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黄金搭档”替代亲情陪伴

2017-02-06 03:39黄容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家庭教育

黄容伟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情陪伴;案例分析

一、爱的缺失

开学没多久,班中的小涵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个头不高,黑黑的脸上嵌着一双闪亮的大眼睛。他衣着不够整洁,甚至有好几天光脚穿着有破洞的脏鞋子。根据我的判断,很明显,家长对他的关心不够。

他平时不爱言语,下课后也常常一个人在座位上拿出笔在书本上画一些奇怪的图形。有一次下课以后,他又埋头在本子上画着什么。我走到他身边,他也没有发觉。我看到他的作业本上画着各种奇怪的图形,密密麻麻地交织着线条和符号,看不出画的真实含意。他专心致志地画着,仿佛已完全沉浸在那纸片的奇特世界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当他抬起头看到我时,显得很慌张。我微笑着安慰他,询问他在画什么。他结结巴巴地说着,却无论怎样也说不清楚。旁边的同学都取笑他不会说话。

渐渐地,我发现他的作业交不出来。前几次,我让他在学校补做。又一次,他的作业本怎么也无法从书包中拿出来。他把书包拿到课桌上,拿出揉得皱巴巴的试卷和讲义,还有几本封面残缺的作业本。他又从书包的角落里掏出一小块橡皮、几张纸牌、小陀螺、糖果纸等各种小玩意儿,就是没有找到应该完成的作业本。

我很难想象一个五年级的学生的书包会乱成这副模样,于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教育他。我让他用我的手机拨打他家长的电话。电话接通后,接电话的男子说他不是小涵的爸爸,而是他的姑父。小涵的爸爸和妈妈在另一座城市打工,每个月只能来看他一次。现在小涵跟着在菜场卖鱼的姑姑和姑父在这边学习、生活。我问起他的作业完成情况,他的姑父告诉我,小涵放学后贪玩,作业完不成,有时只能早上起来补做。

我挂断电话后,又问小涵昨天作业的完成情况。他仍然结巴着,慢慢地说出了实情:他昨天晚上只顾看电视,作业是早上五点钟在菜场上做的。我很奇怪,为什么五点在菜场做作业。他说:“因为姑父是早上四点开车去批发市场拉鱼,五点回到菜场准备做生意。因为住的地方离菜场远,我也只能四点钟起来跟着姑父一起走。吃了早饭,姑妈开始卖鱼,姑父就把我送到公交车站,然后乘车来学校。”

[心语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这样写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一段独特的、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过,童年时期有谁携手带路,周围的世界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在这个生命的重要过程中,家庭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一个充满爱意的幸福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沃土,也是儿童获得认知,学习与人交流,发展心智水平的关键所在。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稳定和谐的家庭生活,缺少了父母亲充满亲情的陪伴,他就无法在内心深处获得必需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常常表现出孤僻、内向、冷漠等不良情绪,也往往出现表达能力欠佳,与其他人沟通障碍等现象,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二、爱的错位

趁着他的爸爸妈妈来看望小涵的时间,我准备去家访。虽然事先与他的爸爸妈妈有了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到来还是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我和他们谈起小涵在学校的情况,告诉他们小涵的家庭作业情况和生活习惯问题。他的爸爸说,他们也知道小涵的这些情况,只是没想到今年比以往更加退步。我告诉他,孩子在这样的年龄,缺乏必要的自制能力,如果离开了家长的关心和监督,生活习惯上的懒散和学习上的松懈是必然现象。这些作业少做、学习拖沓、生活邋遢等现象,虽然暂时看起来都不很严重,但是会深层次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养成。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缺少了父母的关爱,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孩子的内心会有不安全感。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内向、焦虑、冷漠、任性,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小涵的爸爸感到十分惊讶,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种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以为孩子平时有人看管,自己也能每月来看望,有空也会经常打电话,自己对孩子已经很关心了。孩子应该能正常地成长起来。

小涵妈妈在一边强调:“虽然我们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我们也是尽力关心他的。看到小涵个子不高,他爸爸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了‘黄金搭档给他吃呢。”

听到“黄金搭档”,我想起了前不久在班上发生的事。有学生发现班上的几个顽皮学生围着小涵要东西吃,后来有人说是小涵带了“黄金搭档”到学校来吃。我问小涵,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东西带到学校来吃。小涵很骄傲地告诉我:“这是我爸爸买的。我是故意带到学校来吃的,班里好多同学都没有吃过。”

现在,我知道“黄金搭档”的真相了。孩子从“黄金搭档”中体会到了父母的存在,这是他内心十分在意的事,所以,他把“黄金搭档”当作一种爱的象征向同学炫耀。其实正说明,他的内心是多么渴望父母对他的关爱啊。他的爸爸和妈妈则是借着并不便宜的“黄金搭档”证明了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他们用物质补偿方式来弥补自己不能陪伴孩子的内在缺憾,也借这种“表面关爱”给自己以暂时的心灵慰藉。

[心语解读]有的家长因为无法陪伴孩子或者没有耐心陪伴孩子,就用各种玩具、服装、食品甚至电脑或手机来代替自己的陪伴,为自己的家长责任失位寻找一种物质上的替代品。也有的家长用聘请家教老师来代替父母的陪伴,有的用各种辅导班来代替父母的陪伴,这样的做法都忽略了孩子心灵中对亲情陪伴的需要。

玩具不能代替父母的拥抱,食品不能代替父母的呵护,游戏不能代替父母的鼓励……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亲与孩子在家庭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亲密关系是孩子心灵成长最重要的精神动力。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行为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家庭关系出现了某些问题。

三、迟来的弥补

这次家访后,小涵有了一些变化,他的衣着变整洁了,他的作业也完成得比以前好了。我问他为什么作业做得好了,他说,现在姑父会在晚上检查他的作业,而且早晨去批发市场的时候不带着他去了,姑妈会先把他送到公交车站后再去卖鱼。

只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他的坏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

后来,我又和小涵的爸爸通过几次电话,向他讲述了孩子的进步,同时也分析了孩子依然存在的问题。他表示自己也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正在想办法。

又过了一个月,在小涵的爸爸妈妈来看他的日子,我再次去家访,告诉他,孩子的身体健康需要全面的营养,不能仅依靠“黄金搭档”。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爱的营养,每月一盒“黄金搭档”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他的爸爸听后,沉默了许久。

没多久,小涵的爸爸打电话告诉我,小涵的妈妈暂时辞了工作,到这边来带小涵。他的工作在这边不大好找,正在尝试下学期把小涵和小涵妈一起带到自己身边去。我在电话中高度称赞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爸爸,能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并坚定地开始行动。我也由衷地为小涵感到高兴,为他能够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而欣慰。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长的过程不能回放,父母的作用无人可比,亲情的陪伴无法替代。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在一边静静地阅读;孩子空闲时,陪他聊聊故事和新闻;孩子烦闷时,给他及时的心灵抚慰;孩子成功时,为他真诚地喝彩……甚至不做什么的时候,就只是在一边欣赏他。在家长一路的陪伴中,孩子沐浴着父母暖阳般爱的关怀,享受着父母春霖般爱的滋养,就会朝气蓬勃地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江阴,214443)

编辑/杜文姬 终校/高 杰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家庭教育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