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2017-01-29 22:56陈淑萍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
关键词:精气心性管子

陈淑萍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陈淑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由道与气;生命观;人性观;心性与伦理;修心与养性五方面分析《管子》道之思想,认为道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无形的存在,精气是道的一部分,气是人类生命的来源,智慧也是由精气所产生的,从而提出了要想做到修身养性,必须遵循道之规律,平衡精气,智慧就会充盈,而道自然就会来,反之会使精气不和从而伤身。

管子;道;气;人性;修身;心性

《管子》提到了天道与道的思想,接着为了将道落实,《管子》还提出了精气理论,《管子》不仅仅的在气的生成论上有近一步的发展,并且还将道精气化,提出了精气化生物的思想,还将道和精气落实在心上,发展了以心来理解道和精气的身体观与心性论。因此,道的具体落实表现在身体上与心上。道既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无形的存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气是充满在人体内之物,并且气还是道的一部分,道作用在人体上的是气,这里说明了,道与气之间的关系。气是什么?气是身体的充形之物,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是由气所化成的,但道不是万物以生、万物以成的无形存在吗?我们可以认为气就是道,不过,气是道最为细微的一小部分。

一、《管子》的生命观

“精”是气中最精细的那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精与气看作是同样的东西。由道最细微细密的那一小部分,把这一部分称作精气。精气是怎么化做万物的呢?道化作精气,并以精气构成生万物形体,在地上可谓五谷,在天上是星辰,处于天地之间为鬼神,而在人的胸中是圣人。可知,生物是由精气所化成其形体。在《管子》里,作为万物本源的还有水,但不是道那种先天的而生的存在,道是宇宙万物中最高的表现。在《水地》〉篇里指出:地的血气,如筋脉之流通者也。故曰水具材也。地是为万物生长的本源,水是地不可或缺的,故水美才具备。人的生成是由天给予人精气,地给予人们衣食可以养人的形体,此两者缺一不可,有天地精气两者相辅相成才会形成人,因此才能生存在天地之间,做为一个人的存在。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道成万物是化做精气,并且由精气形成人体,这代表了《管子》精气化为生物的论点所在,精气论最主要的一环。精气是万物赖以生存很重要的东西,地所给予的精气要保存在体内,就会自然长生,外表显得荣茂,生生不息,一旦体内缺少了精气的存在,那么就会面临死亡,精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精气是万物赖以维生、赖以生成的,也是春、夏、秋、冬交替变化的来由,更甚者是人类外显面貌的原因。精气是想遮掩都不掉的,因为精气是形成人体的因素,但精气不全然是万物赖以生成的物质,人的面貌可以说是相由心生,相貌是人善恶的方面的外在表现。精气的枯荣由心体现,一个人精气若是不留存于心中或是留存在身体里,那么身体外在的表现就不会好了,甚至心会为恶起来。

二、《管子》的人性观

在《管子》看来,智慧也是由精气所产生的,气与道既为一体两面,有道则有气,有气有道则生,无气则死,一旦有了生命就会产生思虑,而会思考了则就会出现智慧了,有了智慧那么【理】就会足够了,知晓了理,道也就完备了。精气是人构成智慧的要件,精气是人类生命的来源。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圣人把留存在体内的精气作用发挥出来,并且藏于心中,不使精气枯竭,这就是所谓的内心圆满,有所得而成了。但智慧太多反而会失去生命,因为慧极必伤,过犹不及,精气之盛极到了一个临界点,反而会伤了自身,而这些精气若不适时的补充,身体就会垮掉。虽然慧极必伤,但《管子》也不是要我们不可以拥有智慧,反而是要我们注重精气的平衡,精气只出不进只会伤其自身。精气化作人体的同时,也成为人心、精神的来源,精气孕育人体使人产生智慧,而若精神不好,身体必败坏、枯竭。圣人就是把精气平衡的相当好,有德并且有智慧。除了要保持心的虚静之外,也要注重饥饿与饱食要维持平衡,过度的摄取食物与过度的饥饿都是不好的行为,并且是伤身的,要在这两者之间,摄取食物有所平衡,而若能在这两者之间有所平衡,那么精气就会留存在身体里了。《管子》还认为,适当的处于饥饿状态,可以广思,广思了就会达到心的平静,老了要常虑,常虑就会忘记身处于老年的状态,达到心的宁静,心灵平静就会精气充盈,精气充盈就会使人长寿。心灵与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身体的状态会影响到心灵的状态,两者若能兼顾,精气就会充盈饱满,精气充盈了就可以达到养身长寿的目的。

三、心性与伦理

对于修心与修身,形神皆备、形神双修在《管子》里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若顾此失彼,会导致精气,也就是道的离去。修心远比修身来的艰难许多,人有七情六欲,要保持心灵的平静,首要的就是节情节欲,《内业》篇:人可以活在这世界上,是因为精气的存在,也因为精气的存在,我们有了智慧,人们会思考会忧虑就会有七情六欲,如若能做到节情节欲,精气就会充盈,而道自然就会来。放任七情六欲,心就不能平静,则道就不会到来,那么要怎么节情节欲呢?诗、乐、礼这三者,运用这三者对于人心的调节作用,就会自静自正,从而能使情欲有所节制,让我们的心可以宁和平静。要保持心之静,就要扫除不洁,而这不洁的地方有着情与欲,而控制了情欲的滋生,我们的心是心平气和的,万物的害处就不会因此进到我们心中,从而让我们精气枯竭,因此,道就存在我们自己心中。

四、修心与养性

人的六欲会使人丧失心的宁和平静,但是除去这些六欲,心的宁静状态,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外型不端正的人,德就不会养成,心若是不虚静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把心治理好,精气无法充盈,也就无法修心正形。心之虚静是最为重要的,若心不静,精气就不会充盈,当然道也就不会留存在我们心中。心之虚就是源自于此,心之虚静能让各种不同的事物进入,也就能让心维持静的状态,在扫除物欲的同时,也表示看待事物就没有所谓的成见,没有成见也就不会有自我的主观意识,从而就表示了何谓虚?虚就是虚怀若谷,无知就是知,当一个人看待事物永远保持客观性,那么就是所谓的智者,圣人总是大智若愚的,他们不会对任何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反而是阐述事物本身的价值,不带有任何的成见,这也就是心之虚,心若能虚,心之虚静能让精气就留存于人的心中,进而让精气充盈饱满。而如何修心养性?透过乐、礼、诗对人七情六欲的调节,使人心性平和,情感不外放也不隐于内,进而养心,心之虚静,然后得道。而心性的好坏也会影响人的形体外貌,无论是善、恶气,都会影响外在,而心若虚静,自然心性平和,透过修心就会使人的形体荣茂,内心外形,形神皆备,自然而然的就得到道了。

《管子》中谈的精气论最主要的目的,是以先修身以养心养性来从而得道,得道者可谓圣人。心,是一个人修身的根本,而这个人若是为国君,心安那么国家就会安定,国君把心治理好了,那么国家也就治理的很好。现在社会里,充满着各种不同的物欲刺激我们的神经,喧嚣着钱与权,一道又一道精致华美的食物摆在我们面前,在这种状况之下,能够修身养心者实属难得,“道,虽不远而难极也”,道就存在们的身体里与心中,但我们若不正视,那么谈道,如何能容易得道。

[1]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梁启超.梁启超论诸子百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刘毓璜.先秦诸子初探.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4]赵清文.论《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管子学刊,2004(4):10-14.

Onthethoughtofguanzi-repairandmind

CHEN Shu-ping

JiangSu Agri-animal Husbandry Vocational College.225300

Abtract: By means and gas;Life view;Human nature;Heart and ethics;Take heart and raises a gender "guanzi" five aspects analysis the thoughts of the tao,think way is invisible to the survival of all things exist,nutrients are a part of the rule,gas is the source of human life,wisdom is also produced by essence,thus put forward to cultivate one's morality raises a gender,must follow the law of the rule,balance,nutrients will be filled,and nature will come,and instead will make nutrients not to hurt the body.

Guanzi;Way;Gas;Human nature;Cultivate one's morality;Mind

陈淑萍(1974-),伦理学硕士研究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伦理。

B

A

1006-0049-(2017)22-0141-02

猜你喜欢
精气心性管子
用道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气”与船山心性论
《管子》的边防思想初探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