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CD133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基础与临床

2017-01-28 14:20李宏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肠癌干细胞组间

李宏帅

CD44、CD133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基础与临床

李宏帅

目的探究CD44、CD133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基础与临床情况。方法对30例大肠癌患者(已发生肝转移大肠癌者16例、未发生肝转移大肠癌者14例)和30例正常人使用针对性检测方式,对CD44、CD133和CEA加以检测。结果大肠癌组的CEA含量上升,但和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CD44和CD133诊断结果来看,和正常组相比,上述两项指标均较高,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和CD133表达和大肠癌发生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使用联合检测法,可能有助于提升大肠癌肝转移诊断的阳性率。

CD44;CD133;价值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最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1]。相关统计证实,大约有40%的患者死于肝转移。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肿瘤标志物缺少特异性,诊断起来相对困难。由此可见,寻得一个有效的大肠癌肝转移分子生物学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来讲,意义重大。CD44和CD133为最新发现的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转移相关的粘附性因子,有文献证实,CD44和CD133在多种癌症中表达显著[2]。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就CD44、CD133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基础与临床情况进行简要阐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患者确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最新颁布的关于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34.8~78.9岁,平均年龄为(61.4±4.1)岁。病程为1.5~6.3年。平均为(3.2±1.1)年。依照患者是否发生肝转移情况分为已发生肝转移大肠癌者16例(简称大肠癌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大肠癌者14例(简称大肠癌组)。

另选取同期来我院实施健康检查的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免疫放射法测定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血液3 ml,后将其放入1 500 r/min离心机中离心5 min,取用上层血清,放置在-80℃环境下等待检测[3-4]。癌胚抗原(CEA)使用免疫放射法加以测定,依照说明书内容进行。

1.2.2 免疫组化法测定 使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肠癌患者CD44 和CD133。具体为将切片脱蜡水化,使用蒸馏水加以漂洗,于枸缘酸中微缓冲液波炉抗原修复。过氧化氢封闭后滴入一抗,鼠抗人C44单多克隆抗体,兔抗人CD133多克隆抗体。4℃环境下过夜。2 d加入二抗,37℃孵育30 min,后实施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封片。

1.2.3 免疫吸附法测定 对照组患者因为无病灶,因此使用免疫吸附法测定CD4和CD133。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3组受试者的CD44、CD133和CEA加以测定,大肠癌组CEA、CD44、CD133分别为(14.63±8.62)ng/ml、(25.92±7.81)ng/ml、(52.96±13.25)ng/ml。对照组为:(5.63±1.58)ng/ml、(15.96±3.69)ng/ml、(36.94±7.92)ng/ml。大肠癌肝转移组为:(21.62±12.94)ng/ml、(41.78±13.64)ng/ml、(73.22±21.32)ng/ml。结果可见,大肠癌组的CEA含量上升,但和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CD44和CD133诊断结果上来看,和正常组相比,上述两项指标均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要想降低因肝转移而导致的大肠癌临床死亡率,必须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制定出针对性措施。治疗措施[5]。当前,大肠癌肝转移的检测方式为:手术探查、CT断层扫描等,其中CEA为当前临床上常用的大肠癌/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方式,对于大肠癌术后判断癌复发来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6]。

CD44和CD133为两种和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物质[7]。虽说两者皆为细胞黏附性因子,但在多个肿瘤细胞内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其在促进肿瘤转移过程之中,癌细胞可以逃避T细胞监视和攻击。

CD133属于跨膜糖蛋白,最早被认为是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志之一,但后来研究证实,这种蛋白在表皮干细胞、内皮祖细胞等中有所表达。证实其可能是一种广谱标志物,在肿瘤干细胞的分选和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床上对CD44的研究时间较长、较深入亦较广泛。已知其为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主要参与异质性粘附,即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和宿主基质的粘附,异质性粘附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在本实验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大肠癌组的CEA含量上升,但和正常组相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临床上CEA对于大肠癌诊断缺少特异性的特征相吻合。从CD44 和CD133诊断结果上来看,和正常组相比,上述两项指标均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对于大肠癌诊断来讲CD44和CD133诊断存在显著意义。

另有学者指出[8],在手术之后,大肠癌患者的CD44与CD133指标和术前相比下降显著,且和手术方式存在关联性。

本研究以实验为基础,全面讨论CD44和CD133表达和大肠癌肝转移相关性,重点部分为讨论动态观察肝转移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下述结论:(1)CD44和CD133表达和大肠癌发生发展存在正相关;(2)两者对于大肠癌肝转移诊断明显比CEA显著;(3)使用联合检测法,可能有助于提升大肠癌肝转移诊断的阳性率;(4)CD44和CD133可能为大肠癌手术预后情况和肝转移放疗或化疗后有效的检测指标。

[1]司志英,靳英,李有才. CD44和CD166在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8):1105-1108.

[2]陈仕才,宋新明,陈志辉,等. CD133和CD4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27(5):883-889.

[3]陈凯. CD44、CD133与TF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4:6-7.

[4]杨军,冯德云. CD133、CD44和PSC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10):640-643,646.

[5]李威,姜波健,俞继卫. CD44与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21-28.

[6]吉亚君,白玲,王鑫,等.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肿瘤研究与临床,2015,27(7):458-460,464.

[7]李威,姜波健,俞继卫. CD44与CD13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21-28.

[8]林伟国,程变巧,朱琪. 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90、CD44、ALDH1的表达与肝癌预后、代谢指标间的关系[J]. 福建医药杂志,2016,38(1):59-61.

Basic and Clinical Study of CD44 and CD133 in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LI Hongshuai Surgery Department, Graduate School,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D44 and CD133 in basic and clinical situation of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Methods3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16 cases of live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has occurred, 14 cases of not live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d 30 normal controls using targeted test methods, of CD44 and CD133 and CEA detection.ResultsThe CEA cont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group increased, bu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P > 0.05. From the CD44 and CD133 diagnostic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above two indicators were higher, the dat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D44 and CD133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The use of combined detection method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positive rate of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CD44; CD133; value

R735

A

1674-9308(2017)01-0070-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1.041

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外科系,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猜你喜欢
大肠癌干细胞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大肠癌治疗的有效性观察
微小RNA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