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艺术院校创新人才之我见
——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2017-02-13 16:41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彼特艺术院校艺术类

程 璠

造就艺术院校创新人才之我见
——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

程 璠

新世纪艺术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对艺术院校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要创新才能进步,人有创新精神才会发奋进取,没有创新就会失去生存的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开发。老师以此为宗旨实施创造教学。是当前深入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艺术院校;创新人才;英语教学;改革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教育改革的脚步逐渐加快,艺术类专业已经在各高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其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有着较大区别。他们大多数重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忽视理论基础,因此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特别是英语水平低且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进校前甚至都没系统地学过英语,词汇量以及基础语法的缺乏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感觉到很吃力,学习气氛不浓厚,对英语产生畏难情绪。

英语是国际性语言,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工具。学好英语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储备,也是国家对既懂专业,又能熟练掌握外语优秀人才巨大需求的体现,是新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因而,进一步提高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改革英语教学,是对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这也成为我们当前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要造就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艺术类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以此为宗旨,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开拓志趣和创造能力。因此,为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素质,实现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目标,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艺术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呼吁艺术类英语教学的创造精神。

一、宽松的学习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是艺术类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实施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个民主氛围和宽松自如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潜在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还能发现学生的优良个性,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民主平等的教学风格、和蔼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活动空间,必然对激发学习热情、创造激情、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活跃的因素,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绝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交流过程,更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实践表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制约学生的认知活动。古今中外凡著名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关系。《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当今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健康最高尚的人际关系。我国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憎人及物”,师生关系也如此,有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具有启智作用,必然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艺术类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开放的活动空间,师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互助的空间;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平等、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即所谓“其意殷殷,其言淳淳”,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必然激发学生更多智慧的火花。传统上以权威、传教士甚至是监督者的形象,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训话、传道,习惯用“Answer my question”“Answer the next question”“Why can’t you understand it?”等等,明显表现出教师的父母和权威状态,根本谈不上民主与平等,严重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老师可经常以大朋友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谈,共同探讨,可以和蔼可亲地说:“Let’s discuss this problem together!”“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topic, please!”“What’s your opinion?”“Would you agree with me about it?”这样,学生就自然乐于参与,敢于交流了。当学生在操练中出现易犯的错误时,除及时亲切纠正外,加用这样的用语:“Never mind,”“You would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we all learn well from mistakes, don’t we?”使学生消除顾虑和恐惧,从而有信心地迎接未来的学习。在教学形式上,选择合适的教材,不妨改变传统式的课桌椅整齐排队的形式为会议圆桌形式,使学生感到一种自由平等的教学气氛,大大减少了学生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有利于师生面对面、同学面对面的对话和交谈,是一种宽松轻快的朋友、伙伴式的谈话方式。同桌同学进行交谈,共同讨论,学生的年龄相近,志趣相似,水平相当,谈论起来就无拘无束,趣味横生了。讨论方式可以是“Group Discuss”“Pair Work”或者“Free Talk”。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力求诱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Don’t be afraid of your poor pronunciation或者“Making mistakes.”让学生不仅能克服心理障碍,还能发挥心理优势。因此,竭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宽松的活动空间,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和开拓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

二、激发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推动艺术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自觉主动地的学习而不会认为学习英语是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甚至是一桩苦差。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寓教于乐呢?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但最根本的是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只有爱心才是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泉源。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学生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老师对学生应当倾注爱心,有了一颗炽热深沉的爱生之心,才能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只有这样,教师有了智慧和教育艺术的源泉,继而刻苦钻研,细心揣摩,千方百计地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手段,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方式。如合理的利用实物、图片、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及创造情景语意、表演对话、塑造人物角色以及音乐歌曲等等,体现逼真、生动活泼、易懂、易记、易用的优越性,学生自然会乐于参与,乐于接受。本人曾有过这样的尝试,在教授大学英语 Experiencing English 的第二课“Job and Careers”时,曾引导学生用dialogue的表演方式来模拟“Interviewing for a Job”,让学生表演现场求职过程,由学生自愿出来扮演面试者(老板),其他人扮演应聘者(求职者)。开始的表演是练习见面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老板就真实的情况提出有关个人及职业方面的问题,如“Tell me about yourself, please!”“What are your future career plans?”“What is your dream job?”“What kind of job are you looking for?”以及“What salary do you expect?”等等。应聘者分别作出回答,然后面试者根据面谈结果决定应聘人员是否适合所提供的工作。这样,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就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塑造角色的内在积极性。在动作的选择、台词的把握上都允许学生有自主发挥的充足空间,让学生过一把演员瘾。于是学生展开了一幕生动活泼的求职对话的场面,纷纷表达自己所梦想的职业,如professor(教授),scientist(科学家),engineer(工程师),lawyer(律师),artist(画家),reporter(记者),boss(老板)以及designer of all-purpose robot(万能机器人的设计师)等,并积极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要干此职业的原因。此时,突然一个意外的较大的声音:“I like being a male nurse.”冒了出来,吸引了全堂的注意力,大家瞪大了眼睛,向这位平日并不爱说话的男生投去了诧异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问道:“Why?”这位男生则一本正经的答道:“My family is like a male world.”接着带点结结巴巴说了一大套,大意是他们家族祖祖辈辈重男轻女,男性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而健康状况却远远不如女性。任何人都违背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为了将来生病时医护上的方便,为天下男士们造福,他愿意将来当一名普通的男护士。面对这样的场面,老师首先要做的事,不是纠正他英语中的个别语音语法的错误,而是给予他勇于发言、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于是对涉及的词语,如:male, fema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go against the natural law, for convenience sake 以及所组成的句子等等,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也是寓教于乐的见证。可见创设良好的语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这种温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中,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还有助于艺术类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为开拓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志趣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重视阅读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及自我超越的能力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大纲要求将大学阶段英语技能的训练分为三个层次: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在听、说、读、写、译的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是词汇,语法,功能、意念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必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概括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猎取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师首先要做到尽量由学生独立阅读,向学生推荐阅读量大些、题材广些、生词率低些、趣味性强些、难易适度的读物,遵照循序渐进的轨迹: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窄到宽,从而实现在认识水平、能力结构、思维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自我超越,树立勇于自我超越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读物的选择固然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同时艺术类学生也要培养自己对多种读物的兴趣。如对一般文学意味的读物,要有种“普遍口味”,对于议论文也要有兴趣,如有可能读点诗歌、小说、史传等体裁的书,兴趣广泛,自有好处,知识面就会不断扩大,阅读能力就会自然提高。在阅读过程中,方法,习惯都要注意,切不可逐字逐词,慢慢吞吞的阅读,要以短语,意群及整句话为单位来阅读,理解全句的意思,理解整个段落的大意,乃至整个文章的中心意思,切不可遇到生词就非停下来查找字典不可,而应是根据上下文内容去猜,去分析,否则就会中断了阅读,中断了思路,结果只能得到一些孤零零的概念,抓不住文章的要点,跟不上作者的思路,更损害了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要克服多种不良习惯,养成好的阅读作风。且看一个简单而典型的例子:Peter is a machine. 就有好几种解释,如文章谈的是彼特的工作作风,它的意思是“彼特工作努力,一刻也不休息”或“彼特工作严谨,精确”等;如谈论的是彼特的个性,则可理解为“彼特有些呆板”,如上下文谈的是智力问题,那就成了“彼特很笨”;如谈论的是性情问题,则可能是“彼特冷漠无情”,甚至是“彼特不通人情”等等。因此,不了解语言环境,不联系上下文,依靠生硬的语法分析、逐词翻译就会缺乏整体概念,甚至造成对文章的误解。所以我们要重视阅读作风的培养、语意分析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启迪学生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勇于探索,勇于创造思维,勇于自我超越。要帮助学生体会这样一个道理:掌握语言——主要的并不单纯意味着认识、学习、理解一种东西,而意味着发展自己创新的能力,扩大自己的能力所及的可能性,去自我超越,多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番人生;要帮助学生真正尝到读书的乐趣,正如英国文学家贝内特·塞尔夫所说“历代的才智学识与千百年来娱悦人类的传奇轶事尽收于书中,使我们皆可获得,且轻而易举,所费小小——但我们必须懂得怎样利用这些宝藏,知道如何从中获取最大惠益。世上最不幸的人要数那些从未发觉读好书是多么令人满足的人了。”

以上是个人的粗浅见解和点滴体会,可能是挂一漏万,然而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不仅是我们艺术院校英语教师,更是全体教师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只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有心,用心地去做,不懈努力,就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程璠 湖北美术学院公共课部教师

H319.3

A

1009-4016(2017)03-0064-04

猜你喜欢
彼特艺术院校艺术类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快乐动物城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夺命情人
不爱“面子”的美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