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瓷上牡丹开

2017-02-09 01:59唐文娟
大众考古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折枝牡丹花西夏

文 图/唐文娟

西夏引入中原制瓷技术,结合本民族文化创建发展了极具特色的瓷器纹饰文化,其中植物花卉纹饰最具特色,而又以牡丹这种无法在西北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花卉占据主导地位。

西夏立国近200年,与宋、辽、金三国长期对峙,统治者热衷于学习汉文化,使其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在西夏和北宋进行的榷场贸易中,北宋的瓷器是主要的商品,但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西夏王国的社会需求。由此,西夏王国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制瓷手工业。他们学习中原制瓷技术,大量高质量的瓷器出现在西夏统治者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豪华宫殿、行宫别馆、陵园、官邸宅院和寺庙也大量使用瓷质建筑材料,银川西夏陵区就出土了大量的瓷质建筑构件。

牡丹纹饰

在西夏瓷器纹饰中,植物花卉最具特色,有莲花、梅花、菊花、石榴花、茨菇等,而牡丹占整个花卉纹饰的80%以上。在经瓶、扁壶、罐、盆、钵等器物上,剔刻有大量牡丹纹,可分为折枝、缠枝、串枝三种,因器施画,姿态各异,令人喜爱。有的一枝独放,亭亭玉立;有的两两相对,婀娜俊俏,姿容妖娆。

折枝牡丹花纹,顾名思义,图案为折下的牡丹花枝,而不是全株,枝干可曲可直,形式灵活,这是西夏瓷器最传统、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折枝多在开光内,以一个花头为最多,少数为两个花头,也有个别三个花头的。如黑釉瓷经瓶(残),灰白胎,施黑釉,腹前后两面对称开光,内均剔刻折枝牡丹花纹,开光外刻划弧线纹,其下2周双弦纹,间刻卷叶纹。

黑釉瓷经瓶(残),出土于灵武宁东镇灵武窑址,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

还有这件白釉剔刻牡丹花纹瓷钵,圆唇,敛口,深弧腹,下腹略垂。腹部上下各刻划2周弦纹,中间开光内剔刻折枝牡丹花纹,开光外刻划弧线纹。灰白胎,胎质细密,内外施白釉,芒口。残存口沿至下腹一部分,后修复。

缠枝牡丹花纹一般在器物的肩、腹部。连绵的花枝将花叶串联起来,首尾相连,枝叶连绵,再加上鼓腹的器物造型,使牡丹造型更加饱满,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牡丹盛开时的蓬勃生机。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是吉祥纹饰中的一种,也是象征爱情的花卉纹饰之一。

黑褐釉剔划缠枝牡丹纹梅瓶,腹部剔划两丛缠枝牡丹,用刀潇洒爽利,枝叶繁茂,构图饱满,尤其枝叶交集的处理,相互间穿插合理,而又无刻意安排的痕迹,恰到好处,堪称精妙。整体构图以缠枝牡丹枝条做开光的外框,更显其匠心独运。

串枝牡丹花纹多用在罐和扁壶上,花枝、花头平串一周。这样在同一个平面的串枝牡丹是非常少见的,如西夏黑酱釉剔划串枝牡丹纹四系扁壶,在宁夏海原县征集,是串枝牡丹纹的典型代表。

牡丹纹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一种情感象征。它在西夏瓷器上的运用,不仅体现了西夏人对牡丹的热爱以及对中原文化的吸纳,同时也象征着西夏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釉剔刻牡丹花纹瓷钵(修复)。出土于灵武窑址,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

黑釉剔划缠枝牡丹花纹罐,出土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红庆河乡白圪针,现藏于鄂尔多斯博物馆

盛行原因

西夏受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种植牡丹,那么西夏为何会流行牡丹纹呢?

黑褐釉剔划缠枝牡丹纹梅瓶,北京民间收藏

这要从唐代对牡丹花的追求说起。唐代很多诗人的作品中都透露出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裴潾在《裴给事宅白牡丹》中写道,“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宋、辽时期牡丹花盛行,宋陵的石刻群中,牡丹花图案比比皆是,辽圣宗永庆陵所绘的《四季山水图》中的《夏图》,主要就是三朵大牡丹花。

牡丹作为一种常见的纹饰,几乎遍及宋代各大窑口的各种器型,西夏和宋处于同一时期,西夏的文化又多吸收了宋朝的文化,受唐宋人喜爱牡丹花的影响,西夏瓷器上出现了大量的牡丹花。同时,西夏瓷器无论在纹饰题材还是装饰工艺上都深受中原瓷窑的影响,对汉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西夏瓷器的显著特点。

黑酱釉剔划串枝牡丹纹四系扁壶,藏于宁夏海原县文管所

白釉剔划串枝牡丹纹瓮,藏于甘肃博物馆

装饰技法

剔刻是西夏瓷牡丹纹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花卉纹饰上多用剔刻工艺,尤其是牡丹花、莲花和海棠花及一些草叶纹饰都用这种工艺。用剔刻技法形成主体纹饰,胎、釉色差对比强烈,宾主分明,疏密得当;而采用开光构图,又给人以明快之感。西夏剔刻花瓷主要有刻釉、剔刻釉、刻化妆土和剔刻化妆土四种。

刻釉是器物成型后,在胎土快干时,将釉刷于器壁上,晾至半干时,在釉上刻划牡丹纹饰,刻过之后露出胎色,与釉面形成对比。青釉、褐釉和黑釉都可采用这种办法。

剔刻釉比刻釉多出一道工序,即在采用刻釉方法绘出图案之后,用刀具把一些空白无纹饰处的釉剔掉,露出大面积胎壁。烧成后,胎釉对比极为鲜明,图案构图更清晰,一目了然,纹饰具有浮雕感,艺术效果很强。

刻化妆土是器物成型后,在器表施一层化妆浆料,再用锥形工具在化妆土上刻出纹饰,刻过之后的线条因露胎而成浅灰色线条,好像在白纸上以淡墨勾描一样。入窑前在外面罩一层透明釉,最终完成。

剔刻化妆土是在施化妆土的胎体上剔刻出花纹,然后罩以透明釉。烧成后,剔花部分在浅青色地上呈现出白色花纹,刻花部分则在白色地上显现出浅青色花纹,两者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素雅之感,很具艺术特色。

西夏瓷器是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而创建发展起来的极具特色的瓷器。它在中国古代瓷器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是盛开在祖国西北边陲沙漠中的一朵奇葩。

猜你喜欢
折枝牡丹花西夏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江城
宁夏西夏风情园
牡丹花的启示
金缕衣
“诗约春天”之“牡丹花开”朗诵音乐会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稿林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