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小组课课程改革思考

2017-01-29 17:03许迪迪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声乐教材改革

许迪迪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声乐小组课课程改革思考

许迪迪

(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声乐小组课是培养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重要课程和教学模式,但是,传统声乐小组课程教学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对其进行优化改革才能够真正提升声乐小组课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声乐小组课课程改革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声乐小组课程教学优化提供借鉴。

声乐小组课;课程改革;教学探索

一、声乐小组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院校音乐学专业中声乐小组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音乐演唱能力进行培养,其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声乐小组课程进行改革,能够更加突出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予以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对于教师而言,不断推行声乐小组课程改革,能够使教师的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对教学知识进行不断丰富的同时,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变得更加丰富,有利于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培养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声乐小组课课程改革措施

(一)以教材的建设为中心

在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中,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人才进行培养。而传统声乐教学中,就教学曲目方面,大部分是对一些表演类教材选取拼凑而成的,其专业针对性有待提升,还需要对演唱曲目的范围予以确定。院校在进行声乐小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将地方院校的自身特色、职业方向、培养目标等需求予以综合结合,根据声乐小组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制定相关教学课程,从而改变教材应用缺乏的现状,促使教材为基础的声乐小组课程教学予以有效开展。在教材的制定方面,主要是针对声乐学专业一二年级《基础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该教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以及创新性。该教材制定的基础,就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其主要依据的基本准则主要就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模式、途径以及方法,以基础声乐课程的革新与建设作为中心,同时对多种类型的声乐教材研究成果进行吸收和借鉴,促使教材应运而生。在该教材中,其课程内容为四个学期,在课程内容的划分与规范方面,主要是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来进行安排的。在对教学曲目的选择方面,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对一些初级、中级的中外艺术歌曲、音乐剧曲目、民歌等方面的选择,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的基本发声、演唱技巧进行培养与巩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就是表演排练的表演唱、剧目片段排演以及齐唱,搭配曲目的形式、内容、时代、风格等方面,并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筛选,主要对学生的综合表演、组织和创编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在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会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情况,将一些歌唱基本常识穿插进来,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利用对教材针对性的调整与修订,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使教师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局限性和随意性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二)由声乐技能训练课向排演、创编课程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

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以及规定,对声乐小组课程的成员编排进行改变,可以让男、女生分组来进行,在小组的人数方面,每个小组大约为六到八人,改变传统的声乐技能训练为主的小组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划分方主要依据年级层次来进行,就授课形式来说,从声乐技能训练慢慢过渡到排演和创编课程中。第一,在一年级的小组课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进行训练,主要包括集体歌唱和发声,关于集体教学形式方面,其侧重点就是将共性作为主要练习,注重训练学生的个人技巧,同时注重解决学生的个人歌唱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对初中及中外声乐艺术歌曲、音乐剧曲目和民歌的进行演唱,例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尼娜》、《花非花》等等,可以选择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曲目,对学生的基本发声和演唱技巧进行培养与巩固。第二,在二年级的小组课程中,主要是排演并创编,其教学的侧重点,应为训练和检查学生的声乐共性,在声乐教学的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的声乐表演、组织合作和创编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和排练进行中,主要针对小组唱、表演唱、重唱、戏曲、歌舞等教学内容而展开,这些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比如《谁说女子不如男》、《紫藤花》、《苗岭连北京》等等,将歌唱和舞台表演结合到一起,才能将作品的整体效果表现出来。在授课方式方面,主要运用的是教师对学生实践创编进行辅导,使学生对成人声乐活动和中小学表演唱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大致了解与掌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其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特色考评方案的制定

在教学的稳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环节,其能够引导、规范并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能够对课程改革的科学性进行高效检验。通过对传统考评方式的改革,制定特色考评方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关于主要考评方式的制定方面,其主要是依据《新编基础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制定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对声乐独唱进行考评,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的自我演唱能力进行考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之后,二年级比较注重的是对学生声乐表演和舞台表现能力的考查,在此过程中,还包括学生对综合能力的展示。与一年级不同的是,一年级整个的考查目标是一致的,二年级则学期不同,各学期的考查形式也就不尽相同,在第一学期中,主要是对学生重唱、表演唱、对唱等演唱形式进行考查,在考试进行的过程中,是以小组为单位予以开展的,在第二学期中,主要是让学生对音乐剧、音乐小品中的某个片段、戏曲、歌剧进行演唱,在这些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全部参与进来,在服装和道具的准备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注重与剧情的要求相符合,除了对歌唱的技能技巧、歌曲处理以及音乐表现进行相关要求之外,对于歌曲的完整性,包括歌曲的调性、节奏以及音准,这些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与规定。

(四)突出课外实践的能力培养

声乐小组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注重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关于阶段性学习汇报和成果的演示方面,主要通过舞台实践来进行,在声乐教学成果的检验方面,舞台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实践教学的高效延伸和提升方面,主要是通过全面开展校内舞台实践和社会艺术实践来进行的。第一,在每一学年结束时,可以举办一次音乐会,让学生就音乐学学生成果进行展示,音乐会应当具备绚丽的舞台效果、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此外,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将其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达到锻炼学生活动组织和操作能力的目的,充分展现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第二,在每个学年中,对于一些校外教育文化宣传活动或大型比赛,比如地方文化艺术节、企业活动、社区活动、地方歌唱比赛等等,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节目或学生来参加,在这些活动中,与其他节目形式相比,小组表演唱具有表演优势:其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予以参与,其演出形式也更加容易让观众接受,在表演的难易程度方面也更加易于掌控。通过在这些活动或比赛中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实际组织工作能力的提升,在加快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结语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让声乐小组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在教学方法、方式上不断予以革新,让声乐小组课程教学成为学生声乐演唱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让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得以不断加强。■

[1] 张蕾.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初探[J].艺术研究,2016,04:164-165.

[2] 汤慧.地方院校声乐小组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15,17:62-63.

[3] 李岩.关于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07:212.

[4] 邱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71-74.

[5] 韦巧慧.高师声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歌海,2013,06:112-114.

[6] 李蕾.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师声乐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04:267.

猜你喜欢
声乐教材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改革之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