥当。二是适用性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档案馆中则主要运用于物业管理、保管环境等硬件方面,对于与‘信息’密切相关的档案实体物联,面临成本与密级多项挑战”[9],如果仅应用于硬件方面,着实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精力投入探讨研究,如果用于档案实体,信息安全面临巨大威胁,可能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是否真的能在档案馆应用,有待考证。三是成本,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其建设,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即利用率的提升。然而档案馆不断改进工作,从传统档案馆到数字档案馆的探索,利用率也没有明显提升,现在智慧档案馆出现,利用率就会大幅上升吗?似乎也很难说,利用率的提升最终还在于整个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不是档案馆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既然如此,面对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大量资金投入,档案馆的投入产出比将面临大幅下降。有学者提出“数字黑洞”的设想,“在产出基本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投入越大,效益只会越低。 这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一样,它只会无穷尽地吸入一切投入,而很少、甚至不会溢出任何产出”[10]。

综上所述,智能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所起的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它只能是在预定建设目标下的适当选择,而不是固定的,例如物联网技术的不变预想,要不断进步,真正要实现的应该是信息的固定和技术的流动。

2.慧是根本

智慧档案馆同智慧城市一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那么要使服务更有效,就要求对利用需求的自适应,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迅速,二是准确。

从迅速这点来看,表面上似乎是智能技术的天下,智能技术提高了整理分类的速度,提高了管理效率,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了检索速度和输出速度。其实并不尽然,技术是提速的工具,而工具用好用坏,关键还在于怎么用,因此技术背后的操纵才是要点所在。档案人长期的工作经验和总结,使得工作人员对用户主要来查的馆藏档案信息范围以及常见需求十分熟悉,对初期智能服务系统的编写设定有着关键指导作用,有了固定的检索方向,这样基础服务就可由系统直接反应,以最快速度向利用者反馈所需档案信息内容。从准确这点看,机器终究是机器,其缺乏自适应性的通病不可避免,不能拐弯、变通。对例如查档目的表达不清的利用者,系统也只能提取关键词,提供可能的查档提示。对于系统无法辨识的查档需求,依然需要人工沟通,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补充智能服务系统。另外,对于临时性、大规模的,例如医疗保险改革等情况下的查档需求,机器无法预测。这种情况必然会有大量用户针对某个或几个固定问题,来馆查档,这就需要提前的判断和准备,来达成档案馆提供服务自适应性的目标。

综上,智慧在智慧档案馆建设中,表现为核心要素,是贯穿建设全过程的方向指导。“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并不是‘新瓶子装旧酒’,对传统理论‘贴时代标签’的研究,也不是追求新潮,对新术舍本逐末地狂热迷恋”[11],而智慧就是那个“本”。

(二)分步进行还是共同推进

目前学界对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有这样一种设想,即智慧档案馆的“智”与“慧”应该分步进行,率先实现“智”,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实现“慧”。那么“智”与“慧”到底应该分步进行还是共同推进,值得思考。

前面说到,“慧”应该贯穿智慧档案馆建设全过程,其最终实现本身也应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从小“慧”到大“慧”,从部分“慧”到全部“慧”。根据现实需要,补充、升级档案馆的智能运行服务系统,不断将新问题变成旧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如果要撇开“慧”,优先进行“智”的建设,那么很容易在建设过程中发生问题。就拿目前讨论大热的物联网技术来说,并不一定真的适用于智慧档案馆,如果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将物联网引入到档案馆建设中来,不但可能浪费物力财力,还可能让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置于一个缺乏安全防护的环境中,造成信息超范围散播,结果得不偿失。且档案馆是自己应用物联网技术,还是等智慧城市建成物联网体系,再融入其中,也需要思考。不仅是因为物联网建设投入巨大,档案馆难以承担,更是因为档案馆依照自身需要进行建设,待智慧城市逐步建成,是否能够和智慧城市的物联网体系串联成章,很难说。其建设可能与智慧城市的需要有所出入,造成建设错位,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中,未来做出什么样的建设政策的转变不可预测,因此现在就落实物联网的建设,先完成“智”,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智慧档案馆“智”与“慧”的建设应该是同步进行,共同推进,不能被拆分。在建设的过程中,“慧”指导“智”,帮助“智” 不断补充、完善,使技术的运用更贴合档案馆的现实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同时也可以让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不断上升,跟上城市智慧化的潮流;“智”辅助“慧”,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支撑“慧”的实现,让一切美好的预想能够有条件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创新、发展,给予其落实的可能。因此,在智慧档案馆的建设中,“智”与“慧”两者只能共存,在任何的发展阶段,都舍一不可。

四、结论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各种高新“黑科技”不断涌现,各种智能系统,智能化设备,它们的出现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限想象。在对技术应用的展望中,各种场景都能演绎的别开生面,智能似乎让我们几乎无所不能。然而这种预想并不能代替现实,新技术的应用总不是一帆风顺,科技进步带来的也不总是好的东西,我们不能被迷花双眼,还是要审慎选择。

既然要建智慧档案馆,最重要的当然在于“智慧”。智能是美好愿望达成的踏板,是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助力,而智慧才是灵魂,是智慧档案馆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者不但要对档案馆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预想和尝试新事物能给档案馆带来的改变,更重要是要在引入新事物之前充分思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可能降低负面因素,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档案信息资源,而不是盲目投入。在争取发展的同时兼顾效益和安全,实现真正的“智慧”。

·

[1]杨来青 徐明君 邹杰.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J].中国档案,2013(2):68-70.

[2]毕娟.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13(2):13-16.

[3]杨志勇 周枫.试析智慧档案馆的兴起与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5(4):45-50.

[4]《新华字典》(第十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

[5]智能[EB/OL].[2017-09-12].智能(心理科学术语)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BA%E8%83%BD/66637?fr=aladdin.

[6][7]曾毅 刘成林 谭铁牛.类脑智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6(1):212-222.

[8]程大章.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118.

[9][11]鲁俊杰 王海弘 侯卫真.对智慧档案馆及其研究的反思性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5(5):9-13.

[10]王素红.对智慧档案馆建设和研究热的冷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4):39-4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猜你喜欢
档案馆联网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抢占物联网
when与while档案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