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结构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2017-02-08 08:55
关键词:理据功用阜阳

朱 皋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语言学研究】

物性结构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朱 皋①

(阜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以阜阳方言复合名词为研究对象,借用物性结构理论资源探究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的生成理据,对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分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作出完备的描述与解释,认为只有充分理解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才能对当地的语言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物性结构;理据;语言文化

一、引言

PusterJovskey的出版标志着生成词库理论的正式提出,物性结构理论是生成词库理论的核心内容。物性结构包括四种类型:形式角色(formal role)、构成角色(constitutive role )、功用角色(telic role)、施成角色(agentive role)[1]。

形式角色就是描写物体的外部形状以区别其他物体的属性,包括事物的大小、数量、形状等等;构成角色就是说明物体的整体与其组成成分的关系,或是其组成成分在更大的范围内构成哪些物体;功用角色就是说明人或物的功能和用途;施成角色就是说明物体产生的途径,包括创造、因果关系等[2]。物性结构理论从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施成角色四个方面揭示了复合名词指称与词义的关系,使得词与词之间按一定的分类方法加以区分,该理论不但丰富了词义的内涵,也为解释复合名词指称与词义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方言是一个地方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是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缩影,透过方言能看到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阜阳方言承载着阜阳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阜阳方言中存在一些令人寻味,却又在普通话中找不到合适的词与之对应,这些词妙不可言,难以言说[3]。基于这一点,探索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就变得很有意义。本文试图运用物性结构理论对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进行理据分析。

二、物性结构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一)形式角色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形式角色作为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理据,既表现为显性的,又表现为隐性的。形式角色通常以修饰成分出现,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构成表现为“形式角色+事物”或“形式角色+词缀”。本文根据形式角色是显性还是隐性,将阜阳方言复合名词分为A、B两大类。总的来看,阜阳方言复合名词“显性形式角色+事物”结构的数量多于“隐性形式角色+事物”结构的数量。例如表1:

表1 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形式角色

从以上表1例子中可以看出,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构成为“形式角色+事物”,如:大江、白果、干饭等,其中“大”“白”“干”为形式角色。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构成也有“形式角色+词缀”的情况,如:热头、辣子、盐粒子等。

A类阜阳方言复合名词中的形式角色是显性的,可以从形式角色的语素义推断出整体的词义,一看便知、直截了当。如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热头”中形式角色“热”和其词义“太阳”具有共同的词义特征“温度高”;“大江”中的形式角色“大”和其词义“江”具有共同的词义特征“大”;“白果”中形式角色“白”和词义“银杏”具有共同的词义特征“白”。

B类阜阳方言复合名词中的形式角色是隐性的,不能从形式角色的语素义看出,而要通过抽象思维的加工。为了凸显所指事物的性状常常以其他事物作比喻,想要知道所指事物的形状等特征,需要以其他事物在人脑中的概念为基础。如:盐粒子,“盐粒”具有冰雹的描述性词义特征,因而能够用“盐粒”作为形式角色来代指冰雹所具有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贼星”,其中“贼”是形式角色,该事物具有“贼”的特点,如速度快、偷偷摸摸等,因而可以借用来比喻该类事物,其本质上还是“星星”中的一种;在“玉秫秫”这一词汇中,形式角色用“玉”作比喻,说明该类事物的颜色、形状等,我们不能从“玉”的语素义上直接看出其形式角色,而要调动我们已有的对于“玉”概念的知识储备,浮现出该类事物的性状从而联想到“玉秫秫”这一事物的性状。

(二)构成角色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构成角色描写了一个物体和其余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包括原材料、部分与构成成分等,同时也描写该物体在更大的范围内构成或组成哪些物体[2]。在阜阳方言复合名词中,主要凸显了人或事物的构成成分,在形式上表现为两种类型:“部分+整体”和“成分+成分”。“部分+整体”这一类型包括两种下位类型,“成分+成分”这一类型包括三种下位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1. 部分+整体

1) 材料+整体

“材料+整体”指的是后面的整个物体是由前面的材料制作而成。制作材料也可以看作是整体部分,只是这个部分几乎是整体的全部,其他部分可以忽略不计。例如表2:

表2 阜阳方言“材料+整体”复合名词

在表2中,阜阳方言复合名词“铁锅”在汉语普通话词义为“菜锅”,其制作材料为“铁”,“铁”也是“锅”的主要组成成分,虽然“锅”的手柄(塑料制的)也是其组成成分,但是它只占细微的部分,此部分可以忽略,因而词汇凸显的还是材料。

2) 成分+整体

“成分+整体”指的是前面的成分是后面整体的组成部分,虽然该“成分”在整体中不占大部分,但是却是该整体最为突出的部分,是该物体的显著特点,该成分的特点足以区分该类物体与其他物体。例如表3:

表3 阜阳方言“成分+整体”复合名词

在表3中,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米茶、糖糕、麦仁酵子、糯米酵子等,都是通过几种材料组合而成,一种材料不能构成该物体。以“糖糕”为例,“糖糕”的组成成分有白糖、面粉、黑芝麻等。在其组成成分中显然“白糖”不是其最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但是却是“糖糕”不可缺少的构成成分,由于有“白糖”这一构成成分,“糖糕”才具有“甜”这一特性,该特点足以使“糖糕”区别于与之相似的“糕”类食物。

2. 成分+成分

1) 成分+成分=词

表4 成分+成分=词

该类复合名词的构造由两个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成,整个词义就是这两个成分的意义之和。如: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爹娘”由“爹”和“娘”两个成分构成,其所指的“父母”义就是两个成分的意义之和。

2) 成分+成分<词

表5 成分+成分<词

该类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词义并不是由两个构成成分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构成成分的意义泛化或抽象引申而来[4]。例如:复合名词“刀刀”的词义并不是物体“刀”和“刀”意义的相加,而是构成成分“螳螂的手臂”抽象引申为“刀”,从而能够用“刀刀”转指“螳螂”这一动物。

3) 成分+成分>词

表6 成分+成分>词

该类复合词所指的词义由其中一个构成成分的意义充当,另一个构成成分的意义脱落。例如: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竹竿”,由“竹”和“竿”两个构成成分组成,其所指的词义为“竹子”,可见构成成分“竿”的语素义脱落,整个词汇的意义偏重于构成成分“竹”上。

(三)功用角色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功用角色描写事物的用途和功能。功用角色分为两种:直接功用角色、间接功用角色[5]。直接功用角色是指人可以直接和某物发生联系;间接功用角色是指人可以通过利用某物体完成一项活动,除此之外功用角色还能描写人的社会功用,表职位或工作的词语能够说明其指称对象对社会有什么作用[2]。从功用角色对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本文从功用角色的角度,在形式上对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进行分类讨论。具体情况如表7:

1. 功用角色+中心语

表7 阜阳方言“功用角色+中心语”复合名词

从表7可以看出以上所列举的阜阳方言复合名词在形式上都表现为“功用角色+中心语”,功用角色作为修饰限定性成分出现为显性的,可以从语素义看出其词汇义。如:锅屋,可以解释为(用来)放置锅等厨具的屋子,该类“名词语素+中心语”阜阳方言复合名词往往在结构中隐含了谓词。上述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词义都可以用“用来VP的N”的结构式来表达,如:“茶瓶”的词义可以表述为“用来装茶的瓶子”;“切刀”的词义可以表述为“用来切菜的刀”;“吸铁石”可以表述为“用来吸铁的石头”等。

2. 功用角色+词缀

表8 阜阳方言“功用角色+词缀”复合名词

从表8中可以看出,阜阳方言“功用角色+词缀”复合名词可以代指物体和人,当功用角色转指人或物时表现为隐性的,其所指人或物的功能就是构造成分的语义合成。在阜阳方言中,“功用角色+子”的复合名词通常转指物,如:“剪子”代指“剪刀”;“功用角色+的”的复合名词通常转指人,如:“轧衣裳的”转指裁缝。

(四)施成角色与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

施成角色主要描述所指人或物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说明所指物体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制造、因果关系等[2]。在阜阳方言复合名词中,凸显人或物的来源、创造、因果关系等施成角色的复合名词也很常见。该类阜阳方言复合名词在形式上表现为“施成角色+中心语”。具体情况如表9:

表9 阜阳方言“施成角色+中心语”复合名词

在表9中,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的形式均为“施成角色+中心语”,根据“施成角色”的种类不同进行二次划分,主要划分为三种下位类型:来源、创造、因果关系。如阜阳方言复合名词“洋芋”凸显了“土豆”这种物质的来源,根据常识可以知道“土豆”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植物所结的果实,而是起源于南美洲;阜阳方言复合名词“酵子”凸显“江米酒”这种物质的制作方式,说明“江米酒”是发酵而来,用“施成角色+子”来转指“江米酒”这种物质;阜阳方言复合名词“煎药”也凸显了其制作方式,“汤药”是通过“煎”这种方式制作而成;阜阳方言复合名词“溃脓”凸显了其因果关系,“化脓”是因为“溃烂”而导致的。

三、结语

本文运用物性结构理论对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进行词义理据分析,通过考察发现阜阳方言复合名词词义理据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形式角色、构成角色、功用角色和施成角色。运用物性结构理论来分析阜阳方言复合名词,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阜阳当地人民对于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感受阜阳方言词汇独特的语言魅力,对于探索阜阳悠久的地域文化、人文风情也有一定的重要意义[6]。

[1]PUSTEJOVSKY J,张秀松,张爱玲. 生成词库论简介[J]. 当代语言学,2009(3):267-271.

[2]袁毓林. 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J]. 当代语言学,2014(1):31-48+125.

[3]王琴. 阜阳方言常用词汇[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2-75.

[4]张云峰. 物性结构与复合名词理据兼及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30-133.

[5]张云峰. 从壮侗语看复合名词词义理据与功用角色[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18-122.

[6]王琴,肖金芳. 方言资源保护与语言文化传承——以阜阳方言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2016(3):79-82+101.

(责任编辑:王 芳)

Qualia Structure and Lexical Motivation of Compound Nouns in Fuyang Dialect

ZHU Gao

(SchoolofLiterature,FuyangTeacher’sCollege,Fuyang236000,China)

Lexical motivation of compound nouns in Fuyang dialect was studied with the theory of qualia structure. The lexical motivation was described and explained as formal role, constructive role, telic role and agentive role. It is proposed that only the lexical motivation of compound nouns in Fuyang dialect is fully recognized, the local culture and language can be understood.

compound nouns in Fuyang dialect; Qulia structure; motivation; language culture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1.18

2016-11-10

朱皋(1992—),男,江苏泰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方言。

H175

A

1672-8572(2016)06-0095-05

猜你喜欢
理据功用阜阳
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词源的理据信息考察*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古诗文用典功用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