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2017-02-01 16:45张嘉薇
山西青年 2017年23期
关键词:价值观互联网+核心

张嘉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620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张嘉薇*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这种新的社会形态使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深度的融合。“互联网+”在提升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阶段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路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从传统的单一连接模式向全面发散连接模式转变。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阶段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路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从近年来教育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主流、价值观念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高。但也不难发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度越来越高,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遇到了挑战,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1.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网络信息的来源、发布以及传播等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监控难度增大。大学生正处于渴望信息和掌握时代最新动态的年龄,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

2.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更加实用。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受到了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法则使利己主义开始膨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忽略道德约束,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信息广泛传播,助长了大学生的浮躁心理,很多大学生开始盲目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

3.高校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凸显矛盾。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存在很多问题,信息多样性背后鱼龙混杂的现象日益突出,网络信息缺乏足够监控,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西方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利己主义价值观等各类价值观冲突不断,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选择和价值思维方式还未定型,这些信息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使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凸显。

(二)“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1.“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给带来的机遇

(1)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野。“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中的“+”是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主要形态,互联网教育也成为了新业态,这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宽了视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终端产品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可能。

(2)推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输信息,这种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育效果不明显,也不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互联网+”时代使双向多向互动模式成为可能,通过分析海量数据,注重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与大学生生活更加贴近,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各类网络平台、社区、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客户端的运用使人与人的交流无处不在,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让学生更容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开放的沟通把握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给带来的挑战

(1)互联网传播的去中心化特点弱化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无法拥有一个绝对的中心,这也使得各类网络文化和人们的网络行为都具有相互平等的地位。这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与我们具有主导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矛盾,使大学生在接受相关价值观教育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建构方式。

(2)网络语言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感。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它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但网络语言的多变性、不规范性与传统的规范、严肃的话语体系形成反差,尤其是一些不太文明的网络语言的流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出挑战。

(3)互联网灰色信息的传播加剧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和开放性,为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温床,多元的价值观、社会思潮等通过网络的多种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这些内容往往制作精良,吸引眼球,使大学生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不利于其主导价值观的形成。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遵循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原则

面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的特征,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要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打破原有的教育方式,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符合社会形势和大学生特点,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把主导教育内容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和需求相结合,以当前社会环境为背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例如:微博的话题讨论、微信的小程序、各类具有学校特色的app等,积极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引导,在多样化的价值环境中,学会理性批判和继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个人的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拓展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教育途径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的主渠道作用,推动专业课思政化建设,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一方面,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大思政模式;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主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开辟新的阵地,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建设贴近大学生,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各类网络平台。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基础上,搭建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发寓教于乐的程序软件,利用网络公司的优势将新媒体教育方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实现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与此同时,利用各类平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免疫力。

第三,健全校园网络的舆情研判机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引领作用。高校中可以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网络舆情,提高应对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也可以向一些专业研究和咨询机构提出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的诉求,听取他们对相关决策的意见参考。通过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研判,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针对出现的问题适时开展评论和引导,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以此为契机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媒介素养,努力培养一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平等互动的新主体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互动的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高校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抓好广大教职工队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

(四)营造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第一,要完善相关领域法律建设,加强网络监管。目前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互联网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管控,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将会对保护网络合法权益,维护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注意满足大学生需求,保障学生使用网络的权益,提供应有的网络设施服务。

第二,做好监控引导工作,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完善学校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监控,重视校园媒体建设,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建设,充分利用这一“隐形课程”发挥教育能量,通过无形的手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传递校园正能量,让网络成为课堂的延伸。

第三,加大文明上网宣传力度,通过学生喜爱的媒体平台和网络传播模式营造良好网络文化生态环境,净化高校网络空间,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网络习惯。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推动校园网络的有序建设。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 / video / 2016-12 / 08 / c_129396411.htm.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N].人民日报,2014-05-05.

[3]陈茜,袁启,李里程.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创新途径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2:61-64.

[4]祝小迁.“互联网+”视角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64-68.

[5]郭彦懿.“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5,5:42-44.

[6]赵博,纪乃旺,云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4:48-50.

[7]冷红林.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14.

[8]刘美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

张嘉薇(1986-),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G

A

1006-0049-(2017)23-0077-02

猜你喜欢
价值观互联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