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7-02-01 02:30刘丽娜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年11期
关键词:机具规模化机械化

刘丽娜

(辽阳县农业机械学校,辽宁 辽阳 11120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民购买力的提升和经营意识的增强,各地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使机械化在农业节本增效、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展现,推动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装备支撑。但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着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与壮大。

1 当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合作社数量可观但质量差强人意,管理运作普遍不规范

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但申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门槛并不高,有些合作社的成立并不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并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为目的,而是为了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因此,这类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通常是松散型的,即由几家拥有农机的散户构成,享受政策时大家共享,作业服务时各干各的,入社社员仅是名誉上入社,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统一管理的经营体。这类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多,其管理者大多不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管理粗放,不懂规划,随意性很强,虽然制度上墙但形同虚设,根本谈不上科学管理。其成员基本为家庭成员或亲戚街坊,没有固定财务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很不规范。农机驾驶员基本是农民机手出身,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型机具了解不多,接受培训机会较少,普遍重使用而轻保养,导致机具使用寿命缩短和作业成本增加。

1.2 合作社整体实力不强,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种植合作社相比,普遍规模较小,经营收益有限,作业服务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不足。许多合作社也想扩大规模,但自身实力有限、融资渠道偏窄,只能采取一边挣钱一边投入的方法,逐步提高机具保有量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农机专业合作社硬件设施投入明显不足,普遍面临机库用地难问题,导致大型农机具随处乱放,常年风吹日晒雨淋,严重影响机具使用效能和寿命。农村机耕道建设滞后,影响大型机械行走作业。农机化作业后勤保障不力,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不足,维修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维修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机械带病作业,存在诸多农机安全隐患。

1.3 经营方式不灵活,服务领域趋于单一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针对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机械化作业并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方式单一,经营领域狭小。一方面,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时节相对集中,从种到收,从春天到秋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的某个时段,而夏季相对空闲,冬季完全空闲,存在所谓的农机 “半年闲”问题,既没有实现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无法发挥大中型农机的高效作用。另一方面,农机装备数量的增加导致农机作业市场化竞争日渐激烈,跨区作业的收益持续下滑。以玉米机收环节为例,2015年以前每公顷收费在1 200~1 500元,如今每公顷收费只有750多元,作业收入减少近1倍,而且农户的要求越来越高。

1.4 生产费用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低迷,严重影响营机户效益和流转土地积极性

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方式以及各地种植品种、模式、习惯等各不相同,限制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农机与农艺的矛盾时有发生,导致机械化的高效作用难以发挥,增加了作业成本。近年来,跨区作业市场随着机具保有量的增加而逐渐萎缩,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和承包土地成为农机合作社经营的主要方式,这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并带来一定的规模化效益。但从目前看,农产品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生产资料成本只升不降,而土地流转成本却在不断攀升。调查中发现,2018年旱田土地流转成本平均上升150元左右,水田流转土地费用平均上涨200元以上,这种土地流转价格水涨船高的态势,极大地压缩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空间,导致许多合作社放弃了土地流转,只能专心于机械化作业服务。

1.5 土地规模偏小,影响农机合作社作业效率和营机收益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村土地条块分割、零散分布,难以集中管理,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日益突出,不利于大型机械规模化作业。农村土地流转多是自发行为,缺少协调和交易平台,有些合作社与农民虽然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但约束力不强,多数合同是一年一签,土地流转价格随行就市、变化不定,给合作社经营带来负面影响,既不利于保障双方合法权益,又影响着合作社加大土地投入和改良土壤的积极性,导致土地承包者片面追求土地产出和短期利益而忽视土地的保养与保护,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如果某片土地中有一块土地无法顺利流转,就难以达到成方连片,影响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行和大型机械的规模化作业。

2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策

2.1 加大培训力度,推进规范化管理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应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驾驶员等进行阶梯式培训。重点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者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知识水平,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合作社带头人。帮助并督促合作社建章立制,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尤其是规范财务管理,并对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合作社在项目、资金、奖励、政策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组织农机驾驶员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驾驶技术和维修水平,保障机具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2 打造示范典型,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按照十九大要求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并推广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在关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增长的同时,坚持“扶大、扶优、扶强”原则,分区域打造示范典型,辐射带动其他合作社发展壮大。重点培育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使其在农机化生产、跨区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土地流转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带动本地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2.3 规范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

土地规模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没有土地规模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在一家一户土地经营体制下,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这就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既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又要善于做群众工作,使其改变传统的固守土地习惯。依法引导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农田集中到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2.4 加大资金扶持,提高合作社软硬件条件

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为合作社购置急需的大中型农业机械提供政策倾斜。结合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项目、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项目资金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库房建设方面提供土地及资金支持,让农机具不再时时经历风雨。强化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机手提供作业价格、机械供需、油料供应、天气情况等信息,指导农机化作业,引导跨区作业服务有序开展。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推广应用玉米机收、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秸秆还田等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满足农作物生产重要环节机械化生产需要。

[1]高远飞.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97-298.

[2]乔金友,洪魁,郝雨萱,等.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7(11):251-256.

[3]赵鹏飞.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农机科技推广,2008(2):21-22.

[4]施传岳.农机合作组织发展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2013(5):54-56.

猜你喜欢
机具规模化机械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