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汉剧行当的舞台化妆造型

2017-01-29 17:03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剧行当化妆

张 灵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 梅州 514021)

浅谈广东汉剧行当的舞台化妆造型

张 灵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东 梅州 514021)

人物化妆造型是戏曲舞台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特化妆造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舞台艺术形象的生命力和艺术作品的成败。当前,全国上下对于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戏曲人物的化妆和造型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和突破,并逐渐成为舞台当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存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广东汉剧舞台人物的化妆和造型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自身对戏曲人物化妆、造型的技艺水平。

戏曲舞台;广东汉剧;化妆造型

作者自幼生长于梨园世家,爷爷、奶奶、父母都是戏曲演员或艺术学校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舞台上的花红柳绿、才子佳人十分痴迷,后在9岁时考入当地艺术学校汉剧幼苗班。起初是学习广东汉剧花旦行当,在了解演员的基本特性后,又从演员转行学习汉剧专业化妆,并在毕业后成为广东汉剧院的一员。从事多年汉剧化妆工作的作者认为,作为一名专业化妆师,应该和演员一道,深入剧情和角色,用心感悟,同时还应懂得形、色、韵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让完美的艺术形象展现在戏曲舞台上,激荡观众的心灵。

一、戏曲舞台化妆造型概述

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往往被狭意理解为只是演员面部和头饰的一般性装饰,实际上化妆造型的根本意义在于塑造出富有修改的鲜明生动的人物。对于我国戏曲艺术而言,戏曲舞台化妆造型在戏曲表演中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她必须通过演员表演,舞台灯光、服装、化妆造型等有机配合,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鲜活靓丽的艺术形象,从而完整的体现出主题思想。其次,化妆造型是角色创造过程中显示其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化妆艺术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其主要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弥补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以及演员的面部缺陷,使演员在外貌上更接近于任务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更能给演员自信,使演员同剧中人物拉近距离,由“神”似达到“形”似的效果。此外,戏曲人物化妆造型还有既区分表演行当又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的独特美。现在的戏曲舞台表演,化妆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元素,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戏曲舞台艺术。

二、广东汉剧的行当类型

广东汉剧的角色行当有生、旦、丑、公、婆、红净、乌净七大行。

(一)广东汉剧行当——生,包括文小生和武小生,在化妆上的一个特色就是“画通天”,即由眉攒向上,在印堂的部位画一条红杠,呈人字型,能起到很好的提神的作用,给人以阳刚之美。与其他角色相比较而言,小生的化妆主要表现为年轻俊美,武生在人物形象上则呈现出英雄气概,表演干净利索。

(二)广东汉剧行当——旦:按照角色的人物性格和性质,包括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和彩旦等。正旦也称乌衣,表演端庄娴淑;青衣,又称闺门旦,其通常是戏曲当中的女主角,其在化妆造型上要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因此底色要浅些,腮红部位要小些,眼圈不能太重、太宽;而花旦多为活泼、天真,在化妆上所运用的色彩较多,从而体现出其所具有的青春活力;武旦指的是会武艺的女角色,在化妆上底色要深一些,造型上与武生较为接近;彩旦则是女丑角色,因而在化妆和造型呈现出泼辣和滑稽的特点。

(三)广东汉剧行当——丑,对于广东汉剧的喜剧角色,丑所扮演的是各种滑稽诙谐的人物,其在化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鼻梁眼窝的位置画上白色。

(四)广东汉剧行当——公,又称老生、须生,扮演各种中、老年的角色,为追求较好的舞台艺术效果,化妆时不用油彩,只用胭脂涂抹一下脸颊就直接描眉画眼圈,若用油彩后就显不出其苍劲和刚毅,反而带有脂粉气。其在造型上通常具有较长的胡须,仪态较为庄重大方。公行有白须老生,动作较为迟缓,重须功和发功。

(五)广东汉剧行当——婆,广东汉剧的女老角色——婆,又称老旦、老妈,指的是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其在造型上较为庄重,化妆时使用老生底彩,用咖啡色化眼睛、眉毛,朱红化嘴唇,可根据人物不同适当在眼角、额头等地方用咖啡色或者白色添加皱纹。现在老旦妆改良了很多,看起来已经很贴近生活妆。

(六)广东汉剧行当——红净:重唱功,扮演英雄好汉,以原嗓与假嗓结合发声,唱腔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表演要求龙行虎步,器宇轩昂,在化妆和造型上多采用勾勒的方式。

(七)广东汉剧的乌面——乌净:广东汉剧的乌净又称乌面、大花脸,既扮演英雄豪杰,也扮演权奸神怪,用炸音发声,嗓音威猛粗放,表演重功架,多用大动作。在化妆和造型上使用浓重色彩,以强烈的对比形式,按照脸部的结构、肌肉的走向、骨骼勾画在脸上。

三、广东汉剧的化妆造型

对于广东汉剧的化妆而言,首先在打底方面,颜色多使用肉色,根据剧中人物角色的特点和当时表演环境来决定打底的薄厚程度。而打底色则需要坚持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的顺序,并保证打底的均匀性。其次化腮红则要从上到下,由中间向两边的操作,要对其进行反复的拍打,使得腮红和底色之间实现完美的融合,从中要注意对演员的缺点予以掩盖;三是从脑门开始向四周操作扑粉;四是为了使得人物面部的色彩更为靓丽,要涂抹胭脂,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胭脂和底色的融合以及过渡的和谐;五是是对眼睛、眉毛和嘴巴的造型。对于广东汉剧的化妆和造型而言,还需要根据角色的不同而具体而定,例如青衣的底色要浅一点,显得庄重,正旦的造型要端正大方,眉毛勾画明朗秀丽,显得富贵高雅,武旦的底色则要重一点,体现人物的英勇;又例如广东汉剧在武角和文角在眉毛的化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小生的眉心常化一点红晕,而武小生从脑门到眉心则会化一条红色,总之就是要从细微的化妆和造型上凸显出人物的身份特点和艺术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作为一种视觉性的艺术,戏曲人物的化妆造型对于人物面部形象的展现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对于戏曲艺术的发展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继承戏曲人物化妆造型的优秀流程后,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戏曲人特化妆造型的艺术水准,尽可能实现现代美和古典美、自然美以及装饰美之间的有机结合,使得观众在欣赏戏曲的时候能够实现对美的陶醉和享受,充分的呈现出古典艺术形象的魅力。■

猜你喜欢
汉剧行当化妆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广东汉剧的文化解读探讨
给语言“化妆”
化妆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老行当保护协会的社会功能及发展趋势
——以泰州老行当协会为例
少女的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