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持续发力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7-02-07 12:08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四川省粮食

四川:持续发力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四川省粮食部门主动适应粮食生产经营新业态,在全国率先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出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条新路。自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启动以来,四川省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系列要求,积极推进四川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转变,坚持把“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加速实施,创新探索广汉市“产后体系技术服务队”等新模式,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

启动实施

近年来,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大,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持续增加,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种植加快发展。2 0 1 6年,全省土地流转率3 4%。四川省粮食局引导支持2 7 5家粮食专合社、种植大户,订单、流转及托管粮食种植面积达1 8 0 0余万亩。结合四川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针对粮食收获后烘干、清理等实际问题,2 0 1 2年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立足行业资源优势,创新试点建设“川粮产后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2 0 1 3年兴文县红旗粮油种植专合社等地反映气候异常、稻谷收割后无法干燥出现了“谷贱伤农”问题,四川日报连续头版刊登文章跟踪关注这一事件。对此,四川省粮食局高度重视,会同省级财政部门实地调研,及时会商,采取了加强统筹规划、扩大产后服务范围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耕者”后顾之忧。自2 0 1 3年起,全省正式启动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建设五年规划”,并高效有序推进了规划实施。截至2 0 1 6年底,省级财政已拨出2.1 3亿元资金,为1 0 5个县1 7 3个项目购置烘干设备1 0 0 0多(台)套,已烘干清理粮食1 1 5万吨,挽回损失4.7亿元。实践证明,粮食产后服务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晒粮难、储粮难和粮油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掌控优质粮源创造了条件,还有力地支持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了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新形势下强化粮食流通工作夯实了基础。

政府引导

2 0 1 2年省级财政投入5 0 0万元资金在广汉、仁寿、宣汉等三个县(市)试点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当年即累计帮助农户烘干、清理粮食1 1万吨,深受当地农民和政府欢迎。试点成功后,2 0 1 3年至2 0 1 5年四川省在8 8个粮食主产县及规模化种植发展较快的县遴选和实施粮食产后服务项目1 4 6个,单个项目财政补助1 0 0万元。为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多元主体投入,2 0 1 6年起,四川省将直补改为“以奖代补”,对具备日烘干不少于1 0 0吨粮食能力并配备必要清理设备的项目,验收合格后一次性给予5 0万元奖励。2 0 1 7年全省按此办法安排资金7 1 8 8万元、项目1 4 4个,截至1 0月底,完成投资6 0 0 0万元。同时,鼓励各地创新投融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投入。成都市创新建设模式和内容,对于已建成日烘干处理粮食能力2 0 0吨、简易周转仓容2 0 0 0吨,满足1万亩粮食生产烘干储存需求的烘储中心,市级财政按项目总投资(不含土地投资)的5 0%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 5 0万元。四川省粮食局在全省推广崇州市“三合一”筹资模式,即集中省市粮食部门、地方政府及专合社资金建设粮食烘储中心的经验广受好评。

规范操作

四川省始终坚持“自愿申报、公开竞争、专家评审、效益优先”原则,择优确定项目;建立健全专家评审、第三方绩效评价、项目竣工验收等制度,规范项目监管。实际操作中,由县(区)根据实际需求编制建设方案,向市(州)粮食和财政部门申请,市(州)择优向省推荐备选县,省粮食、财政部门初审后经专家自主评审,由两厅局联合批复方案后由市(县)组织实施。第三方机构对2 0 1 4年至2 0 1 6年部分项目的绩效评价认为,项目实施目标明确、决策依据充分、项目管理较规范、资金到位良好,项目对全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促进作用明显。2 0 1 6年,全省涉粮经济产值达5 0 0 0多亿元。宜宾市、成都市、德阳市等3个市进入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地级市前5 0名;翠屏区、绵竹市、新津县、彭山区、广汉市等5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工业产值百强县。同时,四川省鼓励各地创新监管模式。崇州市实施“农业共营制”,由“政府主导”向“村民自主”转变,叠加粮食产后服务及支农补贴资金效益,采取全程公示、农民监督、部门审计、集体验收等措施,确保了服务中心有人建设、有人经营、有人维护。

完善方案

今年四川成功进入“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后,召开了全省推进“中国好粮油”工作座谈会,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进行了工作研讨。立足粮食产区、销区和民族地区并重的特殊省情粮情,按照国家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质检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三个子项,修改完善了《四川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规划未来三年“优质粮食工程”投资2 7.3 3亿元,其中2 0 1 7年投资6.9 3亿元。省财政在年初安排川粮产后服务建设资金7 1 8 8万元基础上,再次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7 0 0 0万元。《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后,到2 0 2 0年,基本实现全省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产粮大县粮油优质品率将提高3 0%以上,粮食产业经济进一步提质增效。

创新实践

近期,四川省财政和粮食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组织了2 0 1 7年各县(市、区)“优质粮食工程”申报和专家评审。依据各县土地流转率、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商品量等指标,将综合评分前3 0名纳入备选县,经过1 0位粮食、财务方面专家对建设方案的自主评审,依据得分高低择优落实了2 0个产后服务中心整县推进试点县。将按“先建后补”原则以实际建点补助资金,每个项目县(市、区)最高支持3 5 0万元。为充分发挥中央(省)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四川省拟定原则上所有项目县,中省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总投资的5 0%,全方位确保了建设方案能实施、能完成且具有持续性。目前,项目资金计划已下达,省财政、粮食部门正在加快各地具体实施方案的备案批复、组织各地高效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

近期,结合“优质粮食工程”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四川省创新实践、探索出了广汉“产后体系技术服务队”等产后服务建设新模式。针对部分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反映产后服务区域、范围、深度不够以及部分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反映闲置资源利用不够等问题,广汉市以种粮大户(农户)、各类专合社、大学生创业园、国有粮食企业等5 1家组建粮食合作社联合社,构建利益共同体;成立了全省首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技术服务队,由省粮食工程设计院、中储粮成都粮科所等方面专家,及具有中级职称的粮食储存、保管专业人员以及相关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近5 0余人组成;采取划片区、建卡对接联系,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产后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服务共享、金融资本互助、服务效益双赢、品牌建设推动、帮扶脱贫联动。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四川省粮食
珍惜粮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我的粮食梦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