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肥皂》中的多重冲突

2017-02-12 19:55杨丽琪
文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程道统肥皂

杨丽琪

试析《肥皂》中的多重冲突

杨丽琪

《肥皂》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学者们多从精神分析出发探讨人物身上潜伏的“性意识”或从反封建道统这一主题下对人物进行解读。而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这篇小说在建构上亦有其精妙处。以此为切入点,可发现作为线索式存在的物件“肥皂”所隐含的几重对立,四铭与其他几个人物间存在的冲突及张力,或是这一个小的家庭剪影对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折射,都是这篇小说可关注的方面。

鲁迅 肥皂 冲突

一.关于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

对于这篇小说,鲁迅本人及后来的学者都有极高的评价,“鲁迅自认为《肥皂》是他的最好的小说之一。”[1]而研究者从不同立场出发也认可这篇作品的价值。在早期的批评中,学者们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社会性的批判意义,“多研究集中在对四铭形象的探讨分析,得出四铭为道貌岸然的卫道士的结论”[2]。在这种解读中,四铭化为一个时代的典型,象征着学西而又实际趋向保守、表面严守道统而又内心淫邪的一类知识人,是鲁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批判。同时,也将“肥皂”看做是西方现代文化的一种隐喻,它的进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进而可理解中国当时西化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关注到这篇小说在技法上的特性,不约而同的指出了文本中潜行的“性意识”的刻画,即“肥皂”这一物件之于四铭来说其实是他见到混混调笑孝女后产生的“性幻想”的隐喻载体。在这一类批评中,主要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出发分析四铭关于肥皂的的一系列言行中所蕴含的他的性幻想的潜意识的表露。[3]更有学者从文本所具备的现代性出发,梳理小说中的主线和谱系,挖掘出小说超越其时代的意义,指出“四铭的物质性、本能以及虚伪道德性之间的复杂张力”、“中西文化之间的较力、冲撞与融合”以及“不同女性身份与肥皂结合后隐喻的话语权力位置与效能。”[4]将小说中的人物及内容的具象征性的内涵做了更具现代意义的申发。

以上的几种解读都着重于关注对小说中的隐喻、象征等的解读,从这些角度出发挖掘出该文本所具有的多重的诠释的可能。同时我们不妨在这些解读的基础之上对小说的结构做一定梳理,对这些象征及隐喻的挖掘有助于我们去探讨这篇小说是如何建构的,并进而对这篇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对小说的结构化分析

在小说中,“肥皂”无疑是一个重要意象,它作为线索串联全文,小说是围绕它所引起的发生在这个家庭的事件所展开。但这是从文本最表面的形式可见的,我们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梳理出围绕“肥皂”这一意象所存在的几重矛盾冲突性的结构。肥皂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代表着西方的现代性文化,它进入这个家庭其实象征着现代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碰撞。同时,在小说中四铭对西化无疑是持反对态度的(尽管这种态度有从早期的支持到现在的批判的转化的过程),但与精神上这种排斥西方形成冲突的是他将这带有现代西方文明印记的肥皂买下,也就造成了精神与物质上两种趋向的冲突。一方面在思想上极力批判排斥西化,但却在实际的物质生活中逐渐渗透进了西方的物质文明而不自知,这样的冲突极具张力,对于当时的正处于西方文明冲击之下的中国社会来说尤其具有讽刺意味。

同时,“肥皂”象征着的是洗去污垢的清洁,而四铭在肥皂这一物品之上投射的却是由孝女所引发的不道德的性意识。混混说的“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触发了其性联想,并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去买了肥皂给其妻,这肥皂其实折射了四铭内心深处幽暗淫思,而这种由孝女所引发的性意识正是他作为正人君子的面貌所批判的非道德的存在。“肥皂”这一象征本体洁净的物品所在小说具体情境下潜藏的却是不道德的淫邪思想,小说中所构建起的这一冲突无疑是怪诞而荒谬的,而这种荒谬加深了小说所具有的讽刺性,并且具备了现代性小说的特质,使这种讽刺具有了可超越一时一地的解读。

从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来说,四铭自然是处于中心的核心人物,而我们仔细探讨小说中的各人物还可以发现其他主要人物都对四铭这一核心人物形成了解构的关系。四铭在小说中所表现的是极力塑造自己作为作为传统知识人的正直善意的形象,他抨击社会的怪现状,赞赏孝女的行为,与友人何道统的应答也极力端正作为知识人的姿态,这些都是四铭为塑造自身传统知识人形象所做的努力。同时,他还努力构建作为传统家庭的一家之主的具有主导性的家长姿态,他训斥儿子学程、正坐餐桌上座都可见其极力强调这一地位。而四铭极力构建的自我形象却遭到了小说中其它人物的解构,首先是四铭太太他在听到四铭讲述孝女之事后了解丈夫心思后的挖苦,将四铭潜意识下的淫思揭露出来。更在之后的饭桌上与之争吵并眼里发着可怕的光使四铭不敢多言,打破了四铭作为一家之主所构建的威严形象。而四铭之子学程与四铭的互动仍与四铭表面塑造的形象形成冲突,四铭唤学程为其查字典的情节透露出其作为知识人的无知,而饭桌上计较学程吃掉其属意的菜心更是使其自私伪善无所遁形。作为四铭友人的何道统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其应酬上的繁复守礼充满滑稽色彩,将其守旧的维护道统的形象的予以展现。而之后谈及孝女之事时,何道统突然发作的笑声说明同作为知识人他了解了四铭的心思而发笑,这撕破了四铭的最后一层极力塑造的表面形象,将其自私伪善的形象表露无疑。以上这些人物在与四铭这一核心人物的互动的情节中使得四铭作为知识人和家长身份的形象被瓦解,即这些人物同处于中心的四铭构成了一种冲突性的关系。这使得小说构成了一种极为精巧的人物关系结构,不同的人物(在社会关系上与四铭相亲)在文本解读中对中心人物形成冲突,并最终完成了解构,使得四铭自我塑造的形象轰然倒塌。参透了这种人物关系结构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这篇小说所具有社会意义上的的讽刺性和技法上的现代性。

与此同时,小说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局景,但却又投射出一个大的社会现状的图景。小说中描写家庭生活充满细节,四铭归家时太太的爱理不理转而见到带回来的肥皂的热切殷勤帮着唤学程是极具生活场面代入感的一处细节。餐桌上的一系列互动也是对最平常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包括对儿子夹去想吃的菜心后的不满进而就他事责骂。以上四铭与家人、友人的互动及通过四铭之口陈述的街上发生之事以上场景均极为平常,但从这几个极为小而平常的场景中却投射出社会时代的面貌。在这个家庭所发生的冲突与事实反映的是社会的现状,首先是部分知识人在那个时代虚伪可憎的嘴脸的展现,四铭是这一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也是这篇小说讽刺的主要的人物形象。并且四铭的家庭生活及与友人的交往也是具有典型意味的,传统士人的受挤压,家庭生活的被西化都在其中有所展现。而最主要的是展现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逐渐渗透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极大冲突,这可以从四铭对待当时街上的学生和时事的批判态度却又在在潜意识支配下买了肥皂和送儿子学程上中西式结合的学校的冲突可见。小说在这一小小的由肥皂引起的家庭事件中呈现了当时社会全景的一角,折射出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将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的事实寄于这简短一篇小说中,细微与广大,个人家庭与社会在冲突之间相照应,足见小说叙述技巧和结构安排上的巧妙。

三.结语

对于《肥皂》这一小说的解读不应是局限的,除了早期的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读解——小说是对封建卫道士的讽刺批判之外,从精神分析的维度对小说的人物及内涵进行挖掘使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而我们梳理小说中的围绕线索事物的几重冲突、人物关系的建构及文章总体和社会的关系时,发现了对这篇小说的读解其实具有更为丰富的诠释的可能。

[1]温儒敏.《肥皂》的精神分析读解[J].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12-17页

[2]吕周聚.“肥皂”的多重象征意蕴——鲁迅《肥皂》的重新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28-33页

[3]同[1],在该篇论文中对于四铭的性的潜意识有精细分析,虽然有个别处于己之陋见有过度解读之嫌,但无碍其在社会学批判之外辟出另一种解读思路从而有助于对这篇小说更为丰富的理解。

[4]朱崇科.“肥皂”隐喻的潜行与破解——鲁迅《肥皂》精读[J].名作欣赏.2008年,06:61-65页

(作者介绍:杨丽琪,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学程道统肥皂
生物不喜欢肥皂
肥皂的来历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做肥皂真好玩
学材再建构,从教程走向学程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唐宋道统新探
肥皂吊牌
心学道统论——以“颜子没而圣学亡”为中心
实践“三学”要求提高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