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肇庆采茶歌音乐的调式特征

2017-02-04 21:38王慧奇
福建茶叶 2017年4期
关键词:唱词肇庆乐段

王慧奇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70)

探析肇庆采茶歌音乐的调式特征

王慧奇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70)

肇庆是我国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民间歌舞形态多姿、内容多样,又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茶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以采茶歌为代表的肇庆茶文化艺术形态。本文以肇庆采茶歌的调式特征为主题,介绍了采茶歌的调式分类及特征,并从唱词、腔式和乐段三个方面分析了肇庆采茶歌的音乐结构,深入挖掘其艺术特性,以期促进肇庆茶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肇庆采茶歌;音乐;结构;调式;特征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史料表明,大约五千年前肇庆就已出现锄耕农业,自汉代至清代曾多次成为岭南地区的经济及文化中心,加之其气候湿润、光照充足,自古便是著名的茶叶产区,因而也成为了茶文化兴盛发展的核心地带。唐宋时期,广东的地方歌舞与民间百戏趋于成熟,艺术种类非常丰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采茶歌。

1983年,《肇庆地区民歌集》出版发行,收录了在本地最为流行的三十一首采茶歌,其中源自怀集县的有23首,源自封开县的有4首,源自郁南县的有4首,这些茶歌曲调悠扬欢快,填词积极高昂,是肇庆乃至我国南部采茶文化的典范之作。笔者拟以该民歌集中的采茶歌为样本,对其调式结构及音乐特征加以分析,以期挖掘采茶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美感,为后续的茶文化音乐创作提供指导,也为我国的茶学研究做出一份贡献。

1 采茶歌的调式分类

采茶歌按照调式差异,通常可以分为单一调式与复合调式两个类别。

单一调式是指全曲围绕一个主音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调式,比如《今早出门发财市》这首歌,每个小节由上下两句结构组成,上句的落音为re,下句的落音为sol,呈现出单一性调式。常见的单一调式又可分为五声调式和六声调式两种,五声调式通常细分为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三种,六声调式则通常由徵调式加清角、徵调式加变宫以及羽调式加变宫构成。

复合调式是指全曲除却一个调式主音(通常为结束音)并由其构成全曲的主要调式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具备一定调式中心意义的音,这个音一般比较短暂,大多数情况下仅有一句的长度,所以它并不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调式而存在,而是调式主音的重要支持音。《伴郎到天光》就呈现出这样的调式,它以一个变化重复的乐段加上一个结束音形成全曲,上句落音为dol,下句落音为la,结束时落音变为sol,所在的调式分别为宫调式、羽调式和徵调式,是典型的复合调式的歌曲。为方便研究,我们通常将上述复合调式具化为宫徵调式、宫羽调式等,但是,由于前一调式仅仅体现在落音出,并未在歌曲中真正确立起来,所以也可以视为“宫音支持的徵调式”、“宫音支持的羽调式”等。与单一调式一样,复合调式也有五声和六声之分,宫徵调式、宫羽调式、宫羽徵调式、商徵调式、徵宫调式、徵羽商调式、羽角调式等,都是较为常用的五声及六声复合调式。

2 采茶歌的调式特征

采茶歌拥有诸多调式种类,但最为常用的不外乎徵调式和羽调式,这两种调式最能代表肇庆采茶歌的音乐特征。下面,笔者将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例,分析肇庆采茶歌的调式特征。

就歌曲风格的塑造而言,调式的主要元素在于主干音及其旋律形态。主干音是指构成这种调式的基本音,也就是那些反复出现的调子;旋律形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旋律本身的特点,比如上行、下行、跳进、上弧、下弧等;其二是旋律发展的特点,比如重复、对比、模进、展开等。无论肇庆采茶歌采取的是徵调式还是羽调式,无论是单一型还是复合型,都离不开主干音及其旋律形态对歌曲风格的塑造。比如,《青山迭坐望郎来》和《红罗帐上望郎来》这两首歌曲都是徵调式的代表作品,主干音上行多为sol-do-re,下行则多用do-la-sol,角音使用较少,歌曲听上去悠扬动人、情意绵绵;《十二月采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羽调式的典型,主干音上行多用la-do-mi,下行则多用mi-do-la,上下行主音仅有顺序上的变化,音律的使用不变,歌曲优美悦耳、朗朗上口。

就歌曲调式的终止形式来说,徵调式采茶歌一般采用上行终止、下行终止和缠绕进行终止三种方式。其中,上行终止采用爬坡式的音符来收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比如《大开门》的终止旋律为mi-sol,自下而上,歌声悠扬。下行终止恰好相反,采用递减式的音符来结尾,比如《送花鞋》的旋律为re-do-la-sol,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受。缠绕进行终止则是围绕某个音上下波动,偏音清角必不可少,比如《叹五更》中的fa-sol-la-sol,围绕sol这个音上下变化,带给听者一种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羽调式一般采用上行终止和下行终止两种形式,前者多为mi-sol-la,后者则多为re-do-la,带给听者的情感体验与徵调式的类似,笔者在此不予赘述。

3 肇庆采茶歌的音乐结构

我国民间音乐研究学家刘正维在其论著《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指出,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结构为腔式,也就是西方音乐中的乐句,他认为,只有以唱词为载体、以词曲同步运动的音乐结构为基本单位去研究音乐的结构形式,才能够明白歌曲的腔式。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对我们对于肇庆采茶歌的研究。

首先,唱词是歌曲的载体,能够抒发创作者的情感,营造歌曲的演绎氛围,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界定恰当的调式结构,所以,对于唱词的研究是我们理解肇庆采茶歌音乐结构的第一步。在《肇庆地区民歌集》所收录的三十一首采茶歌样本中,有二十三首采用的是七字结构,这种结构根据唱词的句读划分为头、腰、尾三个小节,呈现出“二、二、三”的结构,以《笑哈哈》为例:“哈哈/笑呀/笑哈哈,富贵/荣华/人人夸,绫罗/绸缎/一大柜,看呀/件件/花又花。”歌曲以“笑哈哈”为主题,调式轻快活泼,唱词喜闻乐见,借助句读的强弱节奏与音乐的强弱节奏,实现唱词与节律之间的同步。值得一提的是,肇庆采茶歌对于衬词和衬句的使用比较频繁,这时“二、二、三”的经典结构在表面上就会被打破,但在内涵意义上依旧如此。以《七月里来秋风起》为例:“七呀月/里来/秋风起,哎/嘿/嘿嘿哟哟,孟姜/女子/送寒衣,哎/嘿/哎。不见/范郎/来大悲,哎/嘿/嘿嘿哟,哭崩/长城/八百里,来大/悲呀,八百/里呀,哭崩/长城/八百哎嘿哟哎里,哎哟/嘿哟嘿哟/八百里。”在这首歌曲中,几乎每一句歌词后面都添加了一个或几个衬词“呀”、“哎”、“嘿”、“哟”,使歌曲更接地气,情感更为充沛,意境更加悠远。

其次,除却唱词以外,歌曲的又一重要内容在于腔式,它就像翅膀上的羽毛,可以令歌曲的内容更加饱满、更加丰盈,传播的范围也更为广阔。刘正维指出,民间音乐的腔式通常可以分为单腔式、双腔式、三腔式和多腔式四种,肇庆采茶歌一般采用的是以相同的规律节奏一贯到底的单腔式。不过,尽管腔式单一,肇庆采茶歌在腔式的内部变化上还是比较丰富的,重复、扩展、浓缩、拖腔、衬腔等,都是常见的腔式变化形态。其中,重复是对一个乐句的原样重复,或是不同于原句的变化重复,重复的位置比较随意,句头、句中、句尾皆可。浓缩是指缩短乐句中的一拍或一节,使乐句短于原句的长度,扩展则反之,这对于节奏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拖腔是指出于音乐表现力的需求,在任意句读处增加一个或多个小节的无词或衬词,比如上文所列举的《七月里来秋风起》,令歌曲更加灵活自由,情感上也更为凄美动人。衬腔是指在句读之后添加虚词,使之成为原文的扩充句,对于原文意义的理解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情绪和氛围的渲染功能非常显著,《七月里来秋风起》也是典型的衬腔,类似的还有《情歌》、《正月里来贺新年》、《何曾舍得祝英台》、《送郎送到大门楼》等歌曲,都以“哟”、“嘟”、“哎”、“呀”等虚词构成了唱词的帮衬部分,令歌曲回味无穷。

最后,乐段结构是音乐作品的内在划分,对于节奏的控制、情感的表达、意境的搭建等都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肇庆采茶歌一般为单乐段结构,可以按照乐句的数量细分为一句体、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等。其中,一句体是指全曲仅有一个乐句构成,我们研究的样本中唯独《何曾舍得祝英台》是一句体,这首歌曲由六个小节构成,唱词仅有完整的一句。两句体通常为上句、下局的结构,乐句长度上是否对称、相等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需要,在肇庆采茶歌样本中,共有九首两句体的乐段结构。以此类推,三句体、四句体和五句体分别是由三个乐段、四个乐段或者五个乐段构成的歌曲,大都是重复性的,比如第三四句是第一二句的重复,等等。

4 肇庆采茶歌的结构特征

基于上文所述,肇庆采茶歌的音乐结构由唱词、腔式和乐段结构三个方面组成,在肇庆地区人文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结构特征。

第一,在唱词方面结构规整,协调对称,大都与音乐节律同步。七字句为唱词的基本结构,或许是受到我国古典文化中“七言”的影响,七字唱词上下押韵、前后呼应,为了使单一的结构呈现出多种形态,常在句中或句末添加并无意义的虚词作为衬词或者衬句,令结构稳中有变、趣味盎然。

第二,在腔式方面以单腔为主,变化丰富、灵活多样。肇庆采茶歌带有民间歌舞音乐的性质,要满足易学、易记的需求,腔式的单一性可以保证歌曲通俗简易、便于流传、朗朗上口,让人们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学会歌曲。不过,单一腔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也不利于情绪的变化及情感的传达,容易形成内容单调、意义浅薄等局面,这时创作者就应当努力在腔式的发展上寻求变化,以满足音乐表现的需要。

第三,在乐句结构方面自由多样,对称与非对称兼而有之,重复型结构与展开型结构相互依存。对称结构由以两句体和四句体为代表,在句式关系上有上下句结构、对比结构、承接结构、转折结构等,以《莫使三春误过青》为例,乐句由对称的四小节构成,变化重复一次,每个乐句同样是对称的四小节,体现出我国古典茶文化中的礼仪规制之美。非对称结构则以一句体、三句体和五句体为典型,大多为自由展开式结构,比如《叹五更》,乐句数量不对称,乐句长度也不对等,展示出茶文化中的自然和谐之美。至于重复或是展开,采茶歌并没有硬性的规定,乐段中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重复,也可以不重复,重复的形式可以是完全一致的规整型,也可以是有所变化的非规整型,当然也可以是自由奔放的展开型,可变性强,自主性高,为演唱者的自由演绎与情感再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5 结语

肇庆采茶歌大都是摘自采茶戏中的唱段,少部分则是借用传统民歌的曲调填词而来,唱词结构规整,节奏韵律鲜明,文化韵味深刻,调式简单易学,腔式变化多样,旋律发展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歌词与舞台表现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处理乐句的长短及对应关系,对于衬词和衬句之中无意义的虚词,可以采用拖腔或者减缩的方式来演绎,以增强歌曲结构的丰富性,提升歌曲的舞台表现力和环境适应力,促进歌曲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肇庆采茶歌是我国茶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肇庆及邻近地区文化艺术相互交流及融合的结果,经历了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如今有专门书目记载的过程,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肇庆采茶歌在历代民间艺术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具备了更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其调式特征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对它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肇庆的文化艺术形态,提升采茶歌的存在感与影响力,还可以丰富音乐样式,促进我国文化的全面发展。

[1]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范晓君.中国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

[3]范晓君.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王慧奇(1978-),男,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唱词肇庆乐段
唱词(外一首)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视频公开课唱词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