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的教学方式思考

2017-02-13 16:06张国辉
考试周刊 2016年10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方式

张国辉

摘 要: 文章分析普通生物化学中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特点,从教学导入、课件设计、课后交流三个环节对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期望为增强该知识模块教学效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教学方式 氧化磷酸化 生物教学

高校生物化学知识模块讲授主要包括静态生物化学和动态生物化学两大方面知识。静态生物化学主要指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组成、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动态生物化学主要包括三大物质的代谢及遗传物质的传递等,动态生化中三大物质的代谢又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然而在生物化学中,物质代谢内容讲授往往偏重于分解代谢,分解代谢中能量代谢与物质代谢相互交织。其中物质代谢过程有很大差异,最终基本都会进入三羧酸循环这个共同能量代谢途径。换言之,不同物质代谢过程中都具有相同能量代谢途径。因此,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高质量的讲授对后续三大物质代谢课程讲授十分重要。首先,这一模块的成功讲授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后面三大物质代谢的理解难度,后续讲解可以把重点放在物质转换上。其次,有助于教师清楚地讲解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转换。为了增强这一教学模块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是比较抽象的,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快速进入老师的教学实践,很有必要做好导入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做得不好,同学就不可能有效进入该课堂教学过程,很可能本章节结束后学生仍然没有深刻理解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1-2]。事实上,用举例子方式导入该课程学习是很有效果的,常用的例子就是体外氧化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发挥最大功效是值得探究的。笔者认为首先应在导入环节给予更多时间讲体外物质氧化,让学生充分回忆反应过程和结果。然后告诉学生体外氧化的起始物和终产物是一样的。例如,1mol葡萄糖在体内体外氧化(燃烧)最终都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约2867KJ的能量。然而,体内体外氧化的实际过程截然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心中自然会出现疑问——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因此在导入环节应多给予时间讲好体外氧化的过程,只有讲好这个过程学生心中才会浮现出疑问,才能使学生主动进入老师的教学实践,而不是一带而过,认为学生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了这个知识,只要一提学生可以马上想到。然而,省属院校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差异很大,老师提到的知识点学生并不都能想到,造成导入环节薄弱,严重影响后续教学活动。

导入环节做扎实之后,老师顺水推舟抛出后面的问题:在机体活细胞内是如何把有机物氧化形成CO2的?在机体活细胞内是如何把有机物氧化形成H2O的?如何释放能量的?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课程教授就围绕这些问题正式展开。因此,整个课程讲解过程实质上是针对同学头脑中的问题进行答疑的过程,实现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深入互动,为后面讲解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合理安排课件内容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这一知识模块的课件制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媒体生动地演示生物氧化中有机物最终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3-4]。因此,课件制作最好分为3个主讲模块:CO2的生成;H2O的生成及能量的生成。首先第1个模块CO2的生成在制作课件时,除了说明生物氧化中的CO2是由有机物转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后,通过脱羧反应(主要是氧化脱羧反应)产生的。还要使用不同有机物脱羧的过程鲜明举例,在这些例子中重点演示CO2从有机物中脱下的过程,让学生看得清、听得懂。其余2个模块课件的制作,除了说明呼吸链的概念、组成、性能和分类以外,重点要下功夫制作有机物中脱下的氢在呼吸链中的传递过程,尤其是在什么地方氢原子核、电分离,什么地方核、电重组要下力气重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这部分内容由于呼吸链中各组分结构的繁杂性及氢传递过程的复杂性,很少在试卷上考查学生,但是这部分直接涉及学生理解氢在呼吸链传递中H2O的生成过程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这部分的重点演示对学生是否能掌握生物氧化中重要的两个核心概念(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意义重大,应该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投入更多精力。

三、积极组织课间、课外讨论交流环节

在省属很多院校中,学生的组成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职业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存在差异,甚至在普通高中毕业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思考同一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5]。所以创造机会让这些同学们交流,是很有益处的。通过交流探讨环节不仅增加同学们的友谊,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有些同学天性内向但是十分好学,这些同学往往心中有疑问却碍于面子很少找老师解惑,他们的问题常常是自己琢磨解决,如果自己解决不了也不会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因此这些问题就会长时间积累在心中,甚至直到毕业都心中存惑。我们组织这样的环节是为这些同学提供向老师请求解惑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帮助这类同学解决有关生物化学知识学习的疑问,而且很有可能引导该类同学形成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王玲,畅丽萍,徐永杰.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4,31(6):71-73.

[2]王亮,王清河,李先军,等.运用Flash制作生物化学蛋白质结构章节课件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28(4):159-160.

[3]陈懿.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点滴体会[J].电化教育研究,2012,31:189-190.

[4]孙会中.“基因表达”生物学课件赏析[J].生物学教学,2010,35(5):36-37.

[5]朱颂成,邢丽波,桂馨,等.通识课《生物化学》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6,36:1-4.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