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还是“心心相印”?
——关于“幸福中国”的八大选择题之三

2017-02-11 20:28单一良
21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养分观念婚姻

文/单一良

“门当户对”还是“心心相印”?
——关于“幸福中国”的八大选择题之三

文/单一良

张爱玲曾说,为了他的爱嫁给他和为了他的钱嫁给他,本质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高尚多少。爱情需要养分,物质与精神皆是养分,只是不同的人,精神和物质占得比重会有所偏差,但总体是平衡的。

古人对人生的幸福时刻做了总结,认为“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三大幸事。《四喜诗》中的三句内容,道出了人们的幸福愿景。

这三大幸事之中,“他乡遇故知”和“金榜题名时”,有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而“洞房花烛夜”则基本上每个人都要经历(除了那些独身主义者和老光棍们)。同时,“他乡遇故知”和“金榜题名时”多是一时之快,“洞房花烛夜”的背后则要关系到每个人一辈子的情感生活,因此会对个人命运有着更为复杂和持久的影响,其幸福的意义也就更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婚姻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门当户对”。这种观念认为,门当户对,婚姻才牢稳;门第太悬殊,往往不能长久。所谓“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起辟邪作用,过去无论大宅门还是小门户都有门当;所谓“户对”,是置于门楣上或门楣双侧的砖雕、木雕。形状有圆形与方形之分,圆形为文官,方形为武官,“户对”大小与官品大小成正比。普通大户人家也可以有两个。它位于门户之上,且取双数,有的两个一对,有的四个两对,故名“户对”。有“户对”的宅院,必须有“门当”,因此门当户对通常一起称呼,后来就演变成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

过去促成婚姻主要靠媒婆牵线或指腹为婚,讲的就是门当户对。女方穷,嫁到富人家受气;男方穷,当倒插门女婿就抬不起头。比如戏曲《追鱼》,说的是原本同样的家庭条件,男家因变故落难穷困,女方的父亲就要悔婚,这些都反映出“门当户对”的现实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单一强调“门当户对”的爱情婚姻观念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极为排斥,大量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对此都有体现。于是,追求“心心相印”的自由恋爱就成为一种时尚。

对于爱情,有人说是“相濡以沫”,也有人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还有人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解,文学和影视作品可以说是先锋引领者。对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而言,打破门第之见的爱情典范是电影《简·爱》中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突破门第阶层的爱情故事打动了无数的少男少女。其中的经典台词已经被很多人烂熟于心,甚至成为表白的基本用语。这样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还包括《泰坦尼克号》《傲慢与偏见》等,还有那些韩日偶像剧、台湾琼瑶言情剧以及中国大陆的大量都市情感剧,它们几乎都有着突破“门当户对”传统婚姻的模板式剧情。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笔下的《傲慢与偏见》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分别对“门当户对”的世俗爱情观念予以颠覆,刷新了陈腐的爱情观,表达了新的触及灵魂的爱情理念。十八世纪以前,由于传统的习俗和偏见,妇女的地位非常低。英国文学中对于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描写俯拾即是。简·奥斯丁对于这种世俗的婚姻爱情观率先予以颠覆,虽然对于处于物质劣势的妇女,她未能鄙弃金钱对婚姻的作用,但她更看重婚姻中的爱情因素。夏洛蒂·勃朗特则将真诚、平等看作爱情婚姻的基础,除了品德、才貌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精神的共鸣。在《简·爱》中,简认为,在精神上她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是完全平等的,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在夏洛蒂·勃朗特看来,婚姻应该建立在男女双方真诚相爱、心灵契合的基础上,而不应该为金钱、财产、门第、权势、地位所左右。

伴随着这些浪漫文学作品、影视剧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逐渐也出现了对婚姻“门当户对”观念的新理解,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认为经济上“门当户对”很必要。现代人个性鲜明,经济独立,男女双方的家庭都在婚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门当户对”很必要,既是交流顺畅的保障,也是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二是心理上“门当户对”很必要。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各种距离的,包括性格的不同、年龄的差距、文化的差异等。男女双方观察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很不一样。但是,良好的婚姻必须跨越这些距离。从这个角度来看,“门当户对”无疑是有利于婚姻生活和谐的,小到吃饭口味、起居习惯,大到对事业的选择、孩子的教育,两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语言和习惯如果相似,相处起来自然比较融洽默契;三是“门当户对”不重要。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找对象的关键是二人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兴趣,相互理解关心,让爱在平淡的生活中得到升华,得到充实。

同时,还有理论认为,不管社会多开放,爱情观多么复杂多变,“门当户对”的爱情还是最常见的。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是平衡的两种状态,灰姑娘嫁给王子就是不稳定平衡状态,就像是一根筷子牵强地立在桌子上,稍微有外力,就会让筷子倒下去;而门当户对,外界的阻力则会小很多,或者说情侣间足以对抗这种阻力,所以自然会很稳定,也很常见。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不过,65.6%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不是对立关系。由此可见,门当户对在传统意义上是指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门当户对可能更体现在双方的教育程度、观念价值体系和成长环境等方面。

由此引出“门当户对”与“心心相印”中的物质与精神的对等平衡问题。在心理学里,爱情和婚姻可以归属于两种:其一可以说是物质上的追求,简单来说是金钱的买卖,以肉体作为交换;另一种则是精神上的爱,用心来感受,它可以超越万物,可以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绝境中重获新生。

但正如希腊神话中亚努斯神像有两张脸,一张面向过去,一张面向未来一样,物质与精神在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台湾的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张爱玲曾说,为了他的爱嫁给他和为了他的钱嫁给他,本质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高尚多少。爱情需要养分,物质与精神皆是养分,只是不同的人,精神和物质占得比重会有所偏差,但总体是平衡的。

不可否认,爱情首先是要“心心相印”,但维护爱情长久的婚姻也需要双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付出,共同拿出各自养分去呵护它,逐渐实现内心中的“门当户对”,这样的富含养分的情感之树才能够枝繁叶茂,最终盛开幸福之花!

(作者系《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人民法治网总编辑,法学博士、管理哲学博士)

猜你喜欢
养分观念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维生素的新观念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