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文化与当代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2017-02-05 14:49徐静
黑河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大学生教育

徐静

[摘要]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大的特色是以“团结”为中心思想,并且与汉族紧密相连。当代大学生必须建立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通过科学、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发扬民族团结精神。结合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利用有效、和谐的方式解决民族关系,要始终坚持“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发展理念,为团结有爱、平等互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彝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意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研讨出可行的改善方案,让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的思想扎根在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中。

一、 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价值

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都存在很大差异。民族团结是中国建设发展中最基本的一项国情,为了国家的统一,各民族要站在国家利益的同一起跑线上,真正的实现团结有爱、平等互助,应该不分领域、时间、社会面貌等因素,建立和睦、友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标。大学生对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有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大学生是各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加深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完善民族院校的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中国全民团结一致的思想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供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知识水平高的全面性人才,为整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

二、彝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1.彝族传统文化中的团结思想

彝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具有高寒特征的山区,河流纵横交错,森林一望无际,导致彝族居住的地方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只有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否则在大自然中根本无法立足。相互团结,一起抵御大自然的张力,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彝族人民都向着共同利益的方向前进,依靠顽强坚韧的团结精神在山涧、河流中生存。

彝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中,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彝族人信仰并且崇拜祖先,信仰的力量使彝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即便是不熟识的彝族人相聚也可以席地而谈,家族每隔几年就要举办祭祖大典,这不是迷信思想,而是彝族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彝族是以父系血缘为中心,相邻而居关系为辅的社会系统组成,生活环境是彝族人不得不团结的外在压力,这种结邻而居的生活方式就是彝族人有团结思想的基础。

2.彝族传统文化——彝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

彝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彝族的文化中,只有汉族、藏族、彝族三种族称,可以看出汉族与彝族自古就有很深的联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彝族开始逐渐与其他民族往来。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建立“汉彝是一家”的良好民族关系,民族院校中学生、老师都来自不同民族,这也是民族团结的一种存在形式,在彝族不断与外界联系中,促进了民族经济共同发展。同时带动了民族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是民族团结良好的开始。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内容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民族的稳定是快速发展的根基,但是不可否认民族歧视等现象依旧存在,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在文化信仰,节日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存在一定差异。最重要的是国际逐渐复杂化,一直有潜在势力想要分裂中国的民族统一。大学生的心中要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思想观念,为维护民族统一,增强中国各个民族的凝聚力打下良好基础。

1.树立大学生心中正确的民族思想观念

当代大学生要深知自己肩上所背负的重任,精确把握中国基本民族政策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大学生要拥有分辨民族矛盾是非的洞察力,正确树立自己的民族观,不盲目跟从,或被敌对势力诱惑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认真钻研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积极支持民族团结政策。民族院校应该注重科学性,注意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特殊性,尊重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民族问题。

2.进行“民族共家”的思想教育

“民族共家”的思想教育其实是指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要团结互助,不单单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还是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互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通力协作,只有坚持“合则共赢”的理念,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要互相尊重与理解,这是一种演变与发展,正确面对不同的文化模式,在从始至今的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总结自身民族的特点,以同样的目光去看待其他民族的发展历程,取长补短,相互了解,共同发展。

四、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大学生对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重视程度

课堂是大学生最直接、最直观获得学习知识的地方,将民族团结思想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带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大学生对于民族概念的理解,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看法。同时,教学者自身不能带着个人民族观点与情绪去教育大学生,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异,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要以互相理解、尊重、团结友好的态度去让大学生展开讨论。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思想观念在心中的地位。

2.加强有关民族团结教材的出版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民族院校应该重视民族思想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的科学水平和教学素养,对教师进行分期的民族思想观念培训,举办与民族团结相关的思想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便提高教师的思想理念。民族院校应该努力完善学校的思想教育机制,多出版发行与民族团结有关的书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民族团结思想的习惯,多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相关材料,培养大学生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为中国未来的民族团结建设打好基础。

3.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

在课堂主观学习之外,校方应该多举办一些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感触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可以在校园中展开文化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民族团结观念有深层次的理解。开展一些与思想教育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就是走在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第一线,在实践中体会民族团结。开展与历史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能直观面对历史,正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引导学生对所学到的民族思想观念做出总结,师资队伍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单独的开导,弘扬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坚持维护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共家”。

民族院校应该综合考虑每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彝族虽然经济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较为落后,但是族中的团结品德却是广大民众应该学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未来是大学生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集思广益,团结发展才能推动中国的全面发展。民族院校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观,对校园、学校、民族、国家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孙明福,邓纯余.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成果[J]. 思想教育研究,2014,(12).

[2]李增添.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国家认同维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3]刘力量. 倡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家风[J]. 人民之友,2014,(05).

[4]王崇,任艳,任秀,时伟超,刘玉鹏,刘维丽斯. 教师在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 科技视界,2016,(14).

[5]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J]. 民族论坛,2014,(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彝族传统道德与当代彝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ZWH122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民族团结之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