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

  • 华夷同“道”:元代儒士的大一统观
    的问题上,以宋儒道统观念为基础,重塑了华夷各族多元而同“道”的大一统观。一方面,他们吸收“中州之道”与程朱“道学”理论,以“道统文脉无南北”“华夷千载亦皆人”,论证了儒家的仁爱生民之“道”,可以超越地域、种族、国别,圣王之“道”的理想社会可以成为各族共同的追求,使各族群达成文化共识;另一方面,提倡“王道之所在,正统之所在”,要求君王统一天下的取之有道和王朝治理的治之以道,使“大一统”的政教秩序立足于“王道天下”的太平愿景。华夷同“道”的大一统观推动了元王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期2023-06-04

  • “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
    联合主办的“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会议,大会针对“中华道统思想的当代价值”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主要从如下几个专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一 儒家道统思想新论中国人民大学梁涛教授将儒家的道统说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韩愈所提出,多数宋明理学家继承,并为当代新儒家发展的道统说;另一种是以杨倞所提出,宋初孙复、石介等接受,钱穆、李泽厚所提倡的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3-18

  • 朱熹道统论中的理论意趣
    南宋时期延续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在余英时先生笔下,他的道统论的理论意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延续自尧、舜以来的“内圣”道统修为,确立儒学正统与正宗;二是确立道学独尊的“外王”治世方略,为帝王提供治国平天下的“道”的准则凭借。“内圣”与“外王”是儒家道统力求实现的两种不同的境界目标,朱熹对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新的阐释。朱熹心持过于理想化的目标,却没有认清道统与政统、师道与王权之间的实际关系,两者较量的最终结局早已注定,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伊始,道统便只能以从

    西部学刊 2021年22期2021-12-11

  • 熊十力:以经学为基础的新儒家哲学建构
    本开新,重建儒家道统、学统、治统,建构新儒家哲学体系,直接影响其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第二代新儒家,推动当代新儒学达到高峰。在道统方面,他以《六经》为本源,《四书》《孝经》为衍流,以阐发经典常道为主,重建道统。在学统方面,他认为义理、经济、考据、辞章四科可以为六经摄尽,以六经为主,旁及诸子、道佛、西学。在治道方面,他阐发六经言治之义:仁以为体,格物为用,诚恕均平为经,随时更化为权,利用厚生本之正德,道政齐刑归于礼让,始乎以人治人,极于万物各得其所,终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01

  • 论政统与道统的历史源流
    以道德为中心。“道统”主要是用“道德”作为理性的尺度去衡量外在世界和德性行为的一套理论体系,是一种道德理性主义学说。“政统”和“道统”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促进儒家伦理“内圣”与“外王”文化理路的不断发展。[关键词]朱熹;政统;道统;政治伦理[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1)02-0026-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传统儒家忠德思想的现代转化与社会忠德建设研究”(16XZX012)[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6-15

  • 韩愈的夷夏观及其对古文思想的形塑
    了以儒为本的中国道统,以及兼容百家的中国文统,反映了对中国国家精神文化传统的丰富认识。中唐王权重振呼声强烈、边患压力加大,增强了时人的国家意识,构成了韩愈夷夏思考的重要时代背景。夷夏新识的激发,令韩愈走出唐代古文前辈宗经复古的传统格局,形成文道并重、“三代”与“两汉”兼取的独特古文思想。宋人对韩愈的夷夏新识颇多共鸣,这是韩愈古文思想能深刻影响宋人的重要精神背景。关键词:韩愈;夷夏;道统;文统;古文韩愈提倡文章复古,与其独特的夷夏观有密切联系。以排佛为焦点的

    文史哲 2021年2期2021-04-07

  • 《尚书?洪范》的道统观和王道思想
    神。它既开儒家的道统观念之源,也初步确立了道统与治统之别,并试图以道统来统摄治统。这一思想高扬了道的至上性,消解了君权的神圣性,激励着后世儒家“弘道”“践道”的价值追求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同时,《洪范》所论“九畴”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关系密切,互为呼应,且诸畴因“皇极”之“建用”而汇聚、贯通为一体。借助“九畴”之说,《洪范》构建了一个寓意丰富、体系宏大的政治哲学体系,展现了先民深厚的生存智慧和深刻的治世理念。而在关于王道理想的构建中,《洪范》对于君道的阐释与

    中州学刊 2021年1期2021-03-12

  • 王夫之对宋儒“寻孔颜乐处”的反思与发展
    省,以纾解治统与道统之张力,为后世儒者寻“乐”别开生面。关键词:王夫之;孔颜乐处;孟子之乐;治统;道统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0)09-0124-08作者简介: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导;杨 超,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讲师 (湖南 长沙 410082)“寻孔颜乐处”是宋儒热议与思考的话题之一。自周敦颐而后二百余载,诸多儒者孜孜不倦地寻觅“孔颜乐处”。但令人费解的是,宋儒总是追寻“孔颜乐处”,却不及“孔

    社会科学 2020年9期2020-09-22

  • 整体论视阈下的唐宋八大家研究
    的成绩,他们将“道统”与“文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运用了整体论方法,以“道统”与“文统”统一的论证,展开了对唐宋八大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的贡献,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等。关键词:唐宋八大家;整体论;道统;文统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7-0096-02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主要是站在整体论的角度去分析世界、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9-10

  • 论朱子对儒者家法的拓展与升华
    治经学时以儒家“道统”为皈依,既恪守“孔门心法”,又参酌兼取众家之说。在《中庸章句》中,朱子将儒者的“家法”观念与儒家的“道统”“心法”联系起来,拓展和升华了“家法”的视域和境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宋代理学事业的发展。关键词:朱熹;儒者家法;《中庸章句》;道统;理学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8-0031-05家法最初是指汉代儒者师门世代相传的学问,即所谓“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① 据《后汉书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8期2020-08-31

  • 秦代刻石对大一统国家的精神认同
    功用外,还将重构道统作为建立治统的合法依据和先决条件。秦刻石采纳和吸收了先秦儒家学说,通过道统的重构和认同,构建大一统国家的精神认同。这突出地表现在征引儒家经典,凸显儒家礼教观念和圣王系统;采用儒家礼仪,彰显“天下一家”的包容胸怀和王道观念;吸收借鉴儒家王道正统的新论,将始皇帝与先圣尧、汤、文、武的行迹加以类比,实现对始皇帝本人的圣化。在叙事上精心选择角度,通过追忆重建了发动统一战争的道德依据。作为秦人最为可靠的自画像,秦刻石展现出秦人军事上一统之后在政治

    中州学刊 2020年3期2020-05-06

  • 秦观韩愈论
    们了解了他对韩愈道统和文统成就的肯定。秦观认为韩愈是道统的继承者,传续与发扬了三代以来的正统儒学;韩文是“文之集大成者”,遣词落笔,曲尽其妙,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顶峰。二人相似的个性与经历也是秦观如此推崇韩愈的重要原因。关键词:秦观;韩愈论;道统;文统作者简介:王培瑶(1996-),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兰州大学文学院18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唐宋文学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2020-03-17

  • 文以明道:9至13世纪《原道》的经典化历程
    旗帜。它所揭橥的道统谱系,为方兴未艾的儒学各派提供了争取正统地位的言说方式。它以新颖的论述,引领了“原”体写作。自仁宗嘉祐年间至北宋后期,《原道》遭遇到佛教契嵩和儒学内部的各种质疑批判。不过,这并未逆转其经典化的历程,反而由此开启了宋代学术思想在本体论、心性论等层面深入发展的契机。绍兴和议后,宋、金南北对峙,《原道》的经典化在不同的地理、文化空间中呈现出不同轨迹。在南宋,韩愈虽被理学家从道统中排除,《原道》文以明道的经典地位却屹然不动。借助于科场文化的推动

    文史哲 2019年3期2019-09-10

  • 黄帝形象对中国“大一统”历史的贡献
    统、政统、物统、道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唯一提纲挈领、发凡起例、开物成务、率先垂范、作始成统之伟大形象,其后无论“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从而无论黄帝其人在历史上的真相如何,他的形象都实已成为中华多元统一国族的超级图腾与共同信仰,中华“大一统”恒久不变的象征。影响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共识和精神纽带,无时不有、无远弗届地维系并促进华夏族群共存共荣、共理共享的伟大理想与实践,尤其是中国本土“大一统”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总之,黄帝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文史哲 2019年3期2019-09-10

  • 朱子的道统世界
    摘要:朱子的道统世界广大精微,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十六字心传”,而有惑于周程授受,故尚未能尽朱子道统思想之底蕴。作为贯穿朱子经典诠释和理论建构的一条主线,朱子的道统世界蕴含着人物、经典、范畴三个主干,由两条并行路线构成:以二程为传人、《四书》为文本、工夫范畴为主的道德教化之路;以濂溪为传人、《太极图说》为文本、本体范畴为主的形上超越之路。此两条进路具有内在沟通性,朱门后学黄榦等明确将太极本体与《四书》工夫贯通为一。朱子通过诠《四书》旧典和树《太极图说》新典的

    江汉论坛 2019年7期2019-08-27

  • 当代社会道统的失语现状:《风雅颂》知识分子研究
    国文化中独有的“道统”。借助钱穆先生对“道统”的阐释去透视阎连科的《风雅颂》中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与自身的精神现状,可以看到传统知识分子的“道统”在当今社会的失语现状。关键词:《风雅颂》 知识分子 道统 失语现状一.中国传统士大夫“道统”内蕴分析道统的内蕴,自古众说纷陈,这是因为其在历史流变过程中,不断被灌注于新的内涵。此处援引钱穆先生在其著作中对道统的阐释。在钱先生的诠释中,大约有四层意思。第一层,它是社会大群人生的大道,并不是某狭隘的利益集团所独占封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7期2019-08-24

  • 康熙东巡祀孔与清初“道统”秩序的重建
    政策逐步转型,“道统”秩序得以重建,在这一过程中,圣祖东巡祀孔,正是有力的传达了国家崇儒重道之意,从而得以用“道统”更好的维护“治统”,得天下士人之心。与之相对,“道统”的信仰力量也进一步影响到清廷的统治者,从而促进了满汉文化之交融。关键词:康熙东巡;祀孔;“道统”释奠孔子在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社会,既是文化传承与儒者信仰表达的重要方式,更是历代王朝“政治当中举足轻重的政治仪式”。到了清代,以异族身份进入中原华夏之地并建立统治的清王朝,其定鼎中原的过

    北方文学 2019年18期2019-07-25

  • 王夫之对专制政治制度的思想探析
    对“正统论”和“道统论”作为专制统治者“镇压人心”的洞察,以及对“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的的近代政治学原理的揭示。关键词:专制政治;君主专制;家天下;道统;正统一、引言王夫之的政治思想是基于对明朝灭亡教训的总结。作为封建主义历史上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即明王朝灭亡,游牧民族女真族(满族)入主进入中原。对王夫之(一个明臣)来说是极大的刺激,他在《黄书.后序》中提到“哀其所败,原其所剧,由此展开了对明朝灭亡的历史原因的探究。通过对中国封建王朝三千年的

    神州·上旬刊 2019年7期2019-07-15

  • “道理最大”与宋代政治合法性论证
    ”的问答,蕴含“道统”与“治统”的讨论,是宋儒关于政治合法性的表述。“道理最大”是天命攸归、血缘承继之外的传统中国政治合法性建构,强调政治治理的价值设定与实效。在南宋,它与理学哲学话语汇合,建构起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论证新模式,企图型塑士人层的价值认同,形成合法性论证的双重准则。以西方视角观照传统中国政治合法性建构,起到消解和重构作用,对彼此政治合法性理论缺失加以支撑和补充,建构合乎东西方文化传统、政治语境的合法性论述。关键词: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政治合法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5-24

  • 黄爵滋与许乃济在禁烟措施上的不同取向
    在的传统士大夫“道统”思想与经世致用下“实干”思想的不同。关键词:道统;实干;禁烟;黄爵滋;许乃济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2 — 0091 — 03道光年间的鸦片问题不仅仅是道光朝的内政问题,更是一件涉及中外各方的重大事件。面对道光朝的“烟患”问题,当时的清廷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态度:一是以黄爵滋为代表的“严禁派”、一是以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两派围绕如何禁烟产生了巨大的争论。在20世纪80年

    理论观察 2019年2期2019-04-15

  • 英文摘要
    hodoxy (道统说).We should, rather, combine the way of Confucians and Mencius and the rituality of Confucius and Xunzi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wholesome Confucian system.Henceforth, I propose my thoughts on the New Confucian Orthod

    深圳社会科学 2019年6期2019-02-20

  • 道统指导政统原则及其在传统中国的制度安排
    摘要:道统指导政统是中国自春秋时期就形成并主导之后历史的基本政治原则。落实这一原则,就需要以接近天道的儒家价值为标准,对探究和实践道的士人进行判别和选拔。历经察举、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传统中国选拔士人的制度不断完善,并最终通过科举将考试前置,排除了任何“初选”制度,使所有士人都能平等地进入公职的选拔过程,并在担任公职后对政绩进行考察,使道统指导政统的原则得以基本实现。这一原则及其制度在今天仍有意义。关键词:道统;政统;儒家;选举制度;科举;知识分子;贤能

    文史哲 2019年5期2019-01-25

  • “继道统而新治统”的历史使命与衍圣公之于“治统”的意义
    朝必须面对的“继道统而新治统”的历史使命,表明历代王朝“治统”的维系离不开“道统”的强力支持。而“衍圣公”则作为尊奉“道统”的着力点,为历代王朝所优渥,从而地位超然、安贵尊荣。但这种尊荣的背后,并不代表着“治统”对“道统”的膺服,衍圣公及其所代表的“道统”更多地是作为历代“治统”之工具,为帝王所用;不过这种工具性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道统”的延续,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重要保障。【关键词】 衍圣公;道统;治统一直以来,关于“道统”与“治统”的问题都是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09-26

  • 元代科考程式“兼用古注疏”考论
    “兼用”,三是“道统”。首先说“古”。“古”相对于“今”而言,所谓“今”,所指当为宋代以来新说。程、朱等理学家对于《诗》《书》《易》三经的解说,便属“新说”。清代四库馆臣提到“延祐科举之制,《易》《书》《诗》《春秋》皆以宋儒新说与古注疏相参”*(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21《礼类三》,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70页。,说的正是这个意思。这里的“古注疏”未详具体所指,但毫无疑问是与宋代新说相对的汉唐旧说。醒目起见,我们可以拿宋人《十三经注疏》所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7-24

  • 道统论视域下四书学体系的创立 ——以“《大学》为曾子所作”为线索
    246133)道统思想,由来已久。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就说:“道统之传,有自来矣。”[1]今人蔡方鹿还曾将中国道统思想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分为四期:(1)从伏羲到周公,以文王仁政和周公之礼为代表;(2)从孔子到汉儒,以孔孟仁义之道为代表;(3)从韩愈到程朱陆王,以超越时代的心传说和天理论为代表;(4)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家,以由内圣心性之学开出科学民主新外王说为代表。[2]一般认为,道统论的实际提出者是韩愈,“道统”一词的最早使用者是朱熹。可以说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07

  •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礼乐文化分析
    乐;雅乐;俗乐;道统【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此前谈到音乐,只知道是用来消遣的、娱乐的。从深层次上说,从未将音乐和中国的礼乐文化联系到一起。无独有偶,笔者有幸 在听过中国艺术研究院项阳教授的长达三小时讲座后,突然豁然开朗,对中国的礼乐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以往我们根据常识判断,认为“礼乐”这个词是个历史的范畴,只有一个意思,但是其实“礼乐”这个词语是并置结构的,分为“礼”和“乐”。实际上,对于音乐功能的划分,常见的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2期2018-03-05

  • 论陈荣捷与余英时的朱熹“道统”诠释之异
    与方法诠释朱熹“道统”的微言大义。学者们在解释经典和研究立场上有诸多相似,如多以“道统”为朱熹之贡献,以师承关系来探讨“道统”之来源,以理解领悟、挖掘经典深层意蕴为理论旨趣。但在具体诠释视域及方法上,这些立场存在诸多不同,其中陈荣捷与余英时对朱熹“道统”的诠释之异尤为典型。陈荣捷以哲学形上学言说朱熹“道统”,将朱熹作为“道统”论集大成者及后世传续“道统”的内涵终结者;余英时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宏观“道统”,将“道统”视为内圣外王兼收并蓄的助推器,视朱熹为“

    现代哲学 2018年4期2018-01-23

  • 论“五四”时期儒家道统之接续
    :接续是指对儒家道统在承继基础上予以新时期之创发,是接与续的统一。在承继先秦儒家道统论、宋明儒家道统论基础上,现代新儒家吸纳新鲜元素而充实之,以重构现代儒家道统论。异构是接续传统儒家道统,构建现代道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佛学、西学的批判、比较,以求其异,以此来彰显和重构儒家道统。“五四”时期,在国内思想界人文主义回归的背景下,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通过反省传统儒学,以宋明儒家道统论为其理论渊源,通过中、印、西之比较而进行批判,分明壁垒,吸纳佛学的思辨

    贵州文史丛刊 2017年4期2017-11-29

  • 尊“道统”与衍圣公府
    法性”的信仰使“道统”之于“治统”的意义极其重要,因之尊“道统”是历朝“治统”维系均需完成的重要任务。衍圣公府作为圣裔后代有着传承儒脉,传续“道统”之重责,由此被统治者作为尊“道统”的重要着力点,通过衍圣公临雍陪祀及对衍圣公府恩宠尊荣来实现“崇儒雅化示寰瀛”。关键词:“道统”;“治统”;衍圣公府一、尊“道统”:“治统”维系的政治需求“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认同是政治基本问题之一[1](P1),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

    北方文学 2017年20期2017-08-01

  • 尊“道统”与衍圣公府
    法性”的信仰使“道统”之于“治统”的意义极其重要,因之尊“道统”是历朝“治统”维系均需完成的重要任务。衍圣公府作为圣裔后代有着传承儒脉,传续“道统”之重责,由此被统治者作为尊“道统”的重要着力点,通过衍圣公临雍陪祀及对衍圣公府恩宠尊荣来实现“崇儒雅化示寰瀛”。关键词:“道统”;“治统”;衍圣公府一、尊“道统”:“治统”维系的政治需求“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认同是政治基本问题之一[1](P1),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7期2017-07-27

  • 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
    兰关键词:孟子;道统;王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儒家道统传承中,人以德为圣,理以道为尊。以性善论推导王道,并以道为治理国家的至高原则,期望以道统约束政统,使王权按照儒家之道有序运行,这是孟子对儒家道统的建构之功。孟子的道统建构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可以借鉴孟子重视主体心性的道德修养工夫,发掘主体自身的自觉与自愿力量,从而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心认同;二是从孟子以民为本旧传统中开掘社会主义新民主,从传统社会以仁心推仁政的理路开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12

  • 桐城派文统与道统关系研究
    探究桐城派文统与道统间的关系,最终对桐城派做一个整体评价,从而得出一个系统的理论成果。关键词:桐城派 文统 道统一、引言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曾有一段对桐城派的评论,从“由清代的文学史言,由清代的文学批评言,都不能不以桐城为中心”这句结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朝时期,桐城派在文坛中的地位。古文理论分为唐宋八大家、秦汉派、唐宋派等不同派别,而桐城派的古文理论是当时桐城文人汲取了上述三种不同理论的精华,并与中国传统诗论结合,反复斟酌、不断创新而成的,桐城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5-02

  • 论王阳明对周、程道统的继承
    摘要:宋明理学的道统论述中,王阳明与朱熹、陆九渊之学的关系已有充分的讨论,但其对周敦颐、程颢的继承和发展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认为,不论是在道统自觉意识上还是在对道体的认知上,王阳明都有明确的传承周程学问的倾向。“动静”观念是探讨“周程—阳明”之传的重要线索,王阳明对道体的理解,以及对易之本体的阐释,均表现出兼合动静的特质,这与周敦颐“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程颢“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等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从道体动静的角度切入,可以更全面地理

    船山学刊 2017年2期2017-04-21

  • 论王夫之的道统与治统
    的学术思想中,“道统”和“治统”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道统”思想由来已久,王夫之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提出“圣人之教,是谓道统”,并认为应以“明伦”和“察物”为“道统”基本内容的总纲。对于君主政权的合法性来源问题,王夫之反对传统的“正统论”而提出“治统说”,认为“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王夫之还强调“治统”应该是对人民有利的,为了使人民过稳定生活、免受战乱之苦,改朝换代亦无不可。这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已是一种极大进步。在王夫之看来,“道统

    魅力中国 2016年47期2017-04-12

  •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究会联合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大会。与会者围绕“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关系、道统思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观点综述如下:一、对“道统”概念的总体性认识张立文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很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道统思想。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孟的道统谱系,再通过唐宋的发展,道统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整个文化的发挥和走向辉煌。成中英先生认为:道统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2-16

  • 儒家学统的重建
    统观念和其背后的道统意识,挖掘学统意义下的知识谱系及其线索,这对于我们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更好地转化传统,将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新儒家诸哲在诠释和发扬儒学之真精神方面,已经对“学统”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各式的解释方案,这对我们进一步厘清傳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 学统;道统;知识谱系;现代新儒学〔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7)01-0130-06“学统”在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2-16

  • 儒家学统的重建
    统观念和其背后的道统意识,挖掘学统意义下的知识谱系及其线索,这对于我们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更好地转化传统,将是大有裨益的。现代新儒家诸哲在诠释和发扬儒学之真精神方面,已经对“学统”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并且提出了各式的解释方案,这对我们进一步厘清傳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 学统;道统;知识谱系;现代新儒学〔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7)01-0130-06“学统”在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 2017年1期2017-02-16

  • 唐宋道统新探
    文/周炽成唐宋道统新探文/周炽成韩愈《原道》之道统众所周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孟故后,道统不传,韩愈未明说自己接上孟而可能有此暗示。北宋时道学兴起,程颢被人说成是接孟子的人,中断千年的道统被连上。后来,程子老师周敦颐和表叔张载也被列入道统中。再往后,朱熹又被认为接上周、程、张。至元明时代,从尧舜到朱的道统被广泛接受。本文拟讨论与上述众所周知之道统不同的道统:孟子后未中断,而是被荀扬王韩等延续着,其中不断有新人进和旧人出。唐宋道统多种多样

    社会观察 2016年4期2016-11-25

  • 清初顾黄王性情诗学的文化内涵
    文学只有处于儒家道统之中才有意义。黄宗羲的诗学实为其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为性情论。王夫之强调诗的抒情性,将比兴视为诗之根本,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诗学体系。关键词:儒家诗学;道统;性情;文化内涵儒家风雅诗学之复兴和变异为清代前中期文学发展的一条清晰线索。从清初起,被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顾、黄、王开始有意识地扬弃明代文学思想的浮华、世俗、放纵成分,重新以儒家诗教指导、评价文学创作。王夫之在明朝灭亡后,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

    船山学刊 2016年5期2016-11-17

  • 康熙朝“理学名臣”对“道统论”的发扬
    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论”学说。围绕这一学说,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推崇程朱理学、编纂书籍、发展文教事业,重塑社会风气等。“理学名臣”对“道统论”的发扬,不仅为皇权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支撑,也进一步促使了清政权的儒学化。但同时理学名臣的活动也触及到皇权。关键词:“理学名臣”;“真假理学”;道统;治统中图分类号:K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清初有这样一类官僚群体,史籍称之为“理学名臣”,他们既是学界的一方领袖,又是深居庙堂的国之重臣,在清初学术

    西部学刊 2016年15期2016-09-26

  • 论《拔本塞源论》的三个维度
    三代”以来的儒家道统谱系中发掘其历史维度;二是拔本塞源,阳明从圣人之心、圣人之学、圣人之治层面就人心私欲、异端异学、霸道功利提出了系统的破斥,从而凸显了批判维度;三是正本清源,阳明在“立道统”和“辟异端”基础上,提出“良知之明,万古一日”,强调了心学的为学宗旨,与其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相互呼应,展开了他晚年哲学建构的基本理论维度。关键词:王阳明 《拔本塞源论》 道统 致良知作者许宁,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蓁,陕西师范大

    孔学堂 2016年2期2016-05-30

  • 周汝登对“心学之史”的编撰①
    期,必须面对儒家道统地位的问题,作为道统叙事形式的“心学之史”之编撰因此十分必要。王学学者周汝登为此作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其中包括《王门宗旨》《圣学宗传》以及《程门微旨》等篇幅大小不一的著述。《王门宗旨》树立王畿一系学说思想在王门中的正统地位,而《圣学宗传》主要树立起这样的“王学”在儒学中的正统地位,《程门微旨》则是对正统谱系中如何安置“二程”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说明。现在前人零散且不充分的研究基础上,具体而细致地考察这三部书的编撰理路及其功用、效果等,由此展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5-10

  • 宋型文化背景下宋代道统论之发展 ——以孟子道统地位的确立历程为中心
    型文化背景下宋代道统论之发展 ——以孟子道统地位的确立历程为中心武勇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唐宋之际中国经历了一场大变革,宋型文化逐步形成。在宋型文化背景下,道统体系逐步确立,其中又以孟子道统地位的确立历程最为典型。有宋一朝,孟子在道统体系中的地位有了极大提升,被尊为宋以前道统的最后传承者。随着孟子道统地位的日益稳固,又推动了宋型文化的衍生、发展及其道德精神与内敛、理性特征的形成。宋型文化;道统论;道统谱系;孟子唐宋之际是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8期2016-03-14

  • 由“周孔”而“孔孟”:儒家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圣人之道”
    以生成。继韩愈“道统论”之后,宋儒建构“性与天道”理论和道统谱系,“孔孟之道”逐渐成为儒学的代名词。统治者藉由教育、祭祀等参与此过程,也彰显出道统与治统的复杂关联。关键词:周孔之道;孔孟之道;圣人;道统;治统今人言及“儒学”,多以“孔孟之道”代之。而事实上,正如钱穆所言:“自宋以下,始以孔孟并称,与汉唐儒之并称周公孔子者,大异其趣。此乃中国儒学传统及整个学术思想史上一绝大转变。”*钱穆:《朱子学提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页。在相当

    安徽史学 2016年4期2016-02-03

  • 爱国主义的儒家思想渊源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道统。近代当代爱国主义则继承了古代爱国主义。古代爱国主义源于儒家道统,其表现形态为华夷之辨。关键词:爱国主义;道统;华夷之辨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35-03关于爱国主义与儒家思想之间关系问题,以贺麟为代表的新儒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救亡图存的时代,就提出学术救国和学术建国的思想,重新寻找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认为民族文化的重振能够为中国的抗战胜

    学理论·下 2015年6期2015-09-18

  • 略论传统服饰流变中的伦理权变
    服饰;伦理权变;道统;君统作者简介:张怀承,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蒋建辉,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郭沫若先生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1}作为文化符号,服饰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向人们传达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并灌输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之中,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正是因为服饰是形象化的文化符号,故其在产生之初便与伦理联系在了一起。传统伦理因道统与君统、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7-31

  • 回归孔孟:韩愈“道统”论建构的两个层面*
    回归孔孟:韩愈“道统”论建构的两个层面*王昌昊(中国政法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8)[摘要]作为中唐儒学复兴的巨擘,韩愈发明道统,力排释老,居功甚伟。由韩愈建构起的“道统”论成为以后儒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韩愈在建构“道统”论的过程中,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体系。在其知识谱系中,他摒除了释老的干预,以回归孔孟知识图景的方式来“明先王之道”,为其极力“辟佛”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在“道统”的发明过程中,韩愈真正实现了“道”与“统”的深度结合。一方面,他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5

  •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立足于“道统
    足于合法性,即“道统”,而不是“治术”层面的制度及政策的安排,这里涉及国家治理之道的两个不同的层面。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今天,原有的很多旧意识形态已经不能为现阶段的政治发展及政策选择提供合法性的支撑,致使目前许多的改革措施及政策原则,更多的是采取一种“实用主义”的取向,不去拷问其背后的思想理论原则。我们现在亟需一套能够为我国政治发展及社会变革提供有效论证的思想理论,以便使政府体系获得更广泛的合法性认同。第二,政治治理的对象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一定要尊重人的价值

    民主与科学 2014年2期2014-11-29

  • 由“罪己诏”论西汉道统与政统之关系
    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治行为的标准。在决策政治事务时,西汉皇帝的个人看法常与儒生相绌,此时多用“罪己诏”来调和彼此的矛盾,正体现出道统与政统的相互适应和不断调整。关键词:罪己诏;西汉;道统;政统中图分类号:K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2?0197?05自中唐韩愈提出“道统”论断,南宋朱熹对“道统”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论述,“道统”遂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2

  • 力倡西学育人才坚守古文存“道统” ——吴汝纶西学思想与古文观念平论
    人才坚守古文存“道统” ——吴汝纶西学思想与古文观念平论朱秀梅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其一生最用力处不在政治思想的思考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上,而在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古文的存续与创作上。吴氏一反“中体西用”的思想模式,力倡西学,强调西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引西学入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以此造就救国之才。吴汝纶古文理论及其创作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对桐城文派风格、“义法”的“复归”,而在于对古文的执着与坚守;在文道关

    中州学刊 2011年2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