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节视角下的东昌府木版年画研究

2017-01-30 19:56王遨宇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木版聊城年画

□王遨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在民间,年画似乎就是年的代表,贴年画就意味着要过年。木版年画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民间的生活。以东昌府木版年画为例,基于当下春节的氛围,研究其历史背景,当今生存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出路,让民间手工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东昌府木版年画历史概述

贴年画迎新春是中国人过年的文化习俗,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年画,一张张的年画代表着老百姓过年的心境,折射着整个社会的时代变迁。

山东聊城在古代被称作东昌府,在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因为水运的便利,商贾云集,使得刻书艺人驻居在此地,带动了东昌府木版年画的迅速发展,东昌府木版年画作坊分布于聊城、阳谷、莘县、东阿、堂邑、寿张、范县等20多个城镇和乡村,而年画也跟随着来往的商船销往全国各地。在民国时期更是到了鼎盛时期。但随着运河交通中断,加上战争的频繁及政治的不稳定,东昌府木版年画产业一度出现下滑,甚至有时候大家提到山东的年画时只记得杨家埠,而并不记得有东昌府。

正因为当初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东昌府木版年画发展隐蔽,才使得它不受外界因素的过多干扰,更具有地方特色。东昌府木版年画是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历年来只有“草版”,即只印不画,全印用木版套印,使用版材多是棠梨木和梨木,大部分出自聊城冠县,木质细腻、光滑,木头拉回,再用粉笔画线,截断锯成木版,最后打药风干,经过这些过程刻出来的木版不容易变形和损坏。刻画木版时,构图要有讲究,同时蕴含着山东地区年画的淳朴特征,人物的造型大都是体态敦厚,身材粗壮,也能从中体现手艺人的刀法刚劲和曲直线条的把握。在用色上一般选用红、黄、灰、青、黑五种基本色,颜色一般从植物中提取,甚至从生活用品中提取。

二、东昌府木版年画的生存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复印等技术替代了刻版业传统的印刷方式,手工雕刻几乎面临灭绝,而且许多民间的传承艺术都存在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是没有人愿意学的窘境。年轻人对于这种制作时间长且乏味的民间艺术不感兴趣,宁愿选择外出务工也不愿意在家里钻研工艺。对于老手艺人来说,年事已高,无心再去创作,只是单纯地按照旧模式制作。并且,年画制作的收入并不能支撑日常生活的支出,这也是木版年画逐渐消失的原因。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木版年画的整体状态也在呈现一种“反流”和“回笼”。例如,现在在东昌府的古楼东成立了东昌府木版年画博物馆,博物馆内收集了清代初期到当代东昌府木版年画千余张,有许多带有“万顺兴”等老字号的古版,涉及丰富的题材。博物馆的建立很好地让现代人了解东昌府木版年画,有助于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发展和宣传。

三、东昌府木版年画未来的出路

针对聊城地区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及民间协会组织等可以通过开展展览、讲座等形式,让东昌府木版年画走进人群密集的场所,增加互动性的活动,让人们对东昌府木版年画产生兴趣。集合空闲在家的无工作人员进行手艺培训,让他们跟着老手艺人学习东昌府木版年画的整个制作流程,从而能够自食其力,在有一门技艺的同时又能有一份收入。另外,可以创办衍生产品,开展衍生品设计制作大赛,从而带动一批人的积极性。让民间手工艺和现代时尚消费良好地结合,可以借助多种元素,利用好东昌府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元素。例如,可以把东昌府木版年画的各种题材绘制到不同材质的用具上,设计作品的跨度可以非常大,范围可以非常广,迎合几代人的不同喜好,这样可以让年轻人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产生感情。当传统文化含有时尚元素时,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时,也就更便于其进行传承,同时让旅游产品生产商与这些设计师进行合作,推出一系列旅游衍生品,方便世界各地的人认识和了解东昌府木版年画。

民间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因此,作为当地人民更应该守护好自己家乡的民间手工艺,想尽各种有利的办法将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下去,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资源,把东昌府木版年画永久地保留下来。

猜你喜欢
木版聊城年画
“大美民间 匠心风韵”
———山西木版年画展在山西美术馆成功举办
牛年画牛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侯琪版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