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模式的探析*

2017-01-31 02:45劳晓燕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微时代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劳晓燕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微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模式的探析*

劳晓燕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21世纪,前沿科技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碰撞出奇妙的火花。随着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微访谈、微博到现在人人皆知的微信,“微”字大行其道,形成了当下最为流行的“微”家族,这也意味着“微时代”已经来临。所谓“微时代”,即以微信为代表的交流软件作为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1]。在这样一个小却可以被多数人所拥有的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因此将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开展“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创新性探究,是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高速交互的特征拓展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新阵地,对解决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时期,高校俨然已经成为了培养优秀党员的红色摇篮,同时学生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热情日益高涨,优秀的学生党员队伍逐年壮大。目前民办高校顺应时代要求,将微媒体应用到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中来,但是多存在表面工作只是一种形式,还不能真正成为党建工作的主流方式。

(一)学生主观因素

对宁波大红鹰学院400名毕业的学生党员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入党动机从个人角度(单纯只是为了激励自己、增加就业筹码等方面)出发的占68.2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党员虽然组织上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大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对党的性质、宗旨认识不深,入党动机不纯,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多数缺乏理想信念,认识过于表面化,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化,认为党员在评优、就业等方面可以增加砝码。“微时代”倡导大学生独立自主,而以“矩阵”模式传播的“微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冲击。但是高校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朴素自然,依然存在较强的可塑性。

(二)高校客观因素

民办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稳定的政治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政治信仰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时代发展存在滞后性,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亦或是教育系统性方面。在该调查中显示83.5%的学生认为学生党组织的学习形式缺乏创新是影响学生党组织文化建设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因素;党内举行的政治活动,如红色之旅、爱国电影赏析、先进教育、创先争优的主题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和陈旧;调查显示46.73%的青年党员认为在校期间的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照本宣科,炒冷饭,新瓶装旧酒等现象,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脱节,忽视党员的实践教育;调查还显示73.86%的青年党员认为没有好的载体(如工作项目、形式活动)是影响他们发挥党员作用的主要因素。所以传统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将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使学生党员教育效果每况愈下,没有切实有效地根据个人成才特点完成教育培养。

二、“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微信、粉丝、朋友圈等字眼在民办高校悄然兴起,改变了大学生的习惯、生活和学习方式,这也意味着校园生活也将变成“微校园”。相比传统的网络媒体时代,“微时代”具有大众性、互动性以及及时性等优势,既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机遇,同时也使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阵地的转变

“微时代”下的学生党员教育阵地与传统的以“三会一课”为主要模式的教育阵地不相协调的因素变得越来越明显。“微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但是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成为了“微时代”信息的一个新特点。以当下最流行的交流软件——微信为例,它可以通过朋友圈、公众号来较好地实现人际沟通和大众传播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是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是以说教、灌输为主的单一模式,如往往以理论教育、思想汇报、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等形式展开,途径单一、时效性差,缺乏主体之间的民主平等和双向交流,难以企及融合个人传播与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微传播”优势。同时研究与实践也表明,“微时代”下大学生党员更热衷于追求一种以互动式、探讨式为主体的多元教育模式[2]。

(三)“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主体的转变

与以往大学生党员相比,“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员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都充分体现了“微时代”的特征,微博、微信成为了他们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甚至演变为生活方式。而当前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多数是伴随着传统媒体成长的一代,他们面临着“所讲授的信息是大学生党员早已知道,而他们所熟知的新名词和新鲜事物可能是自己闻所未闻”尴尬局面[3]。因此,民办高校应该转变学生党员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模式。

三、“微时代”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模式

广大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微时代”的有利条件,抢占“微阵地”树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理念,打通“微渠道”搭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平台,从而全方位地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微教育”机制,使学生党员从学习到生活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教育工作如“微”风细雨暖人心田。

(一)抢占“微阵地”树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微理念”

目前民办高校里从事党建工作的人员中的多数老党员,他们缺乏对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认识。要想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理念,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形成先进的高校和社会联动理念,同时还应抓住“微”机,积极抢占学生党员教育“微阵地”,扩大思想教育覆盖面,加强新媒体培训,将“微观念”渗透到民办高校党建全过程,搭建一支赶得上潮流,守得住传统的优秀党建工作队伍。

(二)基于“微桥梁”搭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微平台”

“微时代”下的大学生崇尚新鲜事物,对“微渠道”的信息格外关注,喜欢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来了解信息、记录心情、抒发感情、表达意见、参与评论等[4]。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因势利导,从“微”入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微桥梁”。在建立支部微博、支部微信公众号、微邮箱的基础上,构建党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微桥梁”,吸引年轻教师党员、辅导员加入到大学生党员“微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公布与党有关的相关文件,各党支部相关活动及动态,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提高学校网络问政能力,树立学校良好的“微形象”,发挥新媒体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强大作用。除此之外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平台与党员辅导老师进行实时交流、答疑解惑,反复阅读感兴趣的文章,获得党课优秀课件,也可私人订制服务项目等功能。

(三)结合“微主体”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微机制”

目前民办高校党课多采取集中面授的形式,对这些内容缺少鲜活性,形式缺少吸引力的教育手段,学生接受度低,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出现“身在教室,心在外”的现象,导致党课教育成效甚微。而且当代大学生个性、求知欲、好奇心强,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无论好坏都会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学习的对象。因此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解决[5],更应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接地气、具有亲和力的方式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充分感受时代的脉搏,改革陈旧落后的教育形式,提供形式多样、适合时代潮流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微时代”下可以将传统的集中面授、远程教育和专家在线讲座等进行类似于“O2O”模式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向混合学习升级,打通虚实空间积极探索把常态化教学活动和“微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探索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微教育”机制。实现“网上学习,网下辅助,拉近学生,虚实融合”的新跨越,提高大学生党员教育成效性。

四、构建以“微平台”为载体的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保障机制

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是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利用“微媒体”技术来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培养,可以多层次地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微媒体”具有两面性且传播内容覆盖面极广,而学生党员年纪尚轻,分辨能力极弱,他们的三观很容易被互联网负面信息左右。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全面构建以“微平台”为载体的虚实融合的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保障机制。

(一)制定“和谐畅谈,安全互动”的新制度

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不只是单纯的受众,很大程度上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6]。由于信息流的不可控,传播内容未经审核,“微平台”很可能会变成“危平台”。因此,民办高校亟待制定相应的“微平台”管理制度来规范新兴技术的使用,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微平台”主人。2014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范了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7],高校贯彻落实《规定》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制度保障“微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思政教育工作、宣传工作等领域的健康运行,维护高校信息生态,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8]。

(二)建设“素质过硬,技术一流”的新队伍

众所周知,“微媒体”给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其使用过程中高校如何做到趋利避害,需要高校在队伍建设上下苦工。从目前民办高校从事党建工作的队伍来看,他们对“微媒体”使用贫乏,甚至无人问津。因此,一方面民办高校党组织需转变工作观念,打造具有新媒介素养的党员队伍,对各级党建工作者开展“微媒体”的专门培训会,使其了解“微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会对媒体信息真伪进行快速有效地鉴别。

新时代衍生新事物,新环境创造新人类,民办高校应该掌握“微时代”的特点,顺应年轻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应掌握“微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格调健康的党建教育新平台,拓展教育新阵地,利用“微时代”媒体探索出有效的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新模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新媒介素质、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中坚骨干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9]。

[1]谢庐明.“微”背景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路径[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2]杨立淮,徐百成.“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1(03).

[3]于涛,赵旭,等.“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8).

[4]赵勇.网络“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

[5]高莹.微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8).

[6]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

[7]石长顺,曹霞.即时通信时代的网络规制变革——从“微信十条”谈起[J].编辑之友,2014(10).

[8]骆昭平.“微时代”下高校学生党员创先争优教育机制探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4(04).

[9]李绍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及创新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江南大学,2014(01).

*项目名称:微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模式的探析(项目编号:2015YGH091),项目级别:区局级,项目分类:市教科规划课题。

G

A

1006-0049-(2017)08-0019-02

猜你喜欢
微时代学生党员民办高校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