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 潮起岭南(连载三十八)

2017-02-02 05:04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李磊
海洋与渔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越国北江徐闻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李磊/文

夜郎道,由巴蜀至夜郎,由中郎将唐蒙所开五尺道相通,由夜郎国入牂牁江(北楚江)南下至天峨(广西)牂牁江(红水河)至巴马(为温水)至来宾与黔江合为潭水,入武宜、在郁林郡的桂平入郁水,而后南下至番禺。

上述是我大军南下伐越可选用的五条便利之道。另有六泷道也称武水道,可由桂阳郡的临武入武水,下乐昌后而汇入溱水。可作为大军南下的备选通道。”

溱水(也称北江)是珠江水域的一条重要河流,源于江西信丰石溪湾,主流浈水在韶关与武水回合后南下而称为溱水(北江)。流经曲江、英德、清新、清城至三水境内与西江汇交,全长468公里。在清远境内,沿途有滃江、连江等河流注入,形成面积广大的径流网络,是沿途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河。

在秦汉以前,北江称为“肆水”这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有明确的记载,应该是它最早的称谓。《山海经·海内东经》载:“肆水出临晋(武)西南,而东南注海,入番禺西。”肆者,恣意,放纵之意也。这是以水流情状为依据所取的动态河名。两汉时期,番禺(广州)虽已成为南海郡的首府,但其时粤北大部分县地却属治所在今湖南郴州的桂阳郡管辖,与广州不同郡。这段时间,北江除了仍称肆水外,又多了一个名字,叫“溱水”。溱有众多、繁盛之意,以此字取名,可能是赞誉北江水源丰沛。元鼎五年夏,南越国吕嘉丞相反叛,武帝派五路大军征发南越的其中一路,(其它四路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而至。)由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的一路,便夺横浦,下浈水而入溱水,后一路斩关夺将,最终与伏波将军会师与番禺城下。

至两晋以后,北江除拥有溱水这个正名外又多了一个“始兴大江”的俗名,同时“北江”之名也开始问世。这是因为进入两晋时期,粤北设立了统一的行政区——始兴郡,大致辖今韶关、清远两市镇,北江作为郡内的一条主要河流,由粤北先民取郡名作其名,后来自从西晋开始,始兴郡正式划归广州管辖,以广州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得以形成,北江位于广州北部,广府人也就自然而然地以“北江”之名称呼它。

连江是北江水系最大的一条支流,故有小北江之称。故称洭水、又名湟川、湟水。这些称谓在古文献和古诗文中都能见到。如《水经注》就以洭水作条目,称“卢溪水,东南流经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汉书·南粤》篇载:“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古桂阳县境置连州始于隋开皇九年(508年),遂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今连阳四县。连江之名大概产生于唐代,并逐步叫开来。但它正式取代原来的古老水名,恐怕也是明清时期的事情了。

在简要介绍南越国地形和兵力出击路线后,杨仆接着禀报说:“番禺之战,必将是一场苦战,最坏的结局可能会是番禺城被焚。如此一来,皇上须考虑的是,未来大汉对海外联系的出海口岸将置于何处。”

武帝说:“杨都尉考虑颇为周全。朕派你二下象郡探查,不知可有献策。”

杨仆禀报说:“回禀皇上。前番为征伐南越做准备,吾皇派遣臣南下象郡,侦察与熟悉战场地形时,臣下偶尔获知,我大汉陆域版图最南方,有一谓徐闻的港湾,此港湾水域辽阔,清澈见底,可泊近千艘高大楼船,是理想的对海外贸易进出口岸。在其海峡对面二、三十里处,是珠崖大岛。在其港口外有着三个小岛名曰‘三墩石’,可做为该港遮风避浪的天然屏障,出得此港可沿珠崖岛西侧与我大汉象郡东侧之间海域‘北部湾’南下,即可直达南洋诸国。”

武帝关注地问道:“这出海口是有了。可是此处毕竟离中原地区较远,物流转运要多费些周折,如筹措不当,会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到头来必会遭自然遗弃。如能有些就便之处作中转枢纽之地,这不仅可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带动沿途周边地区的商贸经济繁荣。”

杨仆道:“启禀陛下。若从中原地区达此良港,可在其中途设置中转港,而后再进行集散分流。这中转之地有两处可做选择:一是苍梧,它是汇漓水和郁水之地;二可设置在漓水、郁水与贺水汇合处的封中。将其作为转运枢纽港来经营。将南来北往之货物,在此地集中与分流,即可大大带动其周边区域发展。在此处不但有多条水路北来西去,还有三条水路,可直接通达徐闻良港。”

武帝追问说:“若依你之见,这两处地域究竟以那一处作为商贸中转地更为有利。”

杨仆回答:“以臣愚见,中转地的设置,当以在苍梧之东约二十里地的郁水与贺水汇流处为上。可在此地置一府治治所,其便利主要在于此地是位于中原地区,越五岭而进入南越的中心地带,汇郁水(浔江)、漓水与贺江于此地,水路发达,陆路便利。西可控西南各小国:东可牵制东瓯、闽越地区:居中可把握南越各地区之全局;往南,可直下大洋,拓展海外贸易市场。实为控制南越大地的战略咽喉地域。控之利在长远,弃之失地万余里。”

武帝问说:“好。杨都尉,你再将这下游可通达徐闻的各条水路,向各位大臣详细描述一下。”

杨仆于是更为详细地汇报说:“若在此地设府治,南下进入徐闻港,有三条便利水路可行。其中,第一条水路,可溯郁水(浔江)西上,过漓水关至藤县(今广西)而入北流江,而后过容县、玉林而入南流江,再过博白入合浦,再由合浦入海,走海路转赴徐闻;其二,从此处顺流而下,至德庆的南江口入南江,而后入罗定江,进入信宜后,转入鉴江,在鉴江顺流而下,过高州、吴川,于吴川黄坡入海,沿雷州半岛南下进琼州海峡,而达徐闻;,其三,即可顺西江东进,直达番禺,而后南下进入伶仃洋,出海口沿南越南部岸线西进,可直达雷州之徐闻。此地,乃天赐我大汉经营海外贸易市场的战略之要地是也。”

武帝颇为满意地说:“杨都尉,两次入越探查,多次遇险,路途艰难,看来此番功夫没有白费,实在是可敬可佩。既然已经让你费了些口舌将南越地形地势作了简要介绍,不妨再请你杨都尉将南越国的总体情况,再向在座的各位大臣们述说一番。”

杨仆道:“臣遵旨。据臣了解,这番禺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俗谓之任嚣城,其规模并不大(大约在今广州仓边路以西一带,靠近甘溪水道)。后赵佗取得南越政权后,将任嚣城扩大为周围十里的都城。都城位于越秀山麓的南侧,这里依山傍水。其北背靠越秀山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面对漓水下游宽阔水域,有其多条流域在此环绕,其水面开阔,咸潮可上溯至此,便于大规模水军在此展开作战,水上交通十分便利;都城内地势高于周边地区,且较为平坦,地基稳固,易于大军驻扎和百姓安居;背倚越秀,水源充足易于取水,又可免遭南方多雨季节的山洪之患,是理想的建都之地。

南越国定都番禺后,这里很快就成为南越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背负白云山,濒临南海,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四通八达、南北纵横的东、西、北江水路及其支流,可以将承载百千吨的物资,通过船舶快速运达南越国各地和周边番国地区。番禺建都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这里做为民间对外贸易港湾,与南洋各国从事海外易货交易,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南洋的乳香、象牙、龟类、贝壳、香料、银盒及金花泡饰等,源源不断地从海外进入此处,再由此处转口流入内陆中原地区。

为了加强对内部的统治和对北方的防御,赵佗称王后,筑起了一道东西长达千里的边防线。这条防线东起闽粤交界处南越蒲葵关,到大庾岭横浦关,阳山关,乐昌赵佗城,连州关防,历桂岭到广西兴安的严关,秦关,(严关位于兴安县城以西约9公里的灵渠南渠西岸,是湖南进入广西的咽喉要地)。秦关位于兴安县城西南25公里处大榕江与灵渠汇合的三角洲上,离严关约十余公里)。其一线防御的关、城互为犄角,与岭南内侧的第二道防线遥相呼应,这就为南越筑起了一道较为严密的军事防线,具备了与中原大汉军队抗衡的边防要塞军事力量。”

武帝慷慨陈词地说:“好。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都有赖于祖先的赐予。弃之,愧对祖先,且会遭后世唾骂。朕不仅要做守成之人,也要做开疆拓土的先烈。各位大臣听了,朕决定,立即征召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择时从杨都尉推荐的五条水路南下,征伐南越国的叛乱,维权我大汉的大好河山。”

于是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汉武帝刘彻令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从桂阳郡(郴州地区)出发,出骑田岭,下湟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豫章郡(南昌地区)出发,下横浦,从江西入南雄。这两路人马取北江而下,直捣番禺,为五路大军的主力:原归顺汉朝被封为侯的两名南粤人,归义侯郑严、田甲为戈船和下濑将军,分别从零陵(湖南零陵)郡出发,一下离水,一下贺水抵苍梧和封中,取道郁水而后入溱水,直逼番禺城下;以驰义侯何遗率巴郡(重庆)、蜀郡(成都)被赦罪人,调发夜郎军队,下牂牁江(广西天峨境内),过来宾入潭江(柳江),取道郁水而下溱水,与各路兵马会盟与番禺城下。

各路征南大军经认真准备后,于元鼎六年(前111年),楼船将军杨仆首先率领五万江淮水军——楼船军越大庾岭夺取横浦关而入,经杨历岩,顺凌水而下湞水,而后至韶关入溱水。

此时,西羌族听说汉朝廷举兵伐南越,便以为有机可乘,便纠集十万之众反汉,与匈奴联络,攻击故安,包围枹 县。匈奴侵入五原,杀死太守。六年冬十月,武帝征发陇西、天水、安定各县骑兵及中尉,河南、河内兵卒十万人,派遣将军李息、郎中令徐自为征讨西羌反叛,被平息。

猜你喜欢
南越国北江徐闻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助农亩均增产200多斤!徐闻和安镇公港村供销社携手广东恒兴共促虾农长效增产增收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北江,向前
奔腾北江
泥娃娃
构建北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