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2017-01-30 15:56郝华丽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民主马克思主义

苏 状 霍 伟 郝华丽

1.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1600; 2.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00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苏 状1*霍 伟2*郝华丽2*

1.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1600; 2.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00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关注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使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中的运用,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党的宗旨,以及推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契合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要求。

马克思人本思想;小康社会;发展战略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共同从事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通过自身实践,创造着物质财富,推动生产力不断提高,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发展。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人通过革命斗争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着社会历史,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也在社会历史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意义

以人为本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的传统人本观点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正确的经验,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执政理念。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刻不容缓,继续坚持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把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有利于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在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实现这些对于铸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体现

(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正因如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我国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由又快又好发展转为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好字当先,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渠道。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道路,要走出一条不仅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道路,而且要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发展方面着眼于扩大内需主要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三驾马车的集体带动,由最先的依靠投资、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由原先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改变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带动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致力于产业技术的提升,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因此,经济需要创新。要大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培育发展高端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灵丹妙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发挥技术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提高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增强发展协调性,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健康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带动农业、城市扶持农村,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资源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西部大开发,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抓住发展的契机,多几个雄安新区的发展策略;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3],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扬以人为本思想

以人为本不仅要求满足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还要赋予人民政治的权利,满足人民的政治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始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始终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我国政治发展领域的彰显。因此,发扬人本思想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不断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一个政治文明发展良好的国家,可以使公民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也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扩大人民民主,保障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政治权益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坚定的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落实到位。健全民主政治制度,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丰富民主开展形式,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有效结合起来,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同时要加强人大代表与人民的联系,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大力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业职工委员会的自治建设,用制度保障人民切实的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公信力,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人人平等,法律之下无特权,不搞特殊。尊重保障人权,全面落实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战略。

2.全面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关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领导人民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严格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努力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在体察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广泛听取群众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充分反映、体现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法律法规”[5],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更注重法治的重要作用,保证民主政治的发展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前进,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更好地保障人权。

3.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目标,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政治道路是发展的航向和指标,航向正确,帆才能远行;其次,要把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作为动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范围,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不断的推进协商民主发展,在党的领导下,着重强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通过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三)加强社会建设,落实以人为本思想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加强社会建设,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是群众心之所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切身要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去改善,以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要大力增加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教育改革,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基础教育,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的经费问题,推进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教育体系的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就业一直形式严峻,亟待解决,就业关乎国计民生。要推动就业创业,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就业作为主要的民生问题去看待。“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6],建立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消除城乡、户口、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落实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提高创业者的素质能力,营造创业氛围,把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公共服务就业。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人际和谐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共同发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由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优化制度环境,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强化税收调节,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4.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平衡医疗资源,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建立全面医保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让群众享有更好、更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中医药政策体制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特别是公立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对医院采购、设备投入等环节进行监管,切实关心人们的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总之,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落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方方面面,推动不断向前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黄立存.论马克思的人本思想[D].南昌:南昌大学,2013.

[2]邹瑄.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28-30.

[3]孔好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社会观察,2014,9:65-66.

[4]孙颖.论以人为本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科技,2013,15(165).

[5]李先灵.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路径[J].科学发展观研究,2010,10:38-39.

[6]刘洋.马克思人本思想及其当代意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苏状,女,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霍伟,男,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郝华丽,女,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D

A

1006-0049-(2017)15-0008-02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民主马克思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