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稻生产现状和新形势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2017-02-03 22:56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中国稻米 2017年2期
关键词:高产江苏省水稻

李杰杨洪建邓建平

(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京210036;2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州213001)

江苏水稻生产现状和新形势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李杰1,2杨洪建1邓建平1

(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京210036;2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常州213001)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最主要的口粮作物。新形势下江苏水稻生产出现增产不增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供给矛盾凸显等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严重影响水稻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方向与“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总结阐述了江苏水稻生产现状,分析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以促进水稻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水稻;新形势;绿色可持续发展;藏粮于技

水稻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江苏省粮食的42%和55%左右[1-5]。水稻也是江苏省最主要的口粮作物,江苏省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等因素,江苏省水稻生产连续多年实现丰产丰收。“十二五”期间江苏水稻平均单产561.87kg/667m2,年均总产1910.33万t,分别较“十一五”期间增产5.3%和6.9%[1-5],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对保障江苏省口粮安全功不可没。但近两年,随着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结构的发展进步与变革,水稻生产出现了增产不增收、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受损、供给矛盾凸显等新问题、新情况[6-7],严重制约了水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江苏省粮食生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方向与实施“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总结阐述了江苏省水稻生产现状,分析指出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水稻产能稳定、产出高效、产品安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 江苏水稻生产现状

1.1 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江苏省水稻生产以优化种植结构布局、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和促进良种良法配套为重点,通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产量水平总体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始终位列全国水稻主产省首位。2015年,江苏省水稻单产和总产分别为568.02 kg/667 m2和1 952.50万t,分别较2011年增加15.35 kg/667 m2和88.33万t,增幅为2.8%和4.7%。在小面积攻关田上单产多次达到900 kg/667 m2以上,创造了稻麦两熟制条件下水稻单产的新纪录;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核心方单产连续多年达到800 kg/667 m2以上。这些高产实绩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与科技支撑。

1.2 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布局不断优化

在水稻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布局上,各地因地制宜,以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为前提,大力开展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的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科学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合理安排茬口衔接,最大限度挖掘增产潜力,实现当季高产和周年高产。在主导品种上,沿江及苏南地区扩大了早熟晚粳类型品种面积,缩减了中熟晚粳品种面积;苏中及里下河地区扩大了迟熟中粳类型品种面积,压减了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品种面积;淮北地区因地制宜的加快了籼改粳,扩大了中熟中粳类型品种面积,压减了迟熟中粳品种面积。江苏省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面积稳步扩大,2015年达87.90万hm2,占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的38.3%。在主推技术上,淮南地区全面推广机插秧;淮北地区加快推进机插秧和钵苗机插,适度发展抛秧,全力压减直播稻。

1.3 集中育供秧规模持续扩大,机插秧面积稳步增加

江苏省2010年开始设立专项扶持水稻集中育供秧示范点建设,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的机制和“科学布局、规模适度”的原则,以专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为“龙头”,大力发展水稻集中育供秧。水稻集中育供秧规模不断扩大,扶持建立水稻集中育秧秧池面积从2011年的0.18万hm2扩大到2015年0.31万hm2,直接供大田面积达33.30万hm2,带动面上水稻集中育供秧比例提高近15个百分点。在水稻集中育供秧发展过程中,各地积极研究创新,集成推广了基质育秧、硬地硬盘育秧、机械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催芽等一批集中育秧新技术,建设了一批永久性、高标准的水稻集中育供秧基地和示范点,保证了秧苗素质,有效解决了农民育秧难和插秧难等问题。2015年江苏省机插秧面积达到119.10万hm2,占江苏省水稻总面积的52.0%。

1.4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断配套完善,精确定量栽培等主推技术不断普及

针对当前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和增产瓶颈,加强涉农相关部门的协作攻关,在不同生态区开展高产配套技术专题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配套完善了适应不同生态地区、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品种类型的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重点集成完善了机插“标秧、精插、稳发、早搁、优中、强后”、抛秧“旱育化控壮苗、精确点抛足苗、适控水分立苗”以及麦秸机械还田“切碎匀铺秸秆、浅水旋耕整田、沉实泥浆精插(抛)”等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并通过宣传引导,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精确定量栽培、秸秆还田轻简稻作等主推技术应用覆盖率大幅提高。2015年江苏省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推广面积分别达168.70万hm2、179.60万hm2。

1.5 生产成本上升和粮价波动,种稻收益大幅下滑

近几年,虽然水稻连年丰产丰收,但受土地租金、人工、机械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和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种粮收益却并没有同步上涨,甚至出现了卖粮难的情况。特别是2015年以来,稻谷价格大幅下滑,种稻收益明显下降。据江苏省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资料,2015年江苏省粳稻每667 m2净利润、现金收益分别为466.45元和998.27元,分别较2014年减少234.08元和126.18元,减幅分别为33.41%和11.22%;籼稻每667 m2净利润、现金收益分别为538.95元和918.50元,分别较2014年减少106.67元和54.23元,减幅分别为16.52%和5.58%。

2 江苏省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各类灾害多发频发

一是气象灾害。江苏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多变,水稻生育期间高温、雨涝、低温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从近几年来看,2013年极端高温持续了40多天,2014年7月下旬到9月上旬出现了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2015年先是移栽与分蘖期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后又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涝害和雪灾,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是病虫为害。水稻稻瘟病、螟虫等重大病虫害这两年在局部地区呈偏重发生态势。这些灾害都严重威胁到了水稻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2 部分地区直播稻种植面积呈反弹趋势

江苏是典型的稻麦两熟制地区,在直播稻种植上有明确的区划布局,即淮北地区为不适宜区、苏中里下河地区为次适宜区、沿江苏南地区为适宜区,不适宜区坚决遏制其盲目发展,次适宜区则应有效控制,适宜区科学种植管理。但由于直播稻省去了育秧与栽插环节,省事方便,加上近几年水稻生育后期天气条件较好,直播稻非但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收成反而不错,使得农户对直播稻种植风险意识降低,又开始盲目种植。据调查统计,2015年江苏省直播稻种植面积将近53.00万hm2,较2014增加20多万hm2,这也是当年水稻收获进度严重推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2015年连云港市水稻种植总面积20.70万hm2,直播稻8.70万hm2左右,超过水稻种植面积的40.0%,11月底因雪灾没来得及收获的6.44万hm2水稻中,直播稻面积占90.0%以上,且倒伏严重。

2.3 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位率不高

种田主体老龄化,加上种稻收益低而不稳,致使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位率不高。一是稻作方式上,种植方式多元化,粗放种植的直播稻仍有相当规模,是影响江苏省水稻单产提高和效益增加的重要因素。二是育秧及栽插质量上,集中育秧比例低,机插秧秧苗素质不高。由于大田耕整地质量差、机手操作和后期栽培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常导致深插僵苗、浅插漂秧、漏插缺丛、伤秧死苗等现象,造成机插秧有效穗数不足,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手栽稻栽插密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够苗期偏晚,群体迟发,成穗数减少。三是水浆管理上,秸秆还田田块不注重露田通气,导致僵苗时有发生。搁田质量不高,后期断水过早等现象常见。四是肥料运筹上,不少地区中前期盲目追求长势,肥料施用重前轻后、重氮轻磷钾,穗肥用量和时间掌握不准确。

2.4 优良食味品种缺乏,应用比例总体不高

江苏省8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转变,好吃、营养、健康正成为人们挑选大米的重要标准。但目前江苏省育成的几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类型以晚粳为主,适宜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中粳类型仅有迟熟中粳1个,且稻瘟病抗性相对较差,更是没有适宜淮北地区应用的早、中熟中粳品种。苏中里下河地区、沿海及淮北地区作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主要产区,尤其是淮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占江苏省水稻面积的55.0%左右,尚无经审定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而且受品种适应性、高产性、稳产性等影响,目前大面积生产上,优良食味品种应用比例小,仅占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的13.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与市场需求。

3 江苏省水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新形势下,江苏省水稻生产要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思路方向与“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按照实现水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主要技术对策“五个围绕、五个强化”。

3.1 围绕增产增效潜力挖掘,强化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

根据新形势下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及生产发展方向,加强涉农相关部门的协作攻关,开展技术创新研究与集成,不断挖掘增产增效潜力。一是信息化技术研究。积极开展水稻苗情遥感监测、病虫害远程诊断、“互联网+水稻”等新兴生产技术研究,提高水稻生产智能化、精准化、信息化水平。二是钵苗机插技术研究。加强水稻钵苗机插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破解机插秧秧苗素质弱、秧龄短而弹性小、植伤重而缓苗期长、稻麦两熟生育季节紧张和杂交稻毯苗机插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建立水稻机械化生产高产更高产的技术支撑。三是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研究。加强稻田种养适宜品种、栽植规格、病虫害防治、肥水运筹等配套技术研究,集成完善不同种养模式的稻田种养结合技术操作规程,提升种养水平。四是稻麦周年高产高效协调技术研究。加强与稻麦两熟制地区相协调的农作制度、栽培方式、品种布局搭配、茬口收获播期衔接等研究,解决江苏省稻麦茬口“迟套迟”的问题,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五是高产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如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稻防僵苗促早发技术、高质量栽插技术以及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

3.2 围绕绿色稳定增产,强化良种良法及节肥节药技术的推广

一是加快优质、高产、广适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及产业化发展需要,优化品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筛选推广品质和产量较为协调、适口性和抗逆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加大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充分挖掘品种增产提质增效潜力。同时,要加快筛选适宜淮北地区的分蘖性强、熟期适宜,且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的机插品种。二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供秧。建设高标准集中育秧基地,不断扩大集中育秧规模。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以基质代替营养土、流水线播种、暗化出苗、无纺布覆盖、微喷灌旱育、硬地硬盘育秧、工厂化育秧等成套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水平和育秧效率。规范集中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加强育秧技术培训指导,切实提高集中育秧秧苗素质。三是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宣传引导,加快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插秧、秸秆还田等轻简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的推广,减少粗放式直播稻种植,不断加大机械化施肥、植保与烘干技术的推广,提升水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四是大力推广节肥节药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在节药上,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广灯诱、色诱、性诱以及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绿色防控措施,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品种,全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在节肥上,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实施因地、因苗、因水、因时精准诊断施肥技术,降低肥料用量,提高利用率。

3.3 围绕质量效益提升,强化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一是示范推广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在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有经验的地区,因地制宜的推进稻鸭共作、稻鱼共作、稻蟹共作、稻虾共作等稻田种养结合模式,增加种稻收益。二是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稻田轮作,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芽芹+青菜”、“水稻+蒲芹+西红柿”、“水稻+西瓜(草莓)”、“水稻+绿肥”等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三是推进优质稻米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加快筛选出农民普遍认可的高产、优质、适口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加大优良食味品种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的生产,通过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

3.4 围绕抗灾夺丰收,强化防灾减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是加强灾害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会商,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与监测,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到位率。二是加强灾害防御技术集成应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灾害发生特点,深入调查,从灾前预防、灾中抢救、灾后恢复等不同环节,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运筹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集成灾害防御技术体系,减轻因灾损失。研究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和绿色防控水平。

3.5 围绕大面积平衡生产,强化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一是大力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对开展高产增效创建与增产模式攻关取得的成熟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技术模式,制定技术推广方案,加快其在更大范围、更大区域的推广应用,促进区域性绿色高产高效生产。二是加强服务指导。在关键农时、关键生育期,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服务,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班等,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应用,落实到田。鼓励植保、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推行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配统施等专业化服务,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三是加强高产示范。加强攻关田、百亩方、千亩片建设,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建、创建水稻高产示范方,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以方带片”、“以片带面”,促进水稻大面积生产水平的提升。

[1]康长进,刘光平.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1.

[2]康长进,刘光平.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2.

[3]康长进,刘光平.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3.

[4]顾永平,刘光平.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4.

[5]田红连,刘光平.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M].南京:江苏省统计局,2015.

[6]杨洪建,邓建平,杜永林.江苏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北方水稻,2009,39(3):124-126.

[7]杨洪建,颜士敏,李杰.江苏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稻米,2013,19(4):70-73.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LI Jie1,2,YANG Hongjian1,DENG Jianping1
(1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Nanjing 210036,China;2Chang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Changzhou,Jiangsu 213001,China)

Rice is the major grain crop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lso the main ration crop.Some new problems and situation have appeared in the rice production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in Jiangsu Province,such as yield increasing but income not increasing, resources excessive consump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d and contradictions of demand and supply obviously.These affect the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ice seriously.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direction of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to advan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stabilizing grain yield and increasing income sustainable,and the strategy of crop production based o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oduction status,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rice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the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rice production capacity stability,output efficiency,product safety,and realize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ice;new circumstance;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rop production based on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S511

A

1006-8082(2017)02-0041-04

2016-12-20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SXGC[2016]28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15)1002];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BE2015340)

猜你喜欢
高产江苏省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