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在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2017-01-29 17:03衡罗嘉琪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素质

唐 衡罗嘉琪

(1.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奥尔夫音乐在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

唐 衡1罗嘉琪2

(1.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本文主要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概述,并对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和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音乐素质;培养;幼儿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和以往的音乐教育观念不同,作为一种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推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音乐教授廖乃雄引进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可以培养幼儿的专注性、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自信心等良好的品格和素质。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概述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认为:音乐不可能单独存在,音乐必须和舞蹈、动作以及语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音乐是人们自己可以参与的,即不只是作为一名听众,而是作为一名演唱者真正的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中,基本不用什么大型的结构和形式,而是基于智力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小型和固定音型的回旋曲形式,也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原始音乐是自然的、接近土壤的、集体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体验,每一个人都可以学会,包括儿童。

音乐具有原本性,它是一种简单、回归自然的音乐,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行为,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人对音乐的接受难度都是一样的。对于音乐来说,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听众,而是一名音乐的演奏者,是音乐的主宰者。音乐的原本性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实现动作、舞蹈和语言的结合,原本性音乐是创造音乐,再去体验音乐的一个特殊过程。音乐的原本性对于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二、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中,不仅仅是训练一些相关的技能和技巧,而是一个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音乐活动主要包括理解、感受、创造以及想象等思维,可以培养幼儿独特的音乐创造意识和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也不只是简单的摒弃模仿。音乐活动中,有时候也需要模仿,最初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但是,在音乐的学习中必须尽快的突破模仿层面进入音乐的探索期,所以,音乐工作者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时,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表达自己的音乐“独特见解”。比如,表示la、sol、mi等音高时,可用作画的形式来表达,有些孩子画了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吐泡泡,小泡泡代表mi,大泡泡代表la,中泡泡代表sol;有的小孩画了一台电视机,电视机开关代表sol,电视机天线代表la,电视机的机脚代表mi。当小孩们唱着356356的歌词,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面对这些孩子的拙劣创造,笔者采取宽容态度,由浅入深进行引导,使孩子们能展示出他们的才能。从敲击简单的节奏,笨拙的改变歌词开始,再用图片来表达故事,并配上相应的音乐,编出相应的动作,进行乐曲创作等,鼓励幼儿表达出其自身的音乐世界,展示出他们的音乐创造力。比如笔者曾经采用一些熟悉的图片组织成一段故事,并对这段故事配音,主要是表现出一只猴子和一个老爷爷的不同情绪和不同情绪的特征,并引导小朋友进行学习;再比如,笔者在对0—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为启发他们的思维,笔者采用了朗诵的方法。

三、幼儿探索能力培养

布鲁纳认为:运用发现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出小孩子们的智慧潜力,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记忆技巧。幼儿因为忍耐性和坚持性较差的原因,不能在一个没有吸引力的环境中学习新事物,所以必须将幼儿带入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出幼儿内在的驱动力。比如,笔者在对幼儿进行节奏划分教学的时候,按以下的步骤对音乐展开探索,首先,组织小孩子们做“划龙舟”以及“拉绳”的游戏,帮助孩子去学习如何感知切分音,并表现出“划龙舟”游戏中“加油呀”的语言节奏。并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和引导又要寻找这样的节奏,比如,妈妈的牙齿疼时,可能会捂着脸,然后说:“喔唷喔唷喔唷”,引导幼儿模仿,切身的去感知切分音的节奏,之后,在木琴上敲击切分音节奏,比如歌曲《布娃娃》,并积极的引导幼儿寻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寻找节奏时可采用一些动作,比如拍手、拍腿等动作,启发幼儿跟着音乐转圈、跺脚、摊手等,表现出歌曲中布娃娃的情绪以及切分节奏。之后,再利用木琴来引导幼儿学习《布娃娃》伴奏。除此之外,笔者又让幼儿去敲击装水量不同的碗、瓶子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引导幼儿去辨别音的高低;此外,和幼儿一起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并辨别sol、mi、la的音高,训练幼儿的音准[2]。

四、幼儿学习主动性培养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音乐,但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受到小孩子们的欢迎,也不是所有小孩子都会参加,有些孩子扮演演员,而有一些孩子总是观众。天赋好的孩子总是有表演的机会,而天赋较差的孩子却由于自卑而不敢上台表演。对于这些现象,笔者并没有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否则,出现此类问题的这些孩子将会失去学习音乐的机会,甚至造成心理上的损伤。在此,音乐只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能当做评判高低的标准。所以,为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主动、积极、自信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激发出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欲,满足每个孩子自我表现的需求,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在教学中采用阶梯性的教学引导方法,首先提出的要求要合适,要得到孩子们的认同,之后再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或是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开展个性化的教育,给每个孩子同等的机会,按照他们的步调进行音乐的教学。比如,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从业经验,设计了由简单到困难、起步低的一系列涉及到音乐节奏感的游戏,包括“大鼓与小铃”、“听着小铃拍拍手”等游戏,“大鼓与小铃”游戏主要是用跺脚动作训练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大鼓的节奏,并以拍手工作训练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小铃节奏;“听着小铃拍拍手”游戏中,笔者引导幼儿模仿小铃的节奏进行拍手动作训练。通过这种游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学习中去,在这些难度很低的音乐艺术中表现出孩子的“独特”艺术见解,增强孩子自信心。

五、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大多数的音乐活动都需要进行合作,比如集体舞、合唱、游戏、小乐队等,所以,笔者在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0—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素养培养时,刻意的对幼儿的群体合作意识和个体创造意识进行结合培养,培养幼儿尊重个体发展的意识以及尊重群体合作的意识。比如,在合唱中,所有的声音都必须和谐,幼儿就必须听着同伴的歌声和伴奏的琴声不断的进行自身音高的调节。再比如,笔者使幼儿在他们的木琴上轮流的用卡农曲式敲击出歌曲的伴奏。在一次活动中,笔者鼓励六个孩子拿着fa、sol、mi、do、re、la六个音块中的一块,合奏出歌曲《小星星》,若唱到的哪一个音和笔者手中的音块对应,就由哪一个小孩敲击对应的音块,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制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又比如,笔者曾经以“去公园找春天”为依据,创造出一个简单的乐曲,再和小孩子们一起确定这个乐曲的主题,并创编节奏,选择相应的乐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给每一个孩子都布置了任务,并明确了他们的责任,他们扮演的角色都很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孩子在坚守他自己的岗位时,还必须要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束缚,进行群体合作,最后再“分享”群体合作的喜悦[3]。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由以上对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作用和应用探讨中,总结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0—3岁的幼儿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可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同时,还能对幼儿的创造意识进行培养,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幼儿的独立自控能力、探索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励他们积极的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1] 呼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

[2] 王鹏.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融合.[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5.

[3] 范小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我国钢琴教育教学的启示.[J]艺术科技,2014,03.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四川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奥尔夫音乐在0-3岁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SCLS16-011)

唐衡(1988-),女,湖南怀化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讲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研究;罗嘉琪(1987-),男,湖南怀化人,西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研究。

猜你喜欢
奥尔夫节奏素质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YOUNG·节奏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