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017-02-12 19:55熊涛
文学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者素质教育

熊涛

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熊涛

在当今的形势之下,如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入手,改进过去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建立创新型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推进素质化教育、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从而推进大学教学工作的高效化,优质化,对口化。当今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的内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监督上存在管理缺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调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现状,从而改善教学管理制度,完备大学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向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未来栋梁。

大学教学管理工作 现存问题 对策与探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对全国各大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当今的教学管理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手段,为国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将学生作为课堂和教学任务的主角,让他们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提供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教学管理问题,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系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现存教学管理模式与素质化要求的矛盾

大学作为我国高端人才的主要发展和学习场所,需要具备培养人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能力。但是当今的大学教学管理内容却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部分大学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奖学金的评定。这种过于注重学生成绩的教学管理模式,以于提高学生成绩为准码,忽略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部分大学,促进素质教育,教学管理不过是形式主义,很多教学管理者并不注意素质教育的开展工作,而是将应试教育的工作标准作为教育工作的最终要求。过于注重成绩和应试能力的培训,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平衡发展。我国的部分大学生,经历了九年义务制教育应试教育模式的“洗礼”,在进入大学后,也未能学习到如何综合全面的发展自己,从而成为了一个创新型价值较弱的高文凭学术人才,这样的大学生不符合我国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重新设定素质教育的比例和标准,对于推进大学教学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轨

当今教学管理制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脱轨,也造成了大学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的情况。教学管理工作对着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组织和调控作用,它不仅可以保障正常教学的有效进行,也为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如今的教学管理制度大多数流于形式化,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为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从硬性的管理标准和教育部门的管理条例入手,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任务进行教学管理,忽略了管理条例与管理实际工作的同步性。

3.教学管理工作缺乏动态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措施制定时,制定人员应该考虑到大学教学工作各个主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考虑整体性的情况之下,联系学生和老师的教学实际,将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动态参考指标,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调整。但是当今的管理人员大多缺乏动态性和整体性的教育管理思维方法,管理方式死板,思维老套,从而对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由于缺乏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学校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协调,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模式与实情不相符合。部分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时以老师为主,没有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动态性与学生教学质量与教学管理之间的一体性,从而造成了教学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现象。

二.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实行新办法

1.实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大学生的发展呈现动态性的改变,在不同的阶段,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大学教学管理者应采用的教学管理措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日程中,我们大学的教学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了解,增强对大学生动态性行为的把握。多开展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活动,让教师切切实实走进学生的每一天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园内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实施“校长信箱”征投办法,这些都是了解学生思想的可靠方法。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后实施不同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更为有效且符合实际对。掌握学生思想,是增加教学管理效率有效方法。

2.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旧式对教学管理教育模式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最终的标准,忽略了素质化教育对新时代大学教育的要求。更新大学对教学管理理念,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将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的教育思维,融入教学管理的社会模式设定当中。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出发,将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在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学术需要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在新的教学管理方法之中,设定对学生三观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和自我设定,是当今大学生是否能够实现自我的重要助推器。大学生毕业走出校门后,其三观将决定其对人生目标的选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教学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多开展与树立学生三观有益的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看待世界,从而推进教学工作的全面性综合发展。

旧式教育模式限制了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应试化的学习对于一个现代大学生来说是枯燥而无用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应该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综合发展,培养个性。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之下,用自己的学术特长,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用现代科技更新教学管理系统

现代技术和科技软件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大学生生活习惯的改变。当今的大学生大多会熟练的运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搜寻和个人生活计划的制定。现代科技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利用发达的网络和高科技的电子软件系统更新当今的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成为了广受热议的话题。

电子信息软件和发达的网络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的管理者在在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时,实行实时的调整和修正。网络系统具有高效性和远程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学习情况和考试规范情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和老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调整。通过网络整合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情况与数量统计数据,可以帮助教学工作者了解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动态。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之下,我们可以运用电子软件和网络系统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质的学术概念。

与此同时,教育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建立学校教学教育互动网络云平台,分享日常教育资源。建立学生网络教育系统,让学习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利用网络调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观察他们的真实自我,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想成为的人。新的教育模式将会突破瓶颈,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4.提高教学管理者的整体建设水平

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对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死板教学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大学。因此我们应该精炼教学管理者队伍,提高他们的整体建设水平。

首先我们应该提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水平,运用培训和教导的方式,将国家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综合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教育思想传达给教学管理工作者。倡导他们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开展更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工作。从而逐渐改变老一批教学管理者,“分数教育、应试教育、课堂化教育”的旧式教育思。

其实我们应该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对大学的教学管理队伍进行严格的考核,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应该在考虑教学管理人员个体差异的情况下,应用符合教学管理队伍总体水平的评价标准,他们进行严格的考核。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工作紧张感,从而提高大学教学管理系统的效率。

三.总结

新时代之下,大学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已成为教育工作重点的重中之重,大学作为培养国家高等学术人才的重要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改革创新教学管理系统,深化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大学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不仅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我们也要尊重当今青年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的差异。那国家创业培养优秀的未来栋梁,需要我们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细致地观察到当今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下,为学生制定符合自身要求的最佳成长教学计划。创新教学管理办法,改革当今教学管理系统的弊端,制定完备的教学管理计划,需要我们广大同仁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广泛交流,根据现今各大大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深入仔细的研讨。从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王枫.论当今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试化管理的利与弊 [J].《教育研究》, 2005.2

[2]丁刚.在大学教学管理中,推进现代化技术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4,12

[3]黄向阳.一位老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者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