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

2017-01-28 12:43
北方音乐 2017年23期
关键词:呈示部大调陈述

蒋 衍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及钢琴家,一生共创作了400多首作品。是一位将古典音乐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了的音乐巨人,其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在贝多芬所有的小提琴奏鸣曲里面,最有名﹑后人演奏次数最多的就是第五号“春天”。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有独立的标题,最重要的是该乐曲将贝多芬成熟的创作手法以及人文精神都展现了出来,而且其音乐形象活泼鲜明,故深受后人喜爱。

一、呈示部

(一)主部

主部是整个基本音乐发展的根源环节,主部的主题应该说是所有主题部分里面最积极的因素,在对音乐整体性质进行决定的时候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此曲中的主部结构是复乐段式,1-10小节是重复材料中非方整性的守调收拢性乐段。乐曲在抒情歌唱主题上面通过器乐化的方式缓缓进入,利用钢琴分解和弦的背景下由小提琴进行演奏,自然优美地进行叙述。在F大调时主部进行陈述,在D7-T时终止和声。直到11小节开始到20小节时主题旋律才开始由小提琴转至钢琴。至于调性和声以及旋律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后乐句进行了扩充,并在转入C和声大调时通过进行S-T来结束主部主题。

(二)连接部

对于连接部来说,连接部主要在主部的个别材料上面进行发展与变化。有时候会有新的主题出现,但还是常常和前面的材料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此曲的连接部分由主部中的材料发展而来,开始转变到降A大调。首先是钢琴间隔八度下行演奏出一连串的16分音符,然后小提琴进入,小提琴与钢琴共同在D大调上进行陈述,最后再在G大调上进行一遍陈述[1]。由此可见,钢琴声部和小提琴声部二者重要程度相同,最后通过采用一个下行的半音阶完美进入到副部。

(三)副部

呈示部中的副部是一个带有反复性质的扩充展开型乐段,通过最开始第一主题柔情和谐地进入到刚强的第二主题中。在钢琴铿锵有力的柱式和弦伴奏下小提琴通过跨小节进行切分音演奏,将贝多芬式的豪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和主部中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副部主题在转变到C大调后进行陈述,在D56-T时进行半终止。而b1乐句中的前四个小节在进行和声的时候与b乐句在各个方面都相同,只有最后的一个和弦转变到了c小调中并且将b乐句扩充为了12小节。

(四)结束部

结束部存在的主要意义是给呈示部做一个收尾,同时对已经陈述完的基本乐思进行一个初步的概括。此曲在C大调时进行结束部的陈述,对副部整体调性进行了巩固。在前四小节时小提琴演奏一个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至于钢琴,则在切分音时为织体进行伴奏。然后在钢琴声部对旋律再进行一遍陈述[2]。这后面的几个小节又一次将钢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与小提琴进行平等的对话。最后的两个小节将转入F大调,而和声在D-T时终止。最后终止所有和声转变到A大调主和弦中同时进入展开部。

二、展开部

展开部是整个乐思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展示部随便对呈示部中的素材进行选取然后交替发展。展示部中的前四个小节是引入部分,主要在A大调时进行陈述。将91小节至116小节设为中心,其规模庞大,多种主题材料进行交织发展。中心将呈示部副部中的主题材料动机引进,小提琴与钢琴交替完成演奏,并且在98小节开始加入三连音的跑动并伴有切分节奏,带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受。展示部的中心先在降B大调上进行陈述后在降b小调上又再次进行陈述。

三、再现部

(一)主部

再现部也可以说是动力再现。其主部又一次回归到了主调F大调上面,不同的是这一次角色进行了对调,首先用钢琴进行演奏,至于调性以及和声的进行则与呈示部里面的主部完全一致。之后小提琴再次对主题进行陈述,但在和声方面则与呈示部相比有了不同之处,从141小节时转变到降B大调,四个小节之后再次转变到C大调,在D-T时终止和声。

(二)连接部

再现部中的连接部分材料和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分材料完全相同,只是在调性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改变,原先的降A调﹑D调以及G调转变到了对应下方大二度的降G调﹑C调以及F调上面进行陈述,至于和声部分也与呈示部中的和声部分完全一致[3]。

(三)副部与结束部

副部与结束部都回到主调中进行再现,在材料以及和声的进行方面都与呈示部中的副部以及结束部相同。调性的回归正好将副部调性对主部中的绝对服从原则体现了出来。

四、尾声

尾声部分对于奏鸣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在D大调主功能上面进行陈述,然后转变到降E大调中,最后再次回归主调。将呈示部﹑展开部以及一些新的材料进行相互穿插,非常富有戏剧性。233小节之后采用主部材料,将钢琴与小提琴进行交替演奏,最后在两个乐器共同演奏十六音符的节奏中结束了乐章。

五、结语

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春天鸣奏曲》都是音乐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珍品。本文对其第一乐章中的曲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研究,期望可以为日后对后三个乐章中的曲式研究以及对贝多芬作品的深入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1]乔雁.贝多芬《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op24第一乐章音乐形态学与美学分析[J].戏剧之家,2017,2(11):66-67.

[2]杨瑞雪.论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中钢琴声部的演奏研究[J].黄河之声,2012,1(13):37-38.

[3]韩利.贝多芬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春天》的多视觉审视[J].新闻界,2010,8(05):198-199.

猜你喜欢
呈示部大调陈述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Which Is Important?
G大调随想曲
浅析奏鸣曲式的戏剧性
传承与引领
陈述刘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关于“福建当代艺术展”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