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民间歌舞的遗存形式和社会功能

2017-01-29 17:03闫可欣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歌舞花儿民间

闫可欣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东乡族民间歌舞的遗存形式和社会功能

闫可欣

(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东乡族民间歌舞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延伸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东乡族人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普通的一种歌舞文化现象。本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东乡族民风民俗、社会生活中花儿,宴席曲,舞台歌舞为例对东乡族歌舞的遗存形式和社会功能展开探讨。

东乡族;民间歌舞;遗存形式;社会功能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能表现自己民族特点的歌舞。歌舞作为精神文化范畴中的艺术类别,发挥着艺术的社会功能,在社会文明进步、先进文化建设承担起全新的社会使命。

一、东乡族民间歌舞的遗存形式

东乡族歌舞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东乡族人们生活,为东乡族文化生活增添了鲜明的艺术魅力,东乡族歌舞的风格主要呈现为生活舞蹈和表演舞蹈两种类型。东乡族歌舞,与回族歌舞和保安族歌舞,都有自己民族独有的歌舞语汇,是区分相同地区不同民族歌舞艺术的主要标志。

(一)生活歌舞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成立,民族区域政策的落实,东乡族歌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征。东乡族生活歌舞主要有“东乡花儿”“宴席曲”“哈利”等歌舞。

“花儿”是我国古老歌谣的一种,从其产生一直传唱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对西北地区的东乡族人们来说“花儿”是流淌在他们心中的赞歌。它内容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形式,生动形象的语言,极具民族特色的曲调,构成了一幅蕴含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情怀的画卷,深受回、汉、藏、东乡、土、撒拉等民族的喜爱。除了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五、六月间,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西北黄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干燥恶劣的气候,成为这里先民们寻求生存之路最大的困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中产生了多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艺术。东乡“花儿”唱出了朴实无华的东乡人人民的心声,也是他们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东乡族“宴席曲”是在家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称为“家曲”,平时不许在家中演唱,只在结婚闹洞房时表演。“宴席曲”曲词、曲调很多,细腻、活泼、委婉、优美、既抒情又叙事。东乡族流行的主要有“阿丽玛”“阿舅儿”、“寡妇大娘”、“依秀儿玛秀儿”、“尕老汉”、”飞凤凰”等,都属于东乡族婚俗中传统习俗性稳定歌舞,每当有人家结婚要办喜事,“闹宴席”的亲人就开始即兴跳哈利舞和宴席舞,或请来当地有名的歌手表示庆贺。哈利有传统的固定曲式,它先营造氛围,然后再唱“宴席曲”。结婚的时候,迎亲的亲戚和朋友早已在新郎家门前等候,新娘则要由专门送亲的兄弟抱下车送进院子。亲朋好友一起唱“哈利”来祝贺,喜庆逐渐升温。演唱的内容大多以即兴演唱和传统的固定句式为主,内容大多为新郎新娘英俊美丽,永结同心等赞美之词。在婚礼高潮,亲朋好友还戏谑性地涂抹锅黑在新郎的父亲或叔伯等长辈的脸上,使其翻穿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其为“戏公公”。

(二)表演歌舞

专业歌舞艺术家们通过不屑努力和探索,根据东乡族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编排的舞台表演的歌舞艺术形式。我们在挖掘民族文化时,要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扑捉存在于民间的鲜活艺术形态,用现代的编排及表现手法,进行加工创作,升华成艺术作品搬上舞台,让更多优秀的歌舞精品赋予民族性、时代性,从而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这也是歌舞工作者新的责任。近几年,积石山县为了迎接县庆而举办了多次“花儿歌手大奖赛”,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有积石山县县政府牵头举办文化艺术节,使得从音乐和舞蹈等各方面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艺术人才和艺术作品。

“花儿”的舞台演唱大都是歌伴舞的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手部动作和眼神交流在实际演唱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呼应,使得演唱者的情感得到更好的表现。此外,恰当的面部表情在实际演唱中十分重要,让人更真切的感受到东乡族的民族风情。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表演与观众形成交流和互动。表演的歌手举手投足间就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观众的喝彩中、笑声里把“花儿”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中达到了艺术效果、表演效果和舞台效果三者的的完美结合。

东乡族人民酷爱喝茶,人们便根据这种风俗习惯排成极具民族特色的东乡族舞蹈进行演出,使“舞蹈来源于生活”得到完美诠释。东乡族女子群蹈《情深意浓盖碗茶》男人群舞《喝口盖碗心舒坦》,让人们感受到了东乡人喜爱盖碗茶的浓浓情意。刨除与回族融合较深的“盖碗茶”舞蹈,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由宴席舞中演变而来的《闹公公》和由传统体育项目演变而来的《把棍》。现任甘肃省临夏市,临夏歌舞团编导的杨志安,年轻时曾担任《闹公公》主演,饰演“公公”一角,《闹公公》俗称“闹宴席”,目前大多以表演为主。汉族闹新郎新娘,东乡族闹公婆。其中东乡族《闹公公》的特点就是公公要倒骑毛驴,而回族则是反穿皮袄。东乡族《闹公公》中有砸枕头的场面。《拔棍》是东乡族牧童放羊时夺鞭杆,拔棍是山间放羊娃最主要的生活乐趣。其中夺鞭杆的游戏,逐步演变为人们互相间、村落间比试智慧和力量的运动项目。拔棍不受参加人数以及男女性别,场地,时间的限制,把棍的主要形式主要有:“单人单手拔”、“单人双手拔”、“单人双手坐地蹬拔”、“多人拔”、“男女混合拔等。”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第一个室外表演项目——东乡族《拔棍》表演,独有的民族特色表演项目,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这项体育活动把柔韧性、协调性和激烈的对抗性融为一体。

东乡族女子群舞《月牙净语》是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教研室主任华毛措副教授、尕藏教授共同创作。作品生动描绘了东乡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变迁,描绘了东乡族人高尚信仰的的虔敬与圣洁,结合现代舞的手法整合创编,并赋予浓郁的宗教风格以及神秘色彩,加上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感人至深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师华毛措、尕藏达杰、陈小玲创作的东乡族女子群舞《远古追忆》》打破了传统的表演模式,以闻名于世的马家窑彩陶为舞蹈道具,以新颖的题材和创新的舞蹈语汇脱颖而出,表达了东乡族的祖先——萨尔塔人历经风沙硝烟的丝绸之路,长途跋涉的来到这片黄土地的远古情源,意在抒写萨尔塔人的远古追忆……

临夏文化馆的男子群舞《赶毡》女子群舞《桃杏花儿红》每个节目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临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东乡族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东乡族歌舞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生动真实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东乡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为发展东乡族民间歌舞树立了榜样。

二、东乡族民间歌舞的社会功能

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的歌舞文化和传统文化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民族的民间歌舞之所以能够展现其文化价值,最主要的是因为民间歌舞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民间歌舞集民族文化的精髓于一身,生动形象,富有内涵,既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该民族文化风格的真实写照。东乡族民间歌舞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延伸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东乡族人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普通的群众歌舞文化现象,这一群众歌舞的形式多种多样,是全民族人们对优秀的民间歌舞的积极渴求和广泛参与的结果。东乡族民间歌舞在它的传承过程中,体现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一)健身娱乐

休闲娱乐性是民间歌舞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其表演性质一般都与群众自娱活动紧密相连。它来源于人们的“本能冲动”和“自我表现”意识,是广大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在歌舞诸多的功能之中,娱乐性是首要功能之一。东乡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运动承载量适合不同条件的人群。经常跳舞的人,无论是在身体的协调性、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还是在身体形态等方面有很大塑造和改善作用,民间歌舞作为娱乐活动既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场所也为人们营造了轻松的氛围,使身心得到解放。既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宣泄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人们可以从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放松,缓解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通过跳民间歌舞,可以真正的从中体验到一个民族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被民族文化的魅力所感染。歌舞中强调的“和谐”,让舞者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快乐。既可以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民间歌舞作为该民族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核心形式,长时间以来丰富了本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东乡族优秀的民间歌舞形式“东乡花儿”和“宴席曲”都是在特定的场合之中进行表演,花儿作为“野曲”,人们在大山之中和田野地头,敞开心扉,让心中的花儿插上腾飞的翅膀,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演唱者沉醉在表演之中,观众听着花儿独特的词曲旋律,欢呼雀跃,热闹无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感。东乡族作为一个较保守的民族,只有在大山之中通过花儿传递着心中的悄悄话,而花儿百分之八十都是以情歌为主,只有在这特定的场合中,诉说着对红颜知己的爱慕,表达着恋人的思念,阐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人们在一种忘我的境界中抒发真实情感,陶冶情操。东乡族的民间歌舞之所以受人们的欢迎,在于它给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使表演者和观众都会在心灵上产生满足和愉悦以及美感。正是民间歌舞这种独特的自娱自乐的功能促进了民间歌舞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也不断的充实着内容与形式,给花儿与宴席曲赋予了更多的想象力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政治方面

1.民间歌舞具有鼓舞民族气势,激发民族斗志的作用

民间歌舞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特色,是由少数民族劳动创作并相互改进进行流传,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随着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存在着差异,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许多民间歌舞,展现他们的劳动状态,也是他们乐观且积极向上的精神寄托。民间歌舞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性格突出、情节完整,每个民间歌舞所展现的不同的故事内涵也各不相同,有的体现追求真爱的感人情景,有的则表达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有的描绘的是一副恢宏的战争场景,通过感人事迹或激励人的故事描述来感染观众,是民间歌舞的价值体现。“花儿”歌颂共产党,歌唱新生活,是新中国成立后,是东乡族最具代表性的歌舞形式。在历史的发展中,很多歌舞是在战争期间创作的,真实的反映战争的场景和战争胜利的激动与喜悦,这类歌舞可以激发民族斗志,鼓舞民族气势,使得人民敢于战斗与拼搏。

2.民间歌舞具有凝聚民族向心力,团结拼搏的作用

我国的民间歌舞时代久远,在原始社会就有着许多描绘人们生活的歌舞,那时候的人们用歌舞欢庆抓捕狩猎与粮食收获,通过编排歌舞展现抓捕狩猎的场景,激发人们斗志的同时更教育人们要团结拼搏。民间舞蹈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娱乐身心释放压力,也能够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与激励族人奋进拼搏,共同为理想理想生活而努力。民间舞蹈对我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有很的促进作用。首先民间歌舞意识形态可以将同一民族或不同民族、同一地区的人们吸引到一起,形成一种民族向心力。其次,党的方针、政策都是根据党的群众路线制定的。党组织要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形势的发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人们在政治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民间歌舞文化可作为一个宣传的载体,以寓于乐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导向。东乡族在几百的民族发展之中为了求得生存躲避战争,自然灾害等种种客观的原因。在不断的迁移之中,族群内部的人员在潜意识之中相互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感,无形之中增强着民族团结奋进的凝聚力。今天所呈现出来的东乡族民间歌舞文化就是在民族不断的变迁与发展之中积累和沉淀出来的,形成了东乡族独具特色的独特文化特征。花儿及宴席曲是祖祖辈辈几代东乡人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融汇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审美以及情感。通过宴席曲以及花儿之中的歌词来讲述本民族发展的轨迹,诉说民族文化、用花儿的演唱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真善美的伦理道德。拔棍作为民间体育歌舞文化的精髓,不仅记载着民族的兴起与发展,也记录了东乡族传统的劳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民间歌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对本民族成员的思想言行提出种种原则和规范,还凝聚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人们通过表演和欣赏民间歌舞回味历史,传承文化,增强了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3.民间歌舞具有使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载体,为我国的国际地位默默地做着重要的贡献,文化的实力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民间歌舞既体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中华民族热情澎湃的精神风貌。东乡族的《赶毡》《把棍》表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繁荣昌盛的民间文化使民间歌舞焕然一新。中国民间歌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是让外国观众欣赏到精彩的中国歌舞文化盛宴,更主要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情深,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三)人文方面

1.有利于人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与人们自我锻炼能力是分不开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以体育项目为基础。民间歌舞的特点决定了其简单易学,较易开展,对年龄要求较宽,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也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运动的参与机会,而且人们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量及运动幅度,培养基本的创编创新与舞台实践能力,从而得到更多的乐趣民族舞的特点和价值文章民族舞的特点和价值,参与民族舞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自我锻炼能力,也可以说该运动项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终身体育项目。

2.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交往

参与民族舞锻炼的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交往,使疏远的人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是为了他们共同的锻炼目标,追求快乐,追求健康。所以说民间歌舞舞有利于增强人们之间的交往,增加了团队力量和民族凝聚力。和谐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多,闲暇时间也不断减少,家庭成员中的交流沟通也日益减少,因此社会上因家庭不和造成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多,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民间歌舞是不错的选择。能歌善舞的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他们常常以轻松、愉快、有趣的形式让家人在歌舞娱乐中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加强彼此的了解和互动,缓解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枯燥,为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乃至摒弃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继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

1.民间歌舞是民族风情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并发展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的风俗人情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璀璨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单是民族的娱乐项目,在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非常的作用。民间歌舞集音乐、节奏和肢体语言于一身,不仅生动刻画了歌舞者的表情与舞蹈的意蕴,也展示了歌舞的艺术内涵。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舞蹈,每个民族有的不同的艺术风格、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是民间歌舞的真实写照。

2.民间歌舞是民族文化的内涵诠释

民间歌舞反映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展示民族的精神风貌与纯洁情感。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不仅仅是人们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刻画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实录,反映本民族的崇高精神向往。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因而每个民族的民间歌舞展现的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间歌舞来源于本民族地区的生活,受地理环境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影响,不同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东乡族舞蹈“拔棍”是牧童放羊时夺鞭杆在舞台的再现,是放羊娃最主要的生活乐趣。东乡族蹈“盖碗茶”舞蹈再现了东乡族热情好客,喜爱盖碗茶的浓浓情意。表演者使用精湛的表演技巧表达出草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境。

3.民间歌舞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

民间歌舞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当前我国民间歌舞发展形式不容乐观,部分民间歌逐渐被遗忘,甚至慢慢消失,因此参加民间歌舞活动对继承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后代子孙继续传承下去。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现实写照,生活的积淀,真实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特点、审美意识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民族民间歌舞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东乡族民间歌舞作为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是东乡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代代东乡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文化是这座文化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瑰宝。东乡族对本民族舞蹈的热爱和传承热度不曾消减,每逢节假日,家人一起到野外出游,玩到尽兴之时,便舞起了传统的民间歌舞,以表达内心的愉悦之情。每逢重大节日,东乡族人民会表演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参与其中。东乡族民间歌舞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体现优秀文化价值起到促进作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民间歌舞也随之衍变发展着,民族文化则在各种文化事项的繁衍进步中得以传承发展。现在,人们对民族民间歌舞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的舞蹈人才,这些专业的人才从理论高度上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规范梳理,使民族民间歌舞的民族特点更加明显。乡族群舞《月牙净语》已成为中南民族大学剧目课内容,《月牙净语》会在每届舞蹈系大学生中传承下去。民族歌舞作为民族文化项目走进校园得以很好的传承发展。

民间歌舞源于生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民族民间舞蹈在各族人民生活的变迁中,逐渐形成、发展着,通过舞蹈的诸要素在各种场合传承着民族文化。东乡族作为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传承民族文化中民间传说和艺人的演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乡族文化则通过花儿以及宴席曲中演唱的内容来讲述民族的发展、诉说百姓生活、劝解人心等展望美好生活。东乡族拔棍织毡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展现了东乡族历代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劳作方式,人们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东乡人通过独特的民间歌舞一代一代传递并延续着本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传递着民族文化,包括信仰、艺术、道德、习惯、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审美特征等。■

[1] 马志勇.甘肃东乡族史话[M].兰州:文化出版社,2009,11.

[2] 东乡族简史(修订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1.

[3] 李小敏.浅析东乡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及形成因素[J].黄河之声 ,2014,05:89.

[4] 郝苏民.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12.

猜你喜欢
歌舞花儿民间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