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夫之的情景论

2017-01-31 02:45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王夫之情景交融景物

汤 婧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浅析王夫之的情景论

汤 婧*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一、情景论的由来与发展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情与景,两者不可分离,它们是文学创作必备的两种因素。情景论是在各个朝代各个文论家的阐述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一)先秦两汉时期

早在先秦就有关于情景关系的深刻的阐释,如儒家的山水比德说。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水本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是客观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但是孔子在它之中倾注了主观的意识与情志,这就将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紧密联系起来了。比德说体现的实际上是一种情与景之间的比喻关系,是一种以自我的精神来观察外界物象的创作方式,是一种站在作家自我的角度来描述外界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魏晋至唐代时期

魏晋时期对情景关系作出了一定的阐释的是陆机的《文赋》,这篇文章涉及到了创作冲动的发生,正文开头说到:“遵四时以叹逝,瞩万物而思纷……”这里把文学创作的冲动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思绪受到自然景物、四季轮换的感染,二是在阅读和品味他人作品时产生的感慨。先秦、汉代的诗论都注重社会政治、社会环境对作家创作的感动与影响,而《文赋》在此之外还着重强调和突出了自然景物对创作主体的情感的触动,这表现了作者对于客观景物的敏感,是在前代文论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突破。

《文赋》还描述了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它提到:“……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文学创作时需要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做到虚心静听,心境澄明,如此才能想的广博而深远,思绪才能顺畅而没有阻碍。这是文学创作前必要的心境,要对涌入心头的客观意象进行各种深入而专注地思索,巧妙地组织修饰成文。这是在创作时把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处理方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指出人的情感会随着四季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它指出外界景物的变换引起了作家的思想与心绪的变化。自然变换,四季轮回,人的感情和思绪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南北朝诗论家钟嵘是情景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的阐述者,他在《诗品序》中说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钟嵘认为,这里的“物”不光是自然景物,还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景象,只有来源于变化不断的自然景象和丰富复杂的社会景象的诗歌创作,才能深刻表达诗人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三)宋明时期

到了宋代,人们对情景关系的论述又有了新的发展,南宋的范晞文明确地把情与景的关系定义为情景交融,他在《对床夜语》中确切提出情与景是相互交融而且不可分割的。宋末方回的《心境记》是一篇论述情景论的较为完整的著作,其中提到“情寓于景”。明代谢榛集中论述了情与景相交融的问题,他指出诗歌必然是要情与景的交互相融的,缺一不可,诗是摹写情景的工具,有“情”融汇其中,诗作的意境深邃而悠长;有“景”来体现,诗作的意境便悠远而宏大。谢榛关于情景关系的论述对王夫之情景论的形成与阐发有着直接的启迪意义和作用。

二、王夫之情景论的主要内涵

情景论在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手中趋于完整化、系统化,他综合、借鉴、发展了前代文论家的思想理论成果,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观点。

(一)情景关系的几种类型

王夫之指出,在诗歌创作中,情与景的关系可以分为几种相应的类型。他在《姜斋诗话》中说到:“……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有情中景,景中情。”在这里,王夫之将情景关系分为了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即情与景相互融合,彼此不分物我的“妙合无垠”状态。王夫之受其他哲学思想中主客认识论的影响,认为“景”是实际存在的客体,“情”是主体的主观性活动,景是客观存在的,但在诗歌创作中,只有通过情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景和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才能完整传神地表现作家的思想和感情。

情景交融的第二种类型是“情中景”,即以抒发情感为主要方面,在创作中带着自己的主观理念来写景,使所描绘的外界景物都体现浓烈的情感色彩和个人的思维心绪。王夫之在他哲学思想中推崇天与人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所以他在论述情景关系时,提倡主体的情对客观的景的能动观照与感知,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人的主体性,注重心与物的融洽,情与景的结合。

第三种类型是“景中情”,相比而言是运用更为普遍的类型。“景中情”以描绘景物为侧重点,用较为客观写实的方法写景,含蓄朦胧地从外界的景物中体现作家的心绪、思维和思想情感。王夫之在心物关系上强调主体能动的感知对认识客观物象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的情景论中,情景二者的相互交融是他最推崇的境界。

(二)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在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方面,王夫之在南北朝文论家钟嵘“直寻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即景会心”的“现量”说。他在《姜斋诗话》中指出:“……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

王夫之所说的“现量”指的是一种不加雕饰、无需推敲的自然真实的艺术境界。钟嵘的“直寻”说主张作家的直接感受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与此相承,王夫之所谓“现量”,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应该是作家的直觉思维的体现,是不需要经过理性的思考、推敲与琢磨的,意境是在灵感迸发下受直觉思维的驱动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它体现的是一种感性,一种内心深处最直接、最原始的感觉,只有在诗歌创作中遵循自我的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才能写出动人的、优秀的作品。

王夫之的情景论受他哲学思想的影响,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辨内涵和唯物辩证主义的色彩。他在前人的论述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创新,对传统诗论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这使得他的情景论与前人相比具有更高的学术价值,王夫之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影响重大的一位文论家。

[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徐炼.古代文学经典新读[M].岳麓书社,2007.

[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汤婧(1993-),女,汉族,江西赣州人,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I

A

1006-0049-(2017)08-0117-01

猜你喜欢
王夫之情景交融景物
情景交融更有效
四时景物皆成趣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写写冬天的景物
心送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心送
心送
论情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