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双语教学促高师音教改革考

2017-01-29 17:03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语外语学科

凌 莉

(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双语教学促高师音教改革考

凌 莉

(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最常用的语言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使得双语教学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高师教育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对师资教育的变革需求而进行着深化改革。高师院校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正进行着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当前全国中小学都在积极探索各学科双语教学实践,音乐课程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也被作为实验学科提上日程,这种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对高师院校艺术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双语教学;高师音乐教育;属性;功能

近年来,我国高师教育正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进行着深化改革。高师院校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正进行着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对师资教育的变革需求,从而能培养出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能适应其课程改革迫切需要的适应性强、课程面宽的复合型师资。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间交流最常用的语言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使得双语教学成为大势所趋,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里,有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实行“双语”教学。那么,什么是“双语”教学呢?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课堂教育体系中使用两种语言同时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包括第一语种(即母语)和一门第二语种(通常为官方语言),在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双语”概念,实际上是针对英语而言的,即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这在很多(尤其是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多年。国际权威辞典《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Linguistics)对"双语教学"词条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可见,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它所强调的是两种语言之间相互渗透,互为支持的关系,关注的主要是语言环境上的“以强扶弱”,而绝非在教学实践中简单的以一种语言替代另一种语言。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双语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

双语教学在我国,实际上是把英语引入非英语课程学科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在国内是一个较新的领域,除一些私立国际学校进行过小范围的尝试之外,可以借鉴的直接经验并不是很多。要开展双语教学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教师的英语水平。它要求教师在发音准确的同时,符合外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习惯,否则极易误导学生,造成母语和外语思维上的混乱。就学科教育而言,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更需要学科教师具备深厚的英语(这里主要指专业术语)语言能力及丰富的欧美文化综合知识。其次,在教材方面,现行的教材系统除英语学科外的其它课程还未有相对统一的双语教材,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另外,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中小学教育在考虑怎样在课堂营造一个浓厚的语言交流的环境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词汇量相对较少,理解能力较差。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英语语法在词序方面,很多地方与汉语是不同甚至恰恰相反的。当学生在运用母语系统思考问题的时候,外语的语言逻辑可能会干扰他们的思维。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使用母语表达时,有时就明显出现外语语法结构套用中文表达方式的倾向。成人尚且如此,中小学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就更容易产生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逻辑混乱。

然而,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情达意的艺术属性和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对双语教学里,学科交叉的实践能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上转变观念,有意识的培养出一批既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又具备相当水平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英语应用能力应作为音乐教育类考生考察的重点

高等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的一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学科,要适应当前国家以及市场对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的需要。就必须在学科设置上渗透外语教学,要解决专业与外语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两者的融合是成功的关键。然而这种融合并不是一挥而就的,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同时下手,一是要求高校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外语素质,现代高校的师资结构中,大部分是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在我国的学位管理体制中,外语应用能力一直是重要的考量对象之一,这一点,说明高校教师是能够适应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方面,对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学生本身也要求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这就对时下艺术类高考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年来,由于音乐专业高考时,音乐表演、音乐学与音乐教育等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考试一直是混在一起进行,尔后考生根据专业考试成绩填报志愿,因此考生“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这给音乐教育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造程了一定的弊端。针对这个问题,我校自1997年开始,对报考音乐教育类专业方向的考生,录取时提出英语单项小分要求,也就是在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前提下,英语单科成绩不得低于60分的要求。这样,大大保证了生源入学时的英语基础,为后续的双语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结合英语教学方法设置教学大纲

高等师范教育的专业建设应充分考虑和研究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质量的要求,应为学生的多元化和生动活泼及主动发展创设尽可能大的空间;高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面向基础教育和社会需求并满足基础教育和社会变革的要求。

在过去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主专业课程的教学一直是沿用我国历史以来的师承教育模式,多以单对单的心传口授为主,而理论课程,如乐理、和声、曲式等则多采用西方的音乐理论系统与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其实是极适于双语教育人才的培养的,由于国内现行音乐理论教材大部分采用的是西方体系,在思维模式和表述方式方面很大程度上留有西方教学体系的痕迹,尤其是在很多专业术语方面(如演奏记号,表情术语等),为了与国际接轨,本身就是使用国际通用的外语标注,这对于本学科的双语人才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应注重从科学世界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来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在本科教育的教学大纲设置与学期教学计划的拟定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双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入一些英语教学方法,把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与英语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营造和建立一个相对真实的双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够适应双语并用的教学模式,尤其是适应两种语言系统对相同事物不同的表达方式及表述习惯,使他们形成对专业内各知识点都能够分别运用两种语言表述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运用原声影片欣赏,创造语言情境,变抽象为直观

对于我国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的时候,非直观性情境的学习思维过程总是以汉语的思维逻辑来进行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间接思维,它抑制了学生对英语表达的掌握。双语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对象只有老师,人的语音、语言习惯千差万别,语言环境是以应采用音像视听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广泛的接触英语语境。音像资料标准的发音、优美的语调、吐词清楚的歌曲会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声情并茂的音像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的感染力会诱导学生积极进入语境,取得积极的效果。为了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英语词句表述问题的条件刺激持久保持,又不受其母语的干扰,在部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如在《音乐欣赏》和《西方音乐史》等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欣赏原声影片来创造语言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任何形式的会话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它通常还会伴有相应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说,没有交流情境就不可能有会话。而这些特点也恰恰正是音乐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双语教学环境建立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适当的媒体创设赏心悦目而又悦耳的交流情境,图像赏心悦目,音乐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多彩,表情、动作、对白逐趋默契,新旧知识融为一体,这种效果是其他手段比不上的。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英语交流的语言习惯。这种形式使静默的情境真正动了起来,学生乐于接受,也更容易真正学好相关的内容。更能为今后学生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良好的双语基础和习惯。

进入高师院校学习的学生一般已具备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在理论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为他们建立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在专业课程(尤其是声乐)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英语曲目,并要求学生在汇报演出和平时的考核中加以歌剧形式的角色表演,满足学生露一手的心理需求,是明智的教学手段。它不但促进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为声乐教学的舞台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演员很快就能进入角色。英语歌词有板有眼,思维同步;表情自然大方,演员、观众情感交融。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借助于这种学科教育与英语相结合的手段,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流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使用CD、MP3甚至个人电脑等多媒体音像设备已经十分普遍。他们除了有限的课堂学习之外,课后听外语歌曲,看外语原声片已成为可能。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寻找更多更好的原声片源,有目的地为学生选择和提供节目,做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习惯与能力。从而达到综合提高学生双语水平和能力的目的,实现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总之,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应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相协同,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与音乐学科课程的磨合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非语言学科中实施双语教学还有待更多的探索。高师院校作为为国家培养教育人才的基地,教育学科参与高师教育的学科建设及变革进程应充分发挥教育学科在高师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特有的作用,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同时也显示了教育学科在高师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特有的地位。■

[1] 陈至立.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

[2] 杜小宜.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999.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 袁挺.“小学英语短剧活动操作模式的时间和思考”.基础英语教育研究,2003.

猜你喜欢
双语外语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超学科”来啦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