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

2017-01-31 02:45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宁夏大学本科生意愿

杨 扬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宁夏大学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

杨 扬*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教育部2005年3月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转专业提出明确规定,即“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基于此项规定以及新时期大学本科生的个性化和生涯发展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出台转专业的相关细则。我校2014年最新修订的《宁夏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暂行规定》就详细规定了本科生转专业的基本原则、申请范围与程序、相关学籍管理、学杂费缴纳标准等相关细节。

允许本科生转专业是推进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这一规定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当前我校转专业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诉求,进而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15个专业的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受访学生中理工类300人(占受访学生的60%),文史类150人(占比30%),体育类20人(占比4%),艺术类30人(占比6%);按年级统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150人(均占受访学生的30%),四年级50人(占比10%)。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在规定期限内共回收问卷498份,回收率为99.6%。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为479份,有效率为96.2%,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可以作为研究宁夏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情况的依据。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我校转专业相关规定、转专业的原因、转专业申请条件的看法。问卷中问题的答案采取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全面的收集学生的意见,更加真实的了解学生对我校转专业情况的认识,围绕问卷中的问题,我们还随机选择了20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其中理工类7人,占访谈总数的35%;文史类9人,占比45%;体育类1人,占比5%;艺术类3人,占比15%。按年级划分,一年级6人,占比30%;二年级6人,占比30%;三年级3人,占比15%;四年级5人,占比25%)。

随后,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获得的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

(一)转专业政策满意度方面

本次调查有40.92%的受访者对学校转专业相关政策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36.12%的受访者表示“一般”,15.87%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另有7.0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

从数据来看,我校学生对于转专业相关政策总体满意度一般,说明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是存在必要性的。我校转专业细则中明确规定“已修课程成绩有不及格的,不得转专业”,经进一步访谈发现,学分绩点高的学生转专业的意愿明显低于学分绩点达不到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的学生,这部分学分绩点较低的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转专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9.19%的受访者表示对学校转专业相关政策“非常了解”,15.45%的受访者表示“大概了解”,70.35%的受访者表示“略微了解”,仍有5.01%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了解”。

在这项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学生选择了对政策“略微了解”,进一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在入校伊始的新生入学教育时了解到学校有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存在,但具体什么情况不是很清楚。思考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限于入学教育的时间,不可能将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一一详细解读,只能是大而全的一带而过;二是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专门研读《学生手册》中的相关学籍管理规定或文件,简单翻阅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学籍制度考试,不会深入去了解;三是各学院对于转专业大多“态度暧昧”,不会就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大力宣导;四是专业影响,就读于热门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的学生转专业意愿不明显,相应的就很少去关注转专业的相关政策。而转专业意愿强烈的学生,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就更加深入。

(三)转专业意愿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到大四学生的转专业意愿呈逐年级递减的态势。被试中有10.02%转专业意愿“非常强烈”,8.77%的受访者意愿“比较强烈”,43.84%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37.37%的受访学生表示“从没考虑过转专业”。

我们调查发现,学生转专业的意愿还与其高考填报志愿有关,所学专业为高考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转专业意愿普遍较弱,而被调剂专业的学生意愿会更强烈一些。同时经过访谈我们也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完全出于对自己兴趣的考量,往往是家长为其选择的、能够较为稳妥被高校录取、较“热门”的专业。

(四)转专业的原因分析

据统计,受访者认为选择转专业的原因是,“所转专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占38.41%,“原专业与自身兴趣不符”占37.37%,“非常不满意原专业”占10.23%,“所转专业是本校强项”占7.93%,“其他”占6.05%。

由上述结果可见,大部分学生选择转专业是由于就业前景、自身兴趣以及对原专业的不满。通过进一步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学生进入大学伊始,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谈不上专业认同感,如果在大一,尤其是大一第一学期成绩不够理想,往往会“归罪”于专业不好,导致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思想,进而转专业的意愿高涨。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一点,部分学生转专业的原因是“随波逐流,看到身边同学申请转专业,自己够条件也就申请”,这说明部分学生在面临转专业这样的重大选择时,还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五)对转专业申请条件的看法

有68.68%的受访者对目前我校转专业规定的“全日制本科生,经过一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后方可申请的时间限制表示认同,20.46%的受访者认为转专业的申请时间应该提前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7.93%的受访者认为申请时间在大一入学伊始最为合适,另外有2.92%的受访学生则认为转专业应该有更长的考虑时间,在大二结束后进行比较合适。

我校转专业申请条件中关于学习成绩的规定是,“已修课程成绩有不及格的,不得转专业”。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同此项规定,将近三成学生表示“应该适当提高转专业条件中的成绩要求”。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学校的这一规定在考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个别学生也提出,对于成绩的约束完全不应该有,许多同学就是因为对本专业没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课余时间可能都用来学习其他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了,导致本专业成绩不理想、有挂科,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如果他们能够通过拟转入学院的测试考核,就应该同意他们进入新的专业学习。

在转专业名额限制方面,目前我校相关规定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转专业的名额限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合理,其中建议“转专业学生人数应控制在年级专业人数的15%-20%”的受访者占比最多(41.96%),另有13.15%的受访者表示“不需要名额限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

在拟转入专业接收条件方面,仅有3.97%的受访者表示了解或非常了解拟转入专业的接收条件,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是很清楚。我校转专业暂行规定中规定,学院每年“根据发展规划确定接收的专业、人数和接受要求,上报学生处汇总。经学校转专业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向学生公布”、“接收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考核办法进行选拔,并将考核办法和拟选学生名单报学生处。”但在调查、访谈中,绝大多数受访学生表示并不知道相关专业的“转入门槛”或接收考核办法,在查询了我校门户网站及部分学院网站后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没有相关信息可供学生查询。

三、思考与建议

(一)进一步改革完善学校本科生转专业相关政策是大势所趋

转专业政策的出台是高校调整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体现。我校转专业相关政策在制度化运作期间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没有综合考量学生的兴趣需求,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个性要求。从转专业申请条件上看,我校的转专业申请时间、成绩限制、转专业的名额等都有改革的必要。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调整学业成绩的限制条件,综合考量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和转入专业考核成绩等,择优转接;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专业录取要求的转入考核办法,主动向学生公开;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考虑增加转专业的次数。学校应在综合考虑教学资源配置、专业布局、学生合理需求等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转专业相关政策的改革,政策只有进一步改革完善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跟得上学校总体发展的步伐。

(二)开展生涯规划是避免转专业盲目性、随意性的有效途径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转专业并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生涯的探索阶段,有些甚至还没有生涯意识,这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涯决策。我校虽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必选课程,但绝大多数学生修读该课程的时间是在二年级或三年级,而我校规定的转专业申请时间是在入学一年以后,也就是说,在面临转专业这个重大决策之时,学生还没有系统的生涯观。因此,尽早让学生接触生涯规划课程刻不容缓。学校应在学生大学入校伊始就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介绍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引导学生科学认识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以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将自我认知与所学专业的契合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通过专业探索、职业探索大赛,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专业认同,从而进一步确立生涯目标。

(三)关注转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政策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转专业对于学生来讲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特别关注申请转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情况。申请转专业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要跟踪了解他们的环境适应情况、新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就业情况;第二类是没有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进一步学习的情况以及未能成功转专业对于他们的影响。定期对这两类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学校、学院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渠道,能够真正了解彼此的需求,进而为转专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大学教育科学,2005(6)(总第94期).

[2]雷树祥.高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高教与经济,2007,3,20(1).

[3]刘雄,熊辉.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中华文化论坛,2008.8.

[4]崔岳.高校转专业本科生学习生活的现状与问题——北师大转专业学生的调查.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7(8).

[5]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6]王月红.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杨扬(1984-),女,宁夏大学,专职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任课教师,全球职业规划师(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G

A

1006-0049-(2017)08-0085-02

猜你喜欢
宁夏大学本科生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宁夏大学回应考研压分质疑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speaking fluency within a spok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assroom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A Review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Research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