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表演意识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

2017-01-30 01:06闵玉荣
黄河之声 2017年12期
关键词:肢体声乐意识

闵玉荣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声乐教学中表演意识的重要性与培养方法

闵玉荣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动人的歌声总是离不开精湛表演的衬托,在声乐的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表演意识既是声乐表演者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也是情感融入到歌声中的体现。在当今的声乐教育的大环境中,很多学生则而过分注重于演唱技巧的训练,不对表演有过多的要求,而这则恰恰忽略了对表演意识正属于演唱技巧的一部分。表演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乐感、情感以及从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入手,这些方面的提高也恰恰是音乐素养的提高,这不仅可以使演唱变得更加完善,也可以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与解决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乐教学;表演意识;培养方法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结合于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而我们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走向舞台进行表演。进行表演则需要有强大的表演意识进行支撑,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表演天赋,听见音乐便可以翩翩起舞,唱出来的歌曲也非常动人;但有些人则显得过于僵硬,这便是表演意识的最好体现。所谓表演意识的,既可以是肢体上有型的表演,也可以是无形的表演,即通过自己对声音的控制力将更好的音色与情感表现出来。而表演意识的培养则是多方面进行的,也是综合音乐素养的体现。总之,声乐的教学离不开表演意识的培养,可以说,选择了声乐就等同于选择了表演。本文将从声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出发,分析表演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探究表演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声乐教学的目的与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一)声乐教学的目的

所谓声乐教学便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演唱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对声乐学习者进行演唱技能的培养。其中,根据高师的《声乐》教学大纲指出,声乐教学的目的包括:演唱技能的训练,这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即我们所说的呼吸、共鸣、咬字等等;其次还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乐理与视唱、范唱,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使用技巧并且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声乐作品;于此同时,声乐的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培养声乐人才,使他们能够登上舞台从容的表演、纵情的演唱。这便涉及到了本文的重点:表演意识的培养。可以说,表演意识与声乐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在教学目的中并没有涉及,但表演却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说明了表演意识的在声乐教训过程中是应该得到极大的。

(二)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表演意识如此重要,但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或学生过度的最求技巧的训练,认为演唱技巧才是提升演唱水平的根本途径,从而忽视了表演意识的培养,这样当技巧达到一定程度时,不仅无法再获得提升,并且长此以往声乐便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使声乐的学习过程成为了无味而枯燥的技能训练,这也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且,表演意识的缺乏还会导致教学过程中很多不利的因素出现,如在演唱者登上舞台表演之时,表演意识的缺乏便会使演唱者过分紧张,身体变得不再协调,导致演唱变得僵硬;再如演唱时无法融入情感,致使演唱的状态不够积极等,这都是表演意识缺乏所造成的。

所以,歌唱既然是一门表演艺术,那么表演便是声乐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之一,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学会表演也能使得声乐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首先,表演是对自身演唱能力自信的体现,自信的演唱使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让演唱者更好的融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其次,丰富的表演也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加协调,声音也可完美的释放出来,并且在演唱出现瑕疵的情况下,表演也可给予掩盖。当然,表演意识还有诸多优点本文不再一一列举,但它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养表演意识如何培养,则需要先了解表演意识具有怎样的形态,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笔者也将在下文对表演意识的形态做进一步的分析。

二、表演意识的形态

(一)有形的表演意识

有形的表演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肢体动作的表演,表演者通过肢体的动作对音乐作品做进一步的陈述,这样便可以使作品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呈现,也可使观众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其中,有形的表演形式多样,以肢体动作最为常见,如在高音的演唱时,上半身过于僵硬便会使气息停留在胸腔无法流动,高音也就唱不上去,这也是声乐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而有经验的人则会在演唱高音的时候将双臂张开或将一只手臂微微抬起,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抒情的动作诠释,也可以使上变身紧张的肌肉得到扩张,使气息变得流畅,从而可以直达头部发出高音特有的明亮的头腔共鸣。于此同时,适当的肢体运动也可以音乐变得更加动听,这是源于歌曲的旋律线条是流动的,表演者根据歌曲的旋律线条的启示进行规律性的表演,我们常会见到歌唱家在表演时,身体无时无刻的不在跟着歌曲的旋律曲线而活动,当歌曲宽广的进行时,演唱者往往张开双臂,这样可以使胸腔共鸣达到最佳效果,当歌曲变得紧张时,收缩双臂也可以使声音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从而烘托紧张的气氛。

其次,在肢体动作的表演中值得提到的便是口型与眼神的状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对话交流的最好工具,在声乐的演唱中,眼神也可以传达歌曲的情感,诠释歌曲的内涵,同样,眼神的积极也是良好演唱状态的体现;口型则是声乐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我们通常需要保持微笑的口型状态进行演唱,因为微笑的状态不仅可以使笑肌抬起,使声音更加明亮,并且也可以更加方便的张开下颚,使下巴得到放松,声音也会更加饱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肢体表演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能够给予演唱极大的辅助,而这些肢体动作上的表演也都需要建立在音乐的发展上进行的。

(二)无形的表演

无形的表演听起来非常抽象,其实就是通过声音的控制来进行表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唱功”,如果让两个人同时演绎同一首作品,我们便会听出不同之处,这便是声音表演意识之所在。提高声音的表演意识则必须完全的了解所唱作品,尤其是歌谱上的每一个力度、速度记号与连线,很多人在演唱作品时往往忽略谱面上的标注,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则平淡无奇,没有欣赏价值。如在戴天道作词,夏之秋作曲的《思乡曲》中,“月儿高挂在天上”的“上”字由两个音符组成,并且加有连线,这便说明要作者想要保持歌曲乐段的完整性与抒情性,但在很多人演唱的时候却喜爱在连线上进行换气,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也是没有表演意识的体现。

当然,在完全了解歌曲之后,情感成为了声音表现力的唯一途径,通过情感唱出的歌声会更加的动听,这也是声乐演唱表演中最重要的环节,正所谓“没有情感,何谈表演?”声乐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定理,在学生熟悉所唱作品之后,引导其深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其内在的思想感情,不能秉着只要唱会歌曲就万事大吉的思想进行教学,应坚持更近一步,以培养优秀的声乐人才为标准,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表演意识的培养方法

(一)乐感是表演意识的根基

通过表演意识的形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表演意识,无论是肢体的每一个动作,还是经过处理后的声音,这都和一个人的乐感密不可分。所以,任何专业的音乐教学都应该以培养学生乐感为主,而乐感的主要培养方向在声乐中的体现为:1.节奏感觉;2.旋律感觉,也被称作调式感觉;3.音乐识别能力这三个方面构成。这三方面的培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音乐的体验,多参加音乐相关的活动,“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音乐的灵感也主要来源与生活,这些生活中的音乐对学生的乐感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发现学生乐感不好,演唱歌曲不连贯或者乐感很差出现跑调的情况时,教师需要运用强制的手段进行乐感的培养,强制手段便是加强视唱练耳的,通过视唱歌曲并打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强行记住乐谱中的每一个符号,比如附点、连线以及强弱的变化,这些谱面上的记号意味着音乐的变化,熟记这些变化,了解音乐进行的规律是乐感培养的基础条件,也只有这样反复的进行视唱与练耳的训练,才能使乐感不好的人在大脑中逐渐形成音乐感觉的意识,打下表演意识形成的根基。并且,在日常的练习歌曲时,教师也应该时刻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大脑中形成音乐的画面感,让学生随着画面的变化进行演唱,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也会更加流畅,更加生动。

(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是表演意识的关键

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不单单是指对作品谱面的了解这么简单,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作品,发现作品的内在情感。笔者曾在上文提到,声音的表现能力中最总要的便是情感的融入,而情感的融入不单单是建立在演唱者自身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演唱,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人在演唱经典作品时,虽然情感丰富,也带有肢体上的表演,但味道却与经典大相径庭,但有些人却唱得原汁原味,表演时的肢体动作也是有板有眼。这便是前者在演唱时忽略了作品原有的情感,只是单纯的在使用自己的情感来进行表演。这样就扭曲作品在创作时的原有情感,只有了解作品原有的情感,在作品原有情感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情感,这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二度创作过程。所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每当为学生布置歌曲时,教师应当先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所处于的年代背景,只有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在使用情感的时候才不会相差太远。

其次,音乐形象的塑造也是表演意识及进步的阶梯,当以上条件都具备是,教师与学生便更需要关注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我们知道,大多数歌剧选段都涉及了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这些歌剧中的人物都各具特色,有些人物也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只是深情的演唱已经是远远不够,这时我们便需要加入到位的表演与符合人物特点的演唱来还原这些人物,突出他们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母形象,在选段《娘在那片云彩里》中,正是杨母跳楼,英勇就义的时刻,在此的表演我们不仅要理解到杨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人物形象,更要深刻的理解作品,进行换位思考,把杨母不想拖累儿子杨晓东的革命事业,对儿子的那份伟大的母爱表现出来。所以,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多进行交流与讨论才能把人物形象真实的塑造。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声乐教学中表演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论述,可以发现,不论是肢体上的表演,亦或是音色、情感等声音上的展现,声乐与表演都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既然选择了声乐,那就是等于选择表演。我们进行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才,使更多的音乐学习者以及爱好者走到舞台之上进行表演。所以,表演意识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演唱水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也有着很大帮助。培养表演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一篇文章并不能一概俱全,笔者也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同时欢迎专业领域中的各界人士进行纠正与补充,从而可以使声乐的教学更加系统,更加完善。■

[1] 邱传海.表演速成18法[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

[2] 朴长天.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音乐表演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1,08:87-88.

[3] 马柯.表演意识与声乐教学[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119-121.

[4] 陆如鸣.表演意识应融入高师的声乐教学中[J].群文天地,2011,22:101.

猜你喜欢
肢体声乐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肢体语言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声乐诊疗室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