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培训效能研究

2017-01-30 03:48赵宝荣
山西青年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专家培训专业

赵宝荣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1

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培训效能研究

赵宝荣*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001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教师的专业自觉。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经历从专业反省到专业批评最后到自我超越的过程。而教学实践中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师的专业自觉。教师培训的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因此,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都要求培训要立足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经培训后,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从专业自觉的意识、规划、行动和实绩四个维进行规划。科学地培训将引领教师持续不断地走向更高级的专业自觉。

教师专业自觉;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我国目前提升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手段,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教师的专业自觉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根源。而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发展意识淡薄、个人发展目标不清晰、对专业发展存在误读、缺乏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效能感差、教学反思不够、教科研实效不尽人意、评价机制滞后等诸多问题影响着教师的专业自觉。我国教师数量之大,作为成人教师,显然大规模培训是最快速最节省资源的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方式,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那么,常态化的教师培训对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是否有效呢?

一、教师专业自觉的内涵

自觉在《汉语词典》中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自己有所察觉”、“自我觉悟”的意思。即自觉是人的一种自我明知、自我觉解的人生态度。这是一个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系列追问的过程。人只有“认识你自己”,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才能突破困境,超越自己,得到发展,这是人所以称为人的最高境界。

教师专业自觉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关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系列追问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能清晰地认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的目标、范畴、方法、评价等方面,并能据此适时地在工作中不断地调整、改进、反思自身及工作,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即教师专业自觉是指教师经历从专业反省到专业批评最后到自我超越的过程。反省是教师专业自觉的起点,有了反省,工作就变得主动,有了专业意识。通过反省形成专业意识,这是教师形成专业自觉的开端。教师在反省之后,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缺点,从而对自身不足进行自我批评,在自我反省中敢于自我批判的教师,开始进行初步的专业自觉。如果不进行批判,则教师的工作只会停滞不前。通过自我批判,教师就会在专业发展上持续向前,在批判中追求进一步的工作完善,在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实现一次次的自我超越。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的专业自觉,包括教师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发展水平的意识。”无论是对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现在专业发展状态的认知,还是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教师都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培训是自上而下的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模式,培训的目的就是让教师在能清晰认知自我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发展中自我超越。

二、培训与唤醒教师专业自觉无缘

教师的专业自觉它取决于许多方面,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的专业自觉不仅适合教师个体,也可指群体。中国教师数量之多,决定了集体培训是最节省资源的教师教育的方式之一。而纵观目前培训,其特点为:决策者决定培训内容;专家灌输培训内容;教师被动听讲。培训结束,决策者写总结;专家拿钱走人;教师我行我素。决策者本意是好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斟酌了目前最为时尚的先进理念和内容,请了高水平的对口教育专家。为何效果差强人意呢?

(一)培训内容

一般培训主题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规定的,专家根据培训主题和自身经验撰写培训内容。教师缺失自主规划,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内容,是决策者认为教师急需的而不是教师本人想要解决的自身问题,因而造成教师被动聆听专家讲座,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局面,这是教师缺失自主发展意识的体现。这种整齐划一地硬性内容培训造就了培训效果与组织者的意愿背道而驰。

(二)培训形式

你讲我听的填鸭式的培训形式中,对于培训话题,因为不是教师个人内心觉悟所需,教师没有与专家对话的欲望和空间,专家与教师也缺少互动沟通的时间,专家沉浸在自我的滔滔不绝中,教师玩弄手机打发时间。因为教师缺失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没有学习兴趣。无论是国家级培训还是省级培训计划中,又多为班级管理模式颇多。参加培训的教师重回大学教室,设班主任和临时班委负责日常管理,大学教师以讲座形式进行培训,布置作业。对教师的评价局限于作业和考勤。尽管被培训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讲座模式和内容年年重复。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讲座系列性差、针对性不强,不解决问题,不适合成人学习方式的培训,教师在培训中难能超越自我。

三、培训对教师专业自觉的建构

教师培训的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唤醒教师专业自觉。因此,培训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都要求培训要立足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在培训中探求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培训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

培训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的:可能是教学的亦或不是;可能来自教学思想亦或教学实践;可能是工作、生活亦或其发展的。故基于培训效能,培训前应调研教师的真实需求和问题困惑,由此构建培训内容框架。决策者确定培训目的,每次培训解决一类问题或某几类问题。不同的培训有不同的目的,或青年教师培训,或骨干教师培训,或职务培训,教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做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履行者。

(二)培训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

教学实践的多元化、学校对教师的多样化要求、教师对专业发展需求的差异化等,都表明自上而下的统一硬性培训内容很难调动教师的专业自觉。培训中教师作为主体存在,具有自觉性的思维,有相对自由性、自主性、否决权和选择权。可以故意否决某些事情,可以有选择好的事情、愿做的事情的权利,可以依据自身状态选择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和领域。所以培训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短板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专题内容接受培训。教师不仅仅听专家报告,在培训中有任务有适时反思。无论是先进理论性知识的不理解,还是实践性知识的缺失,都能让教师在培训中学会反思,在反思批判中寻找个人专业的突破点,成长为具有教育教学专长且能够自我发展的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在实践中研究,教师参与研究,可以形成对教育自觉的意识,可以提高对工作的责任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加以反思,从而促进专业发展水平。由此,教育科研方法是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教育叙事研究、行动研究等,这也是中小学教师急需补充的能量。

(三)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动性

人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成并发展能动性。培训应从实践出发,以学习为取向。单纯的理论讲解枯燥且效果差,提供范例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外一般培训模式为:专家介绍理论和新技能、进行技能示范;教师模拟情景进行技能实践;教师与专家共同讨论,建立结构化和开放性的反馈情景;专家与参与教师共同参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对参与教师实施过程中帮助。顾泠沅教授强调“以课例为载体”的培训方式。最好是培训者提供个人真实的“课例”,可以是过去的研究课,也可以现场同课异构。教课者说出自己设计意图和教学困惑,专家和所有培训者共同解答和参评。既让参与培训教师参与真实的教学过程,又让教师体验感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教师与专家、教师间的互动过程中同时反思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这样的课例为中小学教学提供示范,这样的培训是教师感兴趣的,实践性目的性都比较强。

总之,专家设计各类项目,教师制定发展计划,采用现场面授或网络辅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教师愿意拿出自己的课例录像,通过专家引领、教师间互动、交流、合作、批评与自我批评、反思,使培训成为主动探寻和提高的学习。教师具备了内生的、自发的学习动机,具备了专业发展能动性,这种任务驱动式的培训模式让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获得处于一种自然的积极的获取状态,从中获得发展。

(四)培训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性

评价是由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价值进行判断。培训中评价主体是谁?评价什么?怎么评价?什么时候评价?作为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培训评价,评价的切入点应定格为教师的生命意义与工作价值。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局限于作业和考勤,而是根据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灵活性、差异性、发展性等原则,以增强教师的专业自觉为目的。每期培训由教师群体和专家共同制定评价内容和模式,在不断反馈中修正完善。评价指标可详可略,重在看教师有无个人对培训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实践。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收获来源于其个人专业反省,有反省就有创造。根据培训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教师在才华展示中体现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专家评价,全员评价更能体现公允性。

同时由参与培训教师对专家进行评教,一是反映教师的学习感受;二是看教师的学习效果;三是反馈专家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作为培训组织者更应该明白,培训特别是短期培训的效果更多体现在教师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因此真正的发展性评价是在培训后,看实践中的教师专业自觉性。可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档案袋,定期回访,或由学校代劳,用客观数据真实描述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轨迹和水平,其发展实况也是对培训本身的一个反馈评价。

四、培训效能

教师专业培训时间不一、内容不一、层次不一。但一次培训,不可能期待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一次性有很高的质地突破。但我们期望培训后教师对自己之前、现在和未来自己的工作价值和意义有了清晰的认知,并会不断地调整改进。培训目的是引领教师走向高级专业自觉,所以历经培训后,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从四个维度:专业自觉的意识、规划、行动和实绩再次进行规划。

专业自觉的意识是指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清晰的认知。有专业自知之明的教师才会有专业追求、专业创新。专业自觉的规划是指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教师个人提交专业发展规划书,学校组织专家对每位教师的发展规划进行综合评价后做出反馈和交流协商,专家引领下教师调整完善自己的规划。根据教师个人科学合理的规划,学校组织教师参与不同的培训。根据规划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于行动,在参与培训中请专家引领。有专业自觉的行动自然有不同的专业自觉实绩,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体现个人专业水平的活动,展示教师的专业成熟度和人格魅力。通过汇报专业自觉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实现自我超越。

总之,科学地培训将引领教师持续不断地走向更高级的专业自觉,这是我国教育的伟大使命。各级师范院校应积极承担培训任务,并在培训中思考唤醒教师专业自觉的途径,通过实践探索并实现培训的真正效能。

[1]郑洁.教师专业自觉:胜任力发展的内在诉求[J].教育探索,2013(5):98-99.

[2]付光槐.论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44-47.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5.

[4]任亚方.中小学教师专业自觉的形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8).

[5]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G

A

1006-0049-(2017)21-0005-02

赵宝荣,教育硕士,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专家培训专业
致谢审稿专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