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华商高宗陵与箕子亭

2017-02-09 01:59温玉成
大众考古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南宫盘古甲骨文

文 图/温玉成

河南西华县县城东北15公里田口乡陵西村东,有一座现存高度约6米、长宽各100米的土包,被认为是3000多年前的商高宗武丁陵,据清代史书记载其“望之如山”。由于历代河水淤积,原来周围散落很多祭祀石碑,皆被破坏,现仅存清代石碑若干。当地传说,当年蝗虫成灾,武丁及干盘、傅说来此视察,遇传染病,病逝于此,天气炎热,就地安葬。《大清一统志·陈州府》云“商高宗陵,在西华县北廿里。今载祀典。陵前有宋王汾碑记。”查“宋王汾”,就是宋太宗第四子赵元份,宋真宗之弟,生死年份不详,37岁去世。有学者认为商代帝王陵都在河南安阳,故此陵真伪不可辨。

我们于2017年4~5月,两次实地考察,在西华县城,有箕子亭。在武丁陵西北有“聂堆”,当地传说是跟随武丁而来的“聂王”墓。 武丁陵东南有“墓岗”,传说是武丁的老师干盘的墓,出土的砖上雕刻有“盘古寨”三字,还出土有明代铁质焚帛香炉。分析可知,所谓“聂王”,就是傅说,yue读成了nie;盘公,讹成了盘古。三座墓排列,符合礼制:武丁帝居中,老师干盘居左,宰相傅说居右。赫赫然三座巨冢,难道会是假的吗?

盘古寨砖雕

西周甲骨文卜辞(H31:2)

关于“盘古”,我们已经完全破解。盘古就是“犬戎盘瓠”,原居地在今河南灵宝一带。约公元前770年,迁徙至湖南西部沅水流域,成为“武陵蛮”,是今土家族等的祖先(参看拙著《“穆天子传”真相解读》,待刊)。“盘古”与西华“盘古寨”毫无关系。

的确,3000多年前的真相究竟如何,毕竟难以定论。

翻检考古资料,突然有了意外大发现。陕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卜辞(H31:2)云:“惟衣(殷)鸡(箕)子来降,其执众□吏,在旃,尔卜曰:南宫(台辛)其笮。”大意是箕子率领随行人员,来向西周武王投降。武王囚禁了随行人员,在旃地举行仪式,占卜曰:使南宫负责加以看管。有趣的是,箕子写作“鸡子”。商人以鸟为图腾,“鸡子”应该是箕子的本义。读此,令人大惑不解。箕子受商纣王迫害,周武王“命召公释箕子之囚”,还“赐贝千朋”,从牢狱中解放了他,并且给以财产、封邑,还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尚书大传》云:“武王既胜殷,继公子录父,释箕子囚……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三祀来朝。武王因其朝而问《鸿范》。”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把箕子“使南宫负责加以看管”呢?

我们重新研究这片甲文,认为“南宫(台辛)其笮”释读有误。(台辛)应该是(台丁)。“台”,据《尔雅·释诂》云,从口,乙声(yi)。义悦也,又予也,即赠给武丁之意。南宫,即南方的住处,不是宫殿之意,也不是人名。《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八十九年,舜囚帝于平阳,作游宫于陶。”

所以,我们的解读是:“殷箕子来降,他还带来了众员吏。在旃地,占卜曰:到南方作宫室于丁台之地,享其祚。”即封箕子于“丁台”(甲骨文系“合文”)之地,延续武丁之祚。“丁台”也引申指武丁之台,即武丁之陵,如启飨诸侯于“钧台”,桀囚汤于“夏台”等等。这完全符合周武王的思想。

周武王灭商后,立即大肆分封,广泛团结各方人士。第一类是姬姓家族(如周公、康叔、叔虞、召公等等)、异姓姻亲及功臣谋士;第二类是商纣王子禄父、殷之余民;第三类是“先圣王”之后代(如封帝舜之后于“陈”,即今河南淮阳;夏禹之后于“杞”)等等。

把箕子封于武丁陵一带是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武丁是商代圣帝,箕子是商代贤臣,又是商帝后裔。分封于此,延续武丁祭祀,合情合理。在政治上,也是一步好棋。

总之,西周初年的甲骨文,证明了箕子封于商王武丁陵一带,是完全可信的。西华既有武丁陵,又有箕子亭,从而也证实了这件史实。同时也证明了干盘墓、傅说墓是完全可信的。这构成一组证据链。至于在安阳,如果有武丁陵,也只能是衣冠冢之类。武丁妃子“妇好墓”,也是单独下葬的。

猜你喜欢
南宫盘古甲骨文
盘古开天辟地
日昇刀法
盘古
盘古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妹妹猴腮雷
南宫长万:莫提好汉当年耻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