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典籍翻译的技巧分析

2017-02-04 01:31吴栋梁
福建茶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典籍译者茶文化

吴栋梁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南安 362332)

茶文化典籍翻译的技巧分析

吴栋梁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南安 362332)

在我国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中,茶文化典籍内蕴极其丰富的内容,本文对我国茶叶的起源和发展做了详细的阐释和论述,在当前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要重视茶文化典籍的翻译工作,揭示茶文化典籍翻译的技巧和秘密,并在茶文化典籍翻译的过程中,注重茶文化意境的阐释和保留,跨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与英语之间的鸿沟,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我国的茶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茶文化;典籍;翻译;技巧

在全球知识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要用开放的、包容的心态面对文化的交融和并存趋势。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物质层面上升为精神层面,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道。在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弘扬,更好地将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

1 中国茶文化典籍概况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典籍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它详细论述了中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第一部专门论述茶的专著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它是对我国唐朝之前茶文化发展历史的体系化的梳理和阐述,从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和归纳,成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文化典籍。还有地域类的茶论典籍如:宋朝蔡襄的《茶录》、明朝熊明遇的《罗茶记》、清朝程清的《龙井访茶记》等。还有一些专题类的茶文化典籍,如:宋朝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朝徐献忠的《水品》等。另外,还有汇编类的茶文化典籍,它们对中国传统茶文化进行了整理、钩沉,如:清朝刘源长的《茶史》、陆廷灿的《续茶经》、庄昭的《茶诗三百首》等。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从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其一,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在中国各个朝代所流行,并逐渐演化为一种饮茶习气和风尚;其二,饮茶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行为,具有较为稳固的地位;其三,饮茶逐渐转变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内容,有极为丰富的茶道、茶艺、茶歌舞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这些都为茶文化典籍的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厚的素材,并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快速而迅猛的发展。

2 茶文化典籍翻译中的问题分析

2.1 译文的可读性较低

由于英、汉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并主要体现于表达习惯和语法结构方面,在对茶文化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大多没有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之中通常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编撰而成,语言简洁、行文流畅,文字形式大多为短句,如茶文化典籍《茶经》中的“规,一曰模,一曰桊。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如果译者没有将茶文化典籍的文言文形式吃透,无法将其准确、完整地转换为现代汉语,则在进行现代汉语向英译转译的过程中出现纰漏,如:时态错误、指代错误、连词运用错误、定语从句表达错误等,导致阅读者无法理解译文内容,根本无法把握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从而打消探索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内容的欲望。

2.2 丧失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本真韵味

在对中国茶文化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过于注重归化翻译方式,这种归化翻译方法通常适宜应用于科技文本的翻译之中,对于文化类的文本翻译却存在过于注重目的语的表达,而忽略了源语中的茶文化本真意味,使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走向一个歧途。由于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对于中国茶文化的用语大多是有特属的语言,这些特定的用语无法与英语相对应,因而如果过于注重采用归化翻译方式,将这些特定的用语直接替换为英文,则会在较大的程度上削弱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味。如:茶文化典籍中的“五行”、“羹陆”、“八卦”、“纸囊”等都是特定的用语,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内涵,如果要将其生硬地与英语相对接,将其与英语中的“占卜(divination)”、“魔法(magic)”相对应,则会完全丧失茶文化典籍本真的文化内容。

3 茶文化典籍翻译的技巧与策略分析

3.1 采用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典籍之中,存在特殊的用语,它们无法与英语完全一一对应,为此,译者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茶文化典籍的这一特点,要采用意译法的翻译技巧进行处理,要注重阐释茶文化典籍中的语句的内容真义,要突显出茶文化典籍的较高文学性,而不能单纯地用字面含义加以翻译和解释,因此要采用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策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的内涵和精髓。例如:陆羽所著的茶文化典籍《茶经》中的“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句,如果将“精行俭德”一语直译为“strictly observe the ethics”(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则难以完全突显出茶人所特有的品行与操守,为此,译者应当注重这一用语的深层内涵和本真意味,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great virtue(美德)”则与茶文化典籍的文化精髓更为贴切,能够强烈地引发西方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体悟。

3.2 适当选择异化翻译技巧

在对茶文化典籍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异化翻译的技巧和策略,保留源语中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向异域读者呈现出有别样风情的语言和文字,彰显出茶文化典籍的本土文化特点,使国外受众充分而深入地把握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译者可以合理地选择异化翻译策略,用“中国英语”讲故事,用中国特色的英语表达,而非“中式英语(chinglish)”。如:茶文化典籍中的“儒术”一语,就可以采用这种“中国英语”的翻译方式,将其译为“Confucianism”(字面涵义为“孔子主义”、“孔子思想”),由此可以充分表达中国文化意蕴较为浓厚的词语,从而增进国外受众对于茶文化典籍的理解。

3.3 适当采用注释法加以补充和说明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的翻译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注释法进行翻译和阐释,也即是在译文中添加注释的一种方法,对译文内容加以简略而明确的补充说明,使西方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例如:对于茶文化典籍中的词语“五行”的翻译,就可以采用注释法加以补充和说明,在《茶经·四之器》的“坎上巽下离于中,体均五行去百病”之中,表达出煮茶风炉制作的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思想,译者要适当补充“五行的涵义”、“五行的类别”、“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更好地帮助国外受众对茶文化典籍内容的理解和感知,还可以结合图文信息进行理解。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茶文化典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重传递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内涵,要采用适宜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将中国本土茶文化实现完整而准确的传播,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弘扬。

[1]刘中阳.茶文化典籍中英译原则与技巧[J].福建茶叶,2017(2):386-387.

[2]何历蓉.中国茶文化英文翻译技巧研究[J].福建茶叶,2017(1):347-348.

[3]董静.从文化翻译理论探析英汉典故的翻译技巧[J].文史博览(理论),2016(6):23-25.

[4]王艺臻.浅析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J].镇江高专学报,2015(4):118-120.

[5]曾斯.英语翻译中跨越文化视角的转换翻译技巧[J].海外英语,2014(16):140-141.

[6]孙跃鹏,葛向宇.典籍翻译研究的译者主体探索——《孙子兵法》译本个案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7-109.

[7]谢华.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误读的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86-189.

吴栋梁(1978-),男,福建南安人,在职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典籍译者茶文化
晚清来华德国人的中医典籍译介及其学术影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