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稻米市场展望

2017-02-08 00:34郑红明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收购价价差粳稻

文/郑红明

2017年稻米市场展望

文/郑红明

刚刚过去的农历猴年,极端天气频繁,整个商品市场也“猴”性十足,波动范围明显扩大。国内稻米市场受到波及,总体呈现先抑后扬走势。虽然国内稻谷供应十分充足,库存高企,但在物价温和上涨和外围商品持续走强等因素的带动下,下半年稻米价格节节走高,年末部分地区稻米价格创出近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国际大米价格却先扬后抑,内外大米价差并未因人民币贬值而相应收窄,大米进口依然继续增加,加重了国内稻谷市场的供应压力。庞大的稻谷库存、偏高的稻米价格和不断推进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都将深刻影响2017年的稻米市场。根据当前稻米市场的基本面,结合政策面给出的信息,展望2017年,预计稻谷生产仍将保持总体稳定,稻谷去库存或将加速,稻谷供应压力沉重,下行压力依旧较大,但在最低收购价的支持下,预计稻米市场在新的一年里仍将保持较为平稳的走势。

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并保持稳定

目前,大豆和棉花已实行目标价格制度,玉米收储制度也改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对小麦与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由于稻谷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口粮品种,为确保口粮绝对安全,2017年仍将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与上年相比继续保持稳定。作为最主要口粮的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基本稳定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即使价格出现调整也是小调整,总体不会有大的变动。

稻谷产量仍可能再创纪录

2016年稻谷产量12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仍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且稻谷产量下降主要是天气灾害引起单产下降较多,特别是早籼稻产量下降较多所致,中晚稻的种植面积其实是略有增长的。2017年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持下,稻谷种植收益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并更有保障。相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农户种植水稻的热情将继续较高,预计稻谷种植面积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东北地区玉米改种水稻的现象仍将增多。只要2017年不出现偏重的自然灾害,稻谷产量继续增加并再创历史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由于上年早籼稻单产下降较多,今年单产小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大,早籼稻产量与中晚稻产量有同步增加的可能。

大米消费或将难以增长

大米消费包括口粮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及种子消费。我国大米消费在经历了长期的刚性增长后,自2013年开始出现了回落,包括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料消费均出现了小幅下降。2016年在超期储存粳稻销售刺激下,工业用大米消费有所增加,但增加有限。预计2017年大米消费依然难以增加。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肉蛋奶以及非口粮消费增加,人均大米需求将继续下降,人口的增加所带来的大米需求增量也将被抵消,导致大米食用消费总量继续缓慢下降。二是经过2016年四季度以来稻米价格的快速上涨,当前大米价格较高,将会抑制对稻米的需求。由于玉米等其他粮食的价格大幅低于稻米,对稻米的替代性增加,将使食品用大米需求与饲用大米需求被替代。三是我国正在推进马铃薯主食化,随着马铃薯行业不断成长和消费的增加,对稻米的消费也会有替代作用。超期储存稻谷的销售虽然会刺激大米需求增加,但更多的是挤占了其他大米的市场份额,额外增加的市场需求不大。

大米进口或将高位小幅下降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大米价差的拉大,我国大米进口持续增加,2016年大米进口量(海关数据)呈两头高中间低之势,1~11月大米进口总量为309.449万吨,同比增加4.74%,全年进口总量仍有创纪录的可能。预计2017年大米进口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但大米进口总量或将较上年的创纪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前高后低的可能性较大。

当前国内稻米价格已处于阶段性高点,而国际大米因产量增加,竞争激烈,价格持续在350美元/吨附近徘徊,依旧位于2008年高位下跌以来的底部区域。内高外低使得当前国内外大米价差依旧较高,仍将刺激大米进口,但未来国内外大米价差存在趋小的可能,后期大米进口速度可能放缓。

对当前国内外大米价差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汇率变化。即使国内大米价格和国际大米价格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则国内外大米价差也会缩减,大米进口利润也将会减少。同时,目前的稻谷生产仍然要依赖天气,一旦未来天气不好,国际大米较强的金融属性将会使它出现剧烈波动,导致国内外大米价差大幅收窄甚至出现反转。为避免这种不确定性,贸易商将会尽快使用配额,以锁定利润,这将使上半年的大米进口加快。另外,我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步伐在加快,玉米已取消临时收储,价格较往年明显下跌,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一旦稻谷最低收购价进行调整,国内稻米市场难免会出现波动,大米进口利润也将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大米配额在年初发放后,为避免不确定性,从贸易商的角度考虑,也会及早进口大米以锁定利润。

去库存或将继续加快

去库存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加快去库存是今后稻米市场的必然选择。为加快去库存,2016年5月底国家启动了超期储存粳稻销售。超期储存粳稻的底价为每吨1300元,而临储粳稻拍卖底价为每吨约3100元。由于拍卖底价较低,适用于工业用粮或饲料用粮,对进口大米用于工业用粮部分的替代竞争力很强,拍卖效果较为理想。到9月底累计成交385万吨,远高于临储稻谷1~9月276万吨的累计成交量。进入2017年后,预计2013年收购的稻谷均有可能转为超期储存稻谷。超期储存稻谷库存将快速增加,拍卖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预计销售量会较上年大幅增加。另外,当前稻米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地区已高于最低收购价,粮源偏紧,也将有助于提高临储稻谷的拍卖成交率。2017年临储稻谷的拍卖成交量可能高于上年。

新年稻米市场走势总体平稳,托市收购仍将启动

我国稻米市场多年来运行的趋势来看,决定稻米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为供求关系、货币的投放量和政策。

从供求关系看,目前国内稻米市场呈现供大于求局面,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从货币的投放情况看,2017年央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列为首要工作。预计2017年物价不会出现大的上涨,更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对新的一年的稻米价格难以构成大的影响。从政策来看,近几年依靠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振了市场信心,加快了稻谷收购进度,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保持了我国稻米市场的基本稳定。截至1月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稻6532万吨,同比增加571万吨。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671万吨,同比增加83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3861万吨,同比增加488万吨。根据前文分析,新的一年里,预计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保持基本稳定的概率较大,因此,2017年国内稻米市场总体将保持基本稳定。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收购价价差粳稻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考虑价差和再制造率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批量研究
主产各省子棉11月收购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