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群体事件下网络舆情的政府监控研究*

2017-01-31 20:56
山西青年 2017年16期
关键词:突发性舆情群体

曾 伟

突发性群体事件下网络舆情的政府监控研究*

曾 伟**

沈阳市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随着新媒体、新通讯的不断发展,现代媒体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网络作为媒体中传播幅度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现代媒体,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是大大提高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几率,也将突发性群体事件进行放大和加速。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成了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突然性群体事件下网络舆情中政府监控做了若干研究。

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监控;沟通

人们对于互联网中各种事件的刺激和发酵所产生行为、情感、认知、倾向就是网络舆情,其特点有复杂性、突然性、感染性、互动性等。网络舆情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如果处理好了,能够有效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如果处理失当,则很容易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政府部门需要建立高效、完善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保障监控系统,便于政府部门及时、正确的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引导,有利于政府建设互联网这一新的治国平台。

一、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的人都在互联网上发表和关注不同的信息,而网络舆情有着便捷性、情绪性、非理性等特点,极其容易进一步发展为社会舆论,影响到社会秩序,对政府部门的正常行政带来极多的不便。根据以往网络舆情的特点,会对突发性群体事件产生以下作用:

(一)极端情绪的推波助澜

互联网上言论观点的发表和转发,不需要进行真实身份的认证,也不需要公布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网民可以很好的转换和隐藏自身的身份,促使其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有着更多的自由性,同时也为网络噪音的产生带来了便利,使得那些虚假和不当的言论观点有了立足的空间。在网络舆情的初期,和网络舆情有了倾向性后,其观点容易更加的极端化,对突发性群体事件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传播的扩大和普及

在以前传统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中,舆情的发起一般在纸媒上,而纸媒又由于其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发行量有限,且传统媒体一般由国家政府控制,事件的报道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修改,对于突发性群体事件往往采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演变并不以政府的意志所改变,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大风场拆迁为例,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和过程甚至不需要地域扩散的传播,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全国甚至国外都能够实时的观看直播,导致突发性群体事件无门槛、无障碍的出现在互联网中,并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二、突发性群体事件下网络舆情中政府监控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中,以电视台、党内报纸、官方新闻网站为首的官方舆论和各种民间媒体在多个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常常会出现观点不同、引导方向不同,甚至民间媒体对官方舆论产生了质疑。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应对过于简单化

在网络舆情的发酵过程中,政府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的干预,把握这个度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对于突发性群体事件信息的监管和引导中,对于信息的公开是不是公开的越多越好、以怎样合理的方式去公开、公开的速度是不是越及时越好,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问题。在事件发生后,政府如何去应对?又用怎样的技巧去应对?是简单的进行辟谣和否认,还是对舆情进行掩盖和封锁。在实际的处理中,还存在政府多个部门口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现象存在。这些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对政府公信力产生巨大的伤害。

(二)网络舆情主动权的丢失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中,政府只有在了解网络舆情传播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及时的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并发现网络舆情传播背后的本质社会矛盾,才能有效的对民众进行有效、理性的沟通。但是现实中,大部分政府已经设立相关的应急处理部门,但是由于其负责和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以及面对突发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合理办法。在网络舆情发生时,难以快速、有效的做出应对。更谈不上对于舆情的预防和预警。这也导致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中主动权的丧失,导致网民的质疑。

(三)未对网络提起足够的重视

在大部分地方政府机构中,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明白网络的重要性,也谈不上将网络作为一个执政平台,导致在网络舆情的初期,舆情没有专人汇集,汇集了也没有专门的人商议决策,虽然有些部门在舆情发展后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但由于背后没有信息支撑,发言也容易被套话、空话、官网所充斥。使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下降,导致了更大的质疑,提升了突发性群体事情的处理难度。

三、如何有效针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

网络舆情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如果政府对其有着足够的重视,网络舆情对于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有着很好的监管和预警作用,通过网络舆情,各级政府可以及时的了解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矛盾,为及时、有效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特点,普通的问题国际化、个人的问题全面化、局部的问题广域化,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则会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

(一)完善应急引导机制

在网络舆情监管体系中,应急引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及时的发现网络舆情,其次要针对网络舆情所反应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心理做出正确的分析,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通畅性,切勿在遇到问题后单纯的用“封锁消息”来解决。政府监管部门一定要做到澄清谣言、信息公开、沟通畅通、解决诉求,典型案例是2017年西安地铁三号线问题电缆事件,在群众极端情绪的不断发酵和猜测中,事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众交通出行安全问题,在互联网上不断的传播,给相关部门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在全面了解事情的基础上,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网络舆论中网名对事件中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公开透明的回答,此次危机很大意义上做到了信息的公开、诉求的解决、谣言的澄清,使矛盾得到了解决。

(二)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平台

微信、微博、BBS这些多样化的网络传统方式,使得原本单一的政府网站上的民意反馈已经完全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部门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现在网络舆情的监控主要采取的web数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于网络上的舆情要及时的采集、汇总、分析、应对,在突发性群体事件网络舆情发酵和发展的过程中,就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让一切不稳定因素消失在襁褓中。

(三)追究机制的建立

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后,有一些人本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境外势力的指示下,蓄意引导网络舆论向着反社会、反政府的方向发展,对群众和政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追究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追究机制的建立不但要对制造虚假信息,挑拨是非,谋划和实施群体事件的网络带头人进行打击和追查,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还要对政府部门中在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后,对于网络舆论不管不顾,或是粗暴的采取封锁消息、掩盖实施的政府决策人进行问责。只有这样网络生态才会和谐化、可控化。

四、总结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事件的初、中、后期,政府部门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掌握舆论的主导权,杜绝谣言的传播,通过公开公正、坦诚沟通的方式解决事件中群众的心理需求,防止小部分极端人群挑拨是非、煽风起火,影响社会大局,从而达到保障社会稳定的目的。

[1]郭倩倩.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及舆论变化[J].新闻与写作,2012(7).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3]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政府媒体危机公关案例回放与点评[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舆情危机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16BGL027)。

D

A

1006-0049-(2017)16-0032-02

**作者简介:曾伟(1984-),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学士学位,沈阳市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法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法律文秘专业速录速记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突发性舆情群体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