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利用年限(二)

2017-02-01 03:46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实验室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7年12期
关键词:后备年限日龄

■文/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实验室 敖 翔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 健

母猪的利用年限(二)

■文/四川铁骑力士集团冯光德实验室 敖 翔

西南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何 健

(上接2017年11期《规模养猪》41页)

5 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5.1 肢蹄健康的重要性

肢蹄病是影响年轻母猪被淘汰的第二大重要原因(Boyle等,1998;Engblom 等,2007;Lucia等,2000b),因此,主要影响死淘率。肢蹄不健康导致的母猪经济损失的形式有,认为死淘、临床治疗额外需要的劳动力、兽药成本、降低繁殖性能和部分或全部的尸体废料。肢蹄瑕疵会影响动物福利,因为严重的肢蹄结构问题限制了母猪的采食和饮水,当站立或者行动时的不适、被迫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为(Fernández de Sevilla等,2008)。因此,在伦理上及经济上改善种群中母猪肢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个别的因素与母猪的利用年限和生存相关。Brandt等(1999)报道,胎次在4、5胎的较大骨架的母猪被淘汰的风险较大。Jorgensen(2000a)报道,丹系大白母猪和二元杂母猪的弯膝、后肢孱弱、后肢摇摆与母猪利用年限缩短相关。Grondalen(1974)研究表明,猪有稍弯的飞节比直飞节有更高的步态评分。Fernández de Sevilla等(2008)报道了关于西班牙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的腿部直的或者较弱的飞节。他们表示,在西班牙相同种群中的大白母猪中,极端直飞节的母猪的淘汰风险要高于正常的和稍弯的飞节。在西班牙大白、长白和杜洛克母猪中,与飞节正常或稍弯的母猪相比,飞节过弯的母猪可能会被更早的淘汰。另外,八字形腿在西班牙杜洛克母猪中有较高的淘汰风险。Tarrés等(2006a)报道,在瑞典的大白母猪中,后肢外翻或者蹄趾内弯,都会增加被淘汰的风险。Fernández de Sevilla等(2009a)分析表明,从西班牙杜洛克母猪中收集到的数据存在竞争风险。他们表示,肢蹄结构和母猪的死亡率不相关,但是,与拥有健康肢蹄的母猪相比,肢蹄结构不是最佳的母猪,其繁殖性能较差的风险升高,另外,肢蹄结构的恶化与年龄有关(Fernández de Sevilla 等,2009b)。

对后备母猪的肢蹄结构进行甄选是预防肢蹄病的重要方法。Tiranti和Morrison(2006)检测了961头后备母猪肢蹄结构(包括前肢和后肢)1年。他们表示,后肢结构变弱时,后备母猪因肢蹄病被淘汰的风险增加。Grindflek和Sehested(1996)证实,母猪站立时的后肢位置靠前,其利用年限较短。另外,Tiranti和Morrison(2006)发现的结果与Jorgensen(2000b)报道的一致,这些特点与后备母猪6个月龄时的肢蹄病有关。选育时,后备母猪不合格的肢蹄结构评分,在以后的种群中,因为腿弱被淘汰或者安乐死的风险较高。选育肢蹄结构可能会使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因为增加了母猪的利用年限,并随之使其生产能力增强(Tiranti和 Morrison,2006)。

在种群中,至少一个蹄趾(也可以叫爪)损伤的母猪是比较普遍的,高达100%(Anil等,2007;Calderón Díaz等,2013;Dewey等,1993;Pluym等,2011)。在蹄部负重表面的损伤很敏感,最严重(Brooks等,1977),因为可能会感染病菌,进而影响到关节(Anil等,2007;Zoric等,2004)。母猪最普遍的蹄趾损伤包括蹄壁和白线裂缝、蹄趾过长和趾腐烂(Anil等,2007;KilBride等,2010;Kirk等,2005)。蹄趾损伤会缩短母猪的利用年限和降低繁殖性能。在西班牙长白和杜洛克母猪中发生了不正常的死淘率增加(Fernández de Sevilla等,2008)。Fitzgerald等 (2012)报道蹄壁裂缝的母猪每窝的断奶仔猪数少,蹄趾过长的母猪的每窝断奶仔猪窝重较轻。蹄趾损伤是引起肢蹄病的一个原因(Anil等,2007;Dewey等,1993;Pluym等,2011)。尽管温和型损伤的母猪表现不出疼痛,但严重的蹄趾损伤会疼痛并引起腿瘸(Deen,2009)。5%~10%的肢蹄病是因蹄趾引起(Dewey等,1993),但一般这个区域的损伤不易被观察到。蹄趾损伤引起肢蹄病依赖于损伤部位(Anil等,2007)和严重程度(Gjein和Larssen,1995;Heinonen等,2006)。

5.2 后备母猪发育的重要性

5.2.1 配种时的体况 配种时的后备母猪体况(背膘厚、腰深和体重)会影响母猪的利用年限。后备母猪需要培养良好的体况,以便延长生产寿命。后备母猪发育的关键是降低蛋白沉积、增加脂肪、矿物质和其他可被利用的营养物质的储备,以便在哺乳期时营养摄入不足时使用(Stalder等,2007b)。为了母猪一生中获得最大程度的仔猪出生成活数,后备母猪必须达到最低限度的背膘厚。Brisbane和Chenais(1996)报道,与瘦弱的(背膘厚<10mm)后备母猪相比,背膘厚度>18mm时,母猪在第4胎次前留在种群中的几率增加了10%。Yang等(1989)表示,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体重应达到125kg,背膘厚度至少13mm。另一方面,Tarrés等(2006b)报道,在生长阶段最后,背膘厚度<16mm,母猪第3次分娩后的淘汰风险增加,主要是较差的生产能力。母猪首次分娩时的背膘厚>19mm时,其被淘汰的风险显著增加。另外,首次分娩时,母猪的背膘厚低于15mm,腰深小于40mm,与被淘汰的风险增加有关,主要是因为肢蹄病。Geiger等(1999)发现,分娩时背膘厚度<18mm时,母猪的死亡率升高。Challinor等(1996)报道,母猪平均体重为150kg时,与背膘厚度14~16mm的母猪相比,背膘厚度为18~22mm的母猪,5胎次以上的仔猪数平均多出7.2。然而,Rozeboom等(1996)表示,母猪初情或第2次发情时,与背膘厚度稍大的(多0.48mm)相比,背膘厚度较小(如12.5mm)对母猪的利用年限没有负面影响。

5.2.2 初情日龄和首次分娩日龄 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越早,母猪利用年限或者繁殖性能都会改善,这是在养猪生产者普遍认同的。Chapman等(1978)发现,选育初情日龄和妊娠早的母猪可以提高繁殖性能。Young和King(1981)支持这一观点,第1个发情期和第3个发情期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出生仔猪存活数、断奶仔猪数、断奶发情间隔的差异在第1窝和第2窝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母猪到第3次发情时,大概要额外消耗105kg饲料,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相似的是,Holder等(1995)报道,当初情日龄提前11d时,母猪到达第5胎次的比例比之前高(58.8%vs.39.4%),尽管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报道与Brooks和Smith(1980)的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他表示,160日龄和200日龄初次发情的母猪,从第1胎到第5胎的出生仔猪数和初生重以及到达第5胎的母猪数没有显著差异。MacLean等(2001)报道,初情日龄在155~174d、174~195d或者大于195d的母猪之间的总出生仔猪数没有差异。另外,Patterson等(2010)表示,初情日龄和后备母猪一直留存到第3次分娩之间没有相关性,MacPherson等(1977)表示,后备母猪第1、第2次或者第3次发情配种,在3胎次产的总仔猪数没有差异。

较早的妊娠或者分娩日龄,和预期的较长的利用年限相关(Le Cozler等,1998;Saito等,2011), 但 是也和第1胎次较少的仔猪数相关(Le Cozler等,1998;Saito等,2011;Schukken等,1994;Serenius等,2008;Tummaruk等,2001)。不成熟的后备母猪不应该用来育种,根据Schukken等(1994)报道,首次妊娠合适的时间是200~220日龄。相似的,Serenius和Stalder(2007)报道,后备母猪的选育时间为200~210日龄。然而,Babot等(2003)报道,与母猪在210~240日龄之前或者之后配种相比,当母猪221~240日龄第1次配种时,有较长的利用年限和繁殖寿命。Schukken等(1994)报道,后备母猪在220日龄之后配种明显缩短了其繁殖寿命,但是当比较窝仔数和种群寿命时,母猪产生的经济效益时不受首次怀孕时间的影响。

Hoge和Bates(2011)研究北美大白母猪的利用年限和终生生产力的措施,推断无论是利用年限还是终生生产力,首次分娩日龄较早显著降低了母猪被淘汰的风险。与之一致的是,分娩日龄较早是增强生命力的一个因素(Fernández de Sevilla等,2008、2009a;Holder等,1995;Serenius和 Stalder,2004、2007 ;Yazdi等,2000a、2000b)。据Knauer等 (2010)报道,初情日龄和首次分娩日龄(分别在208和353日龄)的母猪达到第4胎次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Rozeboom等(1996)发现首次生产的日龄和到达第3胎次的能力,初生重,第1、2、3胎次的断奶数等之间没有相关性。然而,与之类似的报道表明,母猪首次生产日龄增加,导致第1、2等胎次的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增加。研究报道,澳大利亚的大白和长白母猪,在43周龄前或60周龄后首次分娩增加了被淘汰的风险(Mészáros等,2010)。

5.2.3 母猪利用年限的营养需求 营养可能是通过降低氨基酸的摄入降低瘦肉脂肪比率和增加对骨骼和其他组织的发育至关重要的每日需求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影响母猪的利用年限(Kitt,2010)。矿物质的补充对母猪蹄趾的软硬组织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钙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增加骨骼强度和保持结构完整。磷是组成骨的必需元素,促进骨骼矿化(Crenshaw,2001)。镁提高骨骼的强度和完整度,也是神经冲动传递所需的物质(Patience和Zijlstra,2001)。微量元素(如锌、铜和锰)是动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所必需的。在适合的药理浓度范围内添加铜,可以促进生 长 (125~250mg/kg;Barber等,1957)。锰是动物生长和多产必需的(Underwood和Suttle,1999),并且在骨骼和器官生成中起重要作用。锌是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活动必需的(Hill和Spears,2001)。锌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抗体水平下降和其他亏损(Richards等,2010)。日粮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对骨、关节软骨和角的质量是不利的(Van Riet等,2013)。动物日粮中缺乏钙和磷会导致跛足、步态缓慢、自发性骨折和瘫痪(Crenshaw,2001)。锰的缺乏的标志是动物不愿站立、关节软弱和平衡力丧失 (McDowell,1992)。锰缺乏导致骨骼异常,包括短而厚的前肢、弯而弓的前肢和副关节肿大(Plumlee等,1956)。另外,日粮中钙磷水平会影响繁殖失败,从而影响母猪的利用年限(Arthur等,1983;Koketsu等,1996;Kornegay等,1984)。其他的矿物质元素也有利于母猪的利用年限和组织特性。Hagen等(2000)表示,铬的提供有利于母猪的多产。然而,Crenshaw(2003)指出,通过日粮措施操纵骨矿化造成的跛足引起的死亡率降低是行不通的。Mahan和Newton(1995)表示,与妊娠的后备母猪相比,已经完成3胎剩余的母猪体内的矿物质成分减少。这些研究表明,多数在母猪完成3胎次后减少的重要矿物质是改、磷、镁、钾、钠和锌。因此,后备母猪的日粮中,钙、磷、铜和锌的浓度应该高于育肥猪(NRC,2012),以便防止在哺乳期矿物质过度减少引发肢蹄病(Whitney和Masker,2010)。

6 圈舍对母猪利用年限的影响

6.1 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空间需求

对种猪空间需求的建议很少,给母猪提供的空间大很多是依赖顾客的认知,而不是科学知识。欧盟国家已经正式确立了饲养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饲养空间分别是1.64m2和2.25m2,可增加10%的面积,但不可多于6m2,相似的,在群体40或者多于40头母猪时,可减少10%的面积。这些规定是为了保障动物福利。

从产业角度考虑,母猪的空间需求对繁殖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Ford和Teague(1978)发现,在减少母猪50%或70%的空间后,与正常空间的母猪相比,后备母猪的初情日龄并没有不同。正常空间的后备母猪占0.37m2,体重增加13.6kg,空间随之增加0.09m2。Cronin等(1983)观察到,在大群中,每头后备母猪的空间少于0.9m2时,初情期后未被观察到发情的母猪增加了4.2%。Young等(2008)表示,在饲养时期,后备母猪占1.13m2和0.07m2的空间,对其3胎次以上的总产仔数和淘汰率没有影响;尽管给予后备母猪更大的空间,可能会使初情日龄提前。在Kuhlers等(1985)的研究中,与在培育期占0.62m2空间的后备母猪相比,占1.25m2的空间的后备母猪分娩窝重更大、仔猪成活率更高。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需要谨慎对待,因为空间限制是通过群体大小的变小确定的。

为了评价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空间效果,生理测定是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的指标。Hemsworth等(1986)观察到,在减少空间面积(1m2、2m2或3m2)时,后备母猪应激反应慢,Barnett等(1992)记录,与混群后占2m2空间面积的后备母猪相比,混群后占1m2空间面积的后备母猪皮质醇浓度升高,在重组21d后,免疫系统受损。

6.2 妊娠母猪的圈舍和利用年限

猪的圈舍系统必需满足动物和生产者的要求。在设计妊娠母猪的圈舍时,生产能力、管理、福利、健康和经济是主要的考虑标准(Den Hartog等,1993)。圈舍可以分为个体的(范围、妊娠位)和群体的。不同的群居圈舍系统基础于饲喂系统,并包括动态或者静态的群体。对比群体和个体圈舍对母猪的不同特性能影响母猪的利用年限,包括外伤和伤害(跛足、肩伤、阴户咬伤等)、日常管理(工作条件、母猪护理)、健康(交叉感染、新的感染、运动等)、营养、福利和其他因素(Stalder等,2007a)。

Bates等(2003)报道,妊娠期在电子饲喂系统下的母猪,在群体和单栏圈舍饲养,其断奶至发情间隔没有差异。然而,群体圈养的母猪断奶后7d内发情的比例是72%,单栏饲养的母猪仅68.4%。群体圈养母猪的分娩率(94.3%)也高于单栏圈养(89.4%)。Backus等(1997)报道,哺乳期单栏圈养的母猪断奶后再发情的间隔天数少于群体圈养的,然而,两组母猪的出生仔猪成活率是相似的(单栏圈养的10.9头vs.群体圈养的11头)。Barbari(2000)表示,群体圈养的母猪分娩率低于单栏的。断奶后不发情的母猪常常被淘汰,所以它们的生产寿命缩短,随之缩短了利用年限。

在妊娠期,单栏饲养和定位栏饲养母猪的死亡率是相对的。Abiven等(1998)表明,与定位栏的母猪相比,单栏饲养的母猪在妊娠期有更大的风险和死亡率。另一方面,D'Allaire等(1992)报道,与定位栏的母猪相比,单栏饲养的母猪在妊娠期更不容易死亡。Stone(1981)和Friendship等(1986)都报道,妊娠期母猪无论是单栏饲养还是定位栏饲养,都没有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群体圈舍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移动的空间和相应的运动,因此增加了肌肉重量,可能提高母猪的灵敏性(Marchant和Broom,1996)。然而,群体圈舍也显示了其他的挑战,如母猪间的层次交互和侵犯,而且造成更多的肢蹄患病(Backus等,1997;Kroneman等,1993)。另外,群养母猪的经历对它们的运动系统要求较高(Kroneman等,1993),因为它们必须争夺资源,如饲料和住所(Muirhead,1983)。对群养和单栏饲养母猪的运动系统的研究表明,与单栏饲养的母猪相比,群养母猪没有铺垫存在更多的运动问题(Anil等,2005;Backus等,1997;Harris等,2006;Kroneman等,1993;Pluym 等,2011)。 研 究表明,多妊娠期96%的群养母猪和80%的定位栏饲养母猪至少有1个蹄趾有问题。(Anil等,2007;Enokida等,2011;Gjein和Larssen,1995;Grégoire等,2013;Pluym 等,2011)。Olsson 和 Svendsen(2002)报道,母猪在坚硬的伴有部分混凝土板条的混凝土地板面和伴有部分塑料板条的混凝土地面的群养圈舍中,对蹄趾造成的损伤没有差异。Smith和Robertson(1971)报道,在板条地面群养的母猪妊娠期死淘率过高。D'Allaire等(1989)发现,与在固体地面群养的母猪相比,在全部或部分板条地面群养的母猪,妊娠期年死淘率较高。MAFF(1981)报道,当肢蹄损伤发生在皮肤干燥的母猪时,饲养在固体或者有漏缝地面之间没有差异。

地面质量和母猪肢蹄损伤、因跛足而死淘相关(Barnett等,2001)。在自然条件下,地面常常是软而潮湿的(Heinonen等,2006)。然而,猪生产中的地面类型多是有铺垫或者没有铺垫的坚硬地面。地面不应该是残缺的、恶化的,而是需要特别维护的(Baxter和 Mitchell,1977;Peet,1983)。另外,母猪用的地面应最大可能地减少母猪的不适合伤害,给它们提供在干燥和湿润条件下安全的活动的机会(Cowin,1978)。更多的是,地面应该给猪提供可以正常行走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降低滑到和受伤的可能性,强迫或改变它们的步态(Von Wachenfelt等,2008)。较少的摩擦可以引起滑倒和受伤(McKee和Dumelow,1995)。当母猪趴卧在地面时,坚硬的地面会使母猪的腿青肿。过度磨损的地面会导致母猪蹄趾损伤,而不够磨损的地面会使母猪蹄趾过长(McKee和Dumelow,1995)。

固体混凝土地面与跛足和蹄趾损伤有关(Webb和Nilsson,1983),因为地面粗糙和磨损导致从趾到角被切除(Zoric等,2008)。另外,长时间在混凝土地面站立会增加蹄趾的压力(Hinterhofer等,2006),并刺激真皮。与饲养在固体混凝土地面的母猪相比,饲养在板条混凝土地面的母猪跛足的风险增高(Heinonen等,2006;Nakano等,1981)。板条地面对动物来说是一个挑战(KilBride等,2009)。Heinonen等(2006)记录在21个芬兰种群的846头跛足经产和后备母猪,表示在板条地面饲养的母猪是饲养在固体地面的母猪患跛足的2倍,患严重跛足的3.7倍。

铺垫可能会带来另一种情况,母猪间的侵略行为的发生。尽管普遍并没有减少母猪间的争斗,但是减少了与之相关的患腿病的风险(Spoolder等,2009)。Heinonen等(2006)发现,与固体混凝土和部分板条混凝土地面上饲养的母猪相比,有稻草和较深铺垫的地面上饲养的母猪蹄趾损伤减少。Andersen和Bøe(1999)报道,与饲养在混凝土地面的母猪相比,种猪饲养在铺垫的地面上,运动问题的评分较少。Christensen等(1995)也表示稻草铺垫防止胃肠道功能紊乱。然而,尽管固体地面可以给母猪提供有利的方面,例如提供被褥,也存在一些不利。这些包括较高的生产成本、导致爪角孱弱的滞留湿度和板条地面和液体废料处理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性(Tuyttens,2005)。另一个不利是一些铺垫可能对卫生问题和疾病扩散的负面影响。

7 疾病对母猪利用年限的影响

在农业科学中,关于疾病对母猪利用年限影响的研究并不多。Sanz等(2002)报道,85%的母猪因增生性肠炎死亡,16.6%的母猪因尿路感染(膀胱炎或者肾炎)死亡;9.2%的母猪因支气管肺炎或胸膜肺炎死亡。然而,作者并没有报道,是否特定胎次的母猪因这些病而存在的较高的死亡风险。Pijoan(1986)发现,在成年母猪中,因肺炎造成的死亡是罕见的,所占比例不会超过5%。

肠炎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S)、腹泻(PEV)、母猪流感(H3N2)、慢性猪丹毒、急性出血回肠炎和一些其他的疾病,已经在种猪群中变得普遍(Loula,2000;Stalder等,2004)。这些疾病对母猪生长寿命有不利的影响,因为一些病原体会频繁导致母猪流产,生产者必须考虑是否淘汰这些母猪。

8 季节对母猪利用年限的影响

很多猪生产者们发现季节变化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有影响。Peltoniemi等(1999)报道,不论在何种圈舍中,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的的返情率、分娩率、日龄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然而,Hurtgen和Leman(1980)发现,与群羊系统相比,妊娠期母猪在单栏中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比较小。Love等(1993)报道,妊娠期单栏饲养的母猪,其分娩率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相反的,Thacker(2002)报道,群体饲养母猪的季节性不孕率高于定位栏饲养的。季节变化导致利用年限的问题或者是在一年中特定的时候,淘汰率和死亡率增加(Stalder等,2007b)。

高温导致泌乳期母猪食欲、产奶性能和体组织贮备下降(Prunier等,1997)。相似的,Koketsu和Dial(1997)报道,与其他季节相比,在夏季分娩的母猪,窝重小、断奶发情间隔长。这些因素可能在延迟发情和增加因典型发生在高温条件断奶后繁殖失败而淘汰母猪中起作用。

一些研究报道,温度升高的几个月中,母猪的死亡比较频繁(Chagnon等,1991;Deen和 Xue,1999;Engblom 等,2008;Koketsu,2000)。Chagnon等(1991)报道,1/3的母猪死亡发生在6月和8月,Sanz等(2007)也表示,温度高于32℃会引起母猪死亡。Jones(1967、1968)观察发现,超过55%的母猪在冬季的几个月死亡。因此,通过降温或升温改变室温的管理对减少母猪的死亡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生产者们也不应该忽略人或者工作者对母猪利用年限的影响(Thacker,2002)。当工作人员休假而造成没有经验的人员承担更多管理母猪任务的猪场,在夏季母猪死亡翻倍。反过来这也可以解释这几个月里发生问题的一部分。

9 人/管理或者饲养技能对母猪利用年限的影响

猪场中被雇佣者的管理经验和饲养技能也是影响母猪死淘率的部分原因。Castro和Piva(1999)表示,管理和人的资源在现代化母猪养殖中所有的生产方面起重要作用。另外,英国(2002)指出好的饲养技能对母猪福利和生产力的重要性。劳动力缺乏,特别是技能、知识、有经验的劳动者会导致治疗和管理不足,引起母猪死亡和淘汰率增加(Loula,2000;Young和 Aherne,2005)。Loula(2000)研究表明,发现母猪疾病或者受伤的标志是减少母猪死亡的重要因素,至少在淘汰和安乐死时,员工可以决定是否淘汰这头母猪(Engblom等,2008)。因此,对员工适当的培训计划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没有生产经验的员工,为了发展观察细节技能和对成功的母猪手术的细节关注要求(Stalder等,2007a)。

大量的研究表明,母猪的死亡率和母猪的平均存栏有关系(Abiven等,1998;Anil等,2003;Christensen等,1995;Koketsu,2000)。一对一的观察很难做到,因此,动物受伤、生病或者体重减轻都不是较早被发现的。大猪场中另一个比较难的是排除和控制疾病,因为后备母猪比小猪场更换的频繁(Koketsu,2000)。另外,强调输出会导致存栏过度(Loula,2000),会引起动物过度拥挤,受伤和病弱动物的有效空间不足(Young和 Aherne,2005)。

10 结论

母猪利用年限较短可能会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动物福利产生不利影响。农业科学中涉及到母猪利用年限的经济效益和被淘汰的原因是很广泛的,如营养、管理经验。特别强调的是,选育的后备母猪应该拥有合适的肢蹄条件,在安排更换后备母猪时,增加它们留在种群中的可能性,一直到赚回它们的生产成本。更多的是,生产者应该关注培养和改善在猪场日常工作的员工良好的饲养技能。动物福利以及管理不善会导致母猪死淘率升高。■

(全文完)

猜你喜欢
后备年限日龄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蛋鸡合理投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